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超越超越(4)(1 / 3)

1999年金秋時節,法國巴黎沉浸在一股東方文明之都吹來的時尚風潮之中。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的“’99巴黎·中國文化周”中,中國紡織國際交流中心組成了以張肇達、吳海燕等11位中國當代服裝設計師和數十位中國模特為強大陣容的中國服飾文化交流團,終於走上了法國的時裝大舞台,也終於讓華夏服飾醉倒巴黎。

中國服裝設計大們,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將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古代服飾、色彩紛呈的民族服飾和時尚迷人的現代服飾,展示得淋漓盡致;而中國模特們又將中華民族雄厚的物質資本和豐碩的精神資本,將華夏服飾文化中最悠久、最精粹、最充滿風情神韻和獨特魅力的部分,寫在了國際時尚大舞台上。

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歐美還處於混沌初開的時候,我們的服飾就已經很講究了,其規格與氣象,佩飾與做工,是那個時期歐美人,無法比擬的。我們就已經進入到人類文明的一個又一個高峰。當然,漢代以降,張騫也好,班超也罷,出使西域,打開“通西域”“絲綢之路”,都沒有放棄過使得中原文化與中亞、與歐洲文化相融合的契機。是他們開創了中原與西域與中亞各地乃至歐洲進行政治文化交往的先河。

華夏服飾源遠流長,代有高峰。一般來說古代服飾帶有明顯的政治色彩。君王權勢與奢求使得服飾及其色彩變得複雜而又等級森嚴。今天的中國現代設計師們在國際舞台上重現了曆史上,這些帶有東方時尚風源的服裝服飾,醉倒巴黎倒也不足為怪。

秦風漢韻中透出一組古樸莊重的色調與天地威嚴的神聖,將此間服飾文化中顯示地位與權勢的象征符號,表現得令人歎為觀止。

而唐裙宋衣的富麗娟秀,是中國服飾中最具理想特色的寫實版本。豔麗多姿、薄如蟬翼的裙服,透著大唐盛世的華貴雍容,也寫盡了宮裏宮外的奢華豔麗。既是寫實,亦是寫真。瀟灑飄逸,且性感之極;宋衣的配之龍鳳,故作考究,幻想威風,或許多與朝分南北的複雜心態有關。

明代清麗淡雅,簡潔明快,不事繁雜,於色彩中表現了一種平靜。

清代服飾雅致與繁瑣共存,既有宮廷的威風典雅,又使女性柔美風韻淋漓盡致。

中國時裝設計大師們從曆史潮流的舊瓶中,倒出了“新酒”,反映出對東方情結的難舍難離。味濃與否?隻待品嚐。

但是,中國民族多樣化的服飾,卻也是千百年來形成的。其色彩的精彩紛呈、款式的個性鮮明,卻也給了設計師們無限的想象空間和開發潛力。既保留了遠古服飾的遺風,又融入現代品格的衝擊,倒也令法國及歐美服裝界瞪大了眼睛。

中國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繼續保持著遠古圖騰崇拜的時尚圖紋及宋元明清時期的色彩、服飾與款式,少有外來影響。這與這些民族的長期穩定生活在自己的地域內的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而設計師們則將自己的現代意識與之結合,繼續表現出濃鬱的西南民族風情。

大西北地處大漠、高原、草原,素有粗獷、大氣、豪邁之風格。長袍、皮帽、皮靴、披風等嚴寒地區特有的硬件服飾,為設計師展示生命力的頑強和冷靜提供了良好的場所。

總之,中國少數民族服飾,展示的不僅僅是各地的服裝。至少它向人們表明了這樣一種理念:各個民族所處的地域環境不同、地理氣候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其間的服飾服裝的差異,便是特色。而這種特色形成了各民族豐富多彩的時尚個性,而這些民族集中在中華大家庭中,更能顯示出華夏民族服飾文化寶庫的博大精深。

不管怎麼說,開發民族服飾的前景,是我們在世界時裝領域裏的獨特優勢。但是,今天我們畢竟已經走進了21世紀的大門。在中國現代服裝服飾的發展中,將民族傳統文化的韻致和現代服飾概念完美結合,展示中華民族的時代風采。將是中國服裝設計師們任重道遠的長期任務。

此次,中國服飾文化展的演出,在巴黎引起強烈反響。張辛的“國服”係列,莊重又不失傳統儒雅;呂越、舒弘設計的《吉日佳期》和《東方情調》等時裝,將濃鬱的東方風情演繹得美豔嫵媚、得體大方;劉洋的《中國騎士》中,帶有閑情逸致和娛樂主題的運動裝上,恰到好處地點綴著京劇臉譜與書法篆刻。極好地向世界表明,中國現代都市成熟之後的巨大的潛在市場;以張肇達設計的一組以華表為主題的晚禮服,在巴黎舞台上大放異彩。表現出高擎、挺拔、優美、典雅的東方式的純潔情調,為中國人的禮服觀念增添了新潮現代的樣本。

11位中國當代服裝設計師被世界時裝王國的大師認可並稱讚,足以說明中國已經具備了衝擊世界時裝舞台的實力。而中國的超級模特們美倫美煥的演出,更為中國現代意味的服裝,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中國服裝在巴黎的展示演出,使法國人陶醉在來自東方衣冠王國的衝擊波下,也使世界服裝界更清晰地看到崛起的中國,正在傳統與現代、民族與世界的結合部,迎頭趕上世界服裝王國。無論法國、意大利,還是紐約、日本等時裝王國,誰也不會無視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服裝生產加工、出口和消費的巨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