第47章 接受大潮洗禮(1)(2 / 3)

馬克思這段話主要是說,庸俗的經濟學家認為財富(使用價值)是人的屬性,而價值(交換價值)是物的屬性,猶如莎士比亞喜劇中的角色道勃雷認為的,人的漂亮是社會形成的,而會寫字念書的功夫則是天生成的。

很顯然,馬克思認為,價值是社會關係形成的,是人的屬性;而財富則是物本身所有的,是物的屬性。同樣,會寫字念書的功夫是社會造成的,是社會屬性;而人的美貌是天生的,是自然屬性。美是客觀的,人體美也是客觀的。

事實上,也是如此。美貌不是天生的,難道可以由社會地位奪來、用金錢財產買來嗎?假若如此,“貧賊江頭自浣紗”的西施一定是醜的,而宰相女兒作皇後的賈南風(晉惠帝後,奇醜、擅權而淫暴)當是最美的了。雖然,社會生活對人的身體、容貌有影響,但美貌是天生的,人的容貌、形體的美是自然的美,當是不可置疑的。

馬克思這位偉大的哲人,為我們留下了關於人體美的論述。

馬克思這位生長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巨人,是不拒絕美的。對漂亮女人也是很感興趣的。不然,如花似玉的燕妮怎麼會和這位大胡子馬克思結為百年之好呢?

如此說來,追溯馬克思關於美的人體之論述,於我來說,則純屬於頑童心理。但目的在於說明馬克思主義者是不拒絕美的。

世界女子健美冠軍比莎利昂認為,現代女性健美均稱的美,應是結實精幹、肌肉強健、富於區別於男性的曲線美,既不失女性的嫵媚,又能承受生活的負擔和社會的責任,而不是過去那種窈窕、柔弱、纖細為標準的“病態美”。

一個女人能否稱得上美,取決於相貌、身材、姿態、教養。其中,身體主要是看“三圍”。因為三圍曲線是構成女性美的重要因素。三圍的曲線造型能產生一種很強的起伏律動感。

於是,許多年輕貌美,身材嬌好的女孩子,被模特這一職業所誘惑,都想方設法地通過選美,通過競爭“××小姐”,來步入那充滿神秘光環的T字舞台,一舉成名天下知。

選美,真的成了現代人的神話嗎?

不管你現在是什麼心態,但對撲天蓋地地接踵而來的、闖進國人生活的1992、1993年的中國時裝模及特選美大潮,肯定是記憶猶新的。同時,你還會為1999年中國模特界名模紮了堆的、男模女模的各種模特大賽,有一種無法言喻的思索。

今天的中國模特與昨天的模特有什麼不同?90年代以來,國家級的模特大賽、選美小姐大賽舉行了多少屆?中國超級名模到底有多少?這大概是人們想要弄清的問題。

以往,人們對模特、選美這個概念是模糊而且充滿神秘感的。而今,我們大讚特讚某名模的“性感”時,卻不再被“性感”這一詞,嚇得心驚肉跳。這說明在中國模特走向成熟與輝煌的同時,中國普通老百姓的審美心態也日趨成熟了。

超級名模、時裝模特、廣告模特、攝影模特、選美小姐,對我們來說,還是一個令人羨慕的熱門的職業和津津樂道的話題。

中國的選美自1992年、1993年開始發瘋,但到了世紀末的1999年仍舊沒有“瘋”夠。

人體,永遠是帶有欲望的藝術。畫冊上的姑娘們寬衣解帶、裸露出身體的全部隱秘。但那畢竟不是活生生的真人,沒有肉體信號的撲麵而來的熱浪,欲望總是有些壓抑。

而時裝模特,則用自己美麗的容貌、身材、風姿,誘惑著你,最直觀地表現著這種欲望的延伸。

帶有性感的模特們,舉手投足,撩撥著你的心。麵對她的微笑,你不可能無動於衷。今天,作為藝術化的時裝表演已經具有商業行為了。無論哪場演出,都得有人買門票來看。而來看你的人,甭管什麼動機,那是對你的一種美的崇拜和無言的支持。

藝術是不排除人的欲望的。欲望納入了藝術的軌道,符合社會規則,也就帶有欣賞價值了。

模特和藝術,人體與性有時你是無法分開的。它總是朦朧而神秘的。

一場時裝表演,泳裝、三點式上來,總會引起一個熱浪滾滾的高潮的。為什麼不讓人們在美麗的胴體麵前,釋放自己呢?

模特作為時尚與時髦的綜合產物,不同時代,不同地區都會有著不同的模式和內涵的。美麗的模特又使許多人神往入迷。

其實,模特們討厭那些像看稀有動物一樣看他們的人。女模特們再性感,也會厭惡有些男人像“阿Q”般猥瑣的目光。常常有人莫名其妙地上台遞鮮花、名片,甚至死乞白咧地摟著姑娘腰合影照像。她們獨自一人走在街上如同在舞台上一樣目不斜視。獨特的模特生涯使她們早熟,使她們目光犀利,瞥一眼就能知道對方的動機如何了。

由於大多數模特都孤身一人在外地闖天下,保護自己是她們必修的功課。

對於生活中的成功機會,她們也比常人要多得多。昨天還可能是默默無聞,步履蹣跚地掙紮,今天也許就交了紅運,夢想成真。獲得了“××”大賽大獎。於是就有人關注她了,身價也就高了,“因美而名”、“因美而富”。的確,選美已使模特們有了一個晉身於廣告形象、影視業的機會,通過參加競美使自己謀求一個美好的未來。幾乎當上模特的小姐們都渴望著經過一番奮鬥之後必有大紅大紫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