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捷克、斯洛伐克作品(3)(1 / 3)

巴加爾等4人對目前的形勢和任務各持不同看法。巴加爾是老共產黨員,參加過1938年西班牙內戰,後來在國內從事地下工作,他懂得他們的根本任務就是通過接管,在這塊土地上建立新的人民民主製度。戰前曾當過某紡織公司推銷員的德爾涅茨,實際上是一個投機分子,想憑借革命名義,趁機大撈一把。混血兒列依謝克關心的隻是一到白篤溪就接收應該由他合法繼承的旅館。

第二天,巴加爾通過本地的廣播電台,向德國居民宣布:白篤溪重歸捷克所有,它的行政機構是行政委員會,並正式開始工作。兼任人民經理的德爾涅茨到紡織廠去了,列依謝克也回家了,剩下汽車修理技工安托舒協助巴加爾工作。他們協同蘇軍戰士,收繳德國人的武器,登記麵包鋪的存糧,沒收敵產等。

巴加爾等人的處境非常複雜,首先麵對的是異常尖銳劇烈的對敵鬥爭。殘餘的法西斯分子在舊郵政局長、希特勒青年團女子隊長瑪蓋爾等人的指揮下,進行各種陰謀破壞活動。鑒於瑪蓋爾一貫作惡,證據確鑿,巴加爾下令將她逮捕。押解途中,由於安托舒、克林涅克粗心大意,納粹分子從背後開槍把克林涅克打傷,劫走瑪蓋爾。同時,敵人因季采供出賴裏克的地址,把他打傷,後來又改變主意,讓傷愈後的季采去騙取巴加爾的信任,繼續留在行政委員會供職,並把瑪蓋爾窩藏在季采家。使她得以暗中操縱敵特的破壞活動。

捷克農民包斯塔伐一家自願來到邊區,被安置在白篤溪所屬的小穀莊落戶。他的生產搞得不錯,但受到滿懷敵意的德國移民的仇視,連續毒死了他的兩頭牛犢和四頭母牛。包斯塔伐及時向行政委員會報告,巴加爾采取了果斷措施。與此同時,瑪蓋爾也來到小穀莊,煽動德國移民把所有牲口乘黑夜趕過邊界,但被巴加爾及時發現,揭穿了敵人的陰謀。最後,巴加爾不顧列依謝克等人反對,呈報上級並經蘇聯當局批準,依照波茨坦公告,在蘇軍協助下,首先遣返小穀莊的德國移民。大批捷克農民來到之前,新任郵政局長、紡織廠工人等利用工作餘暇,誌願來幫助幹農活。在行政委員會當上職員的克林涅克愛上包斯塔伐的女兒伊爾齊娜,也自願到小穀莊安家落戶。

到城裏落戶的一批捷克工人,如傑依梅克父女被分配在德爾涅茨領導的紡織廠工作,傑依梅克當工長,他的女兒任會計兼文牘員。他們都是共產黨員。德爾涅茨一心想把工廠攫為己有,早日當上老板。他住進賴裏克的高級別墅,想方設法把它修飾得更漂亮,為此,他不惜用廠裏的高級布料同投機分子委瑪舍交換建築材料。後來,他同資產階級分子羅斯滿斯等人勾結,並打算跟逃到國外的賴裏克合作,對抗和破壞工廠的國有化,妄圖走資本主義道路,希望在國外壓力和選舉問題上擠垮無產階級。傑依梅克等人根據黨中央指示,發動工人群眾,組織工廠委員會,挫敗了德爾涅茨的陰謀。

巴裏美發現瑪蓋爾藏在季采家裏,轉告了巴加爾。巴加爾經過嚴密布置,以安排新來的郵政局職員羅斯到季采家借住為由,終於把頑固不化的納粹分子瑪蓋爾輯拿歸案。

經過幾個月激動人心的戰鬥生活,巴加爾同琴娜之間的愛情加深了,共同的理想使他們結合在一起。安托舒在巴加爾的培育下,經過實際工作鍛煉,也走上真正的革命道路,他將妻子接來,成為白篤溪的正式住戶。

生與死的搏鬥

《生與死的搏鬥》是普伊曼諾娜的作品,是長篇小說三部曲《十字路的人們》、《玩火》、《生與死的搏鬥》中的最後一部,寫於195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