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穿著軍裝的父親、穿著白大褂的醫生安得列和穿著飛行服的易瑞又出現了。他們把母親安頓好後,彼此談論起死的經過和感受。父親為了皇上和祖國的榮譽戰死沙場,安得列為了拯救人類、易瑞為了科學、彼得為了信仰而死,可是他們都希望最好還是能夠活著。這時候,外麵的戰鬥還在激烈地進行著。母親蘇醒過來了。鬼魂在一片漆黑中隱去。東尼在門口出現,當母親向他打聽高奈爾的下落時,他說高奈爾要他轉告:“叫媽媽別生氣,我不得不離開她……”後來,高奈爾也在一場混戰中死去。
一天,母親把房間裏的武器從牆上和槍架上拿走,將最後一對手槍鎖到抽屜裏,認為這樣東尼就不會被引誘。她打開收音機。女播音員嚴肅地播送外國軍隊背信棄義,對祖國進行野蠻的武裝侵略的消息。廣播說,民族正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號召男人都上前線。母親不願讓東尼去參加戰鬥,隨手關上收音機。這時候,東尼在門口出現了,他請求母親讓他參加誌願軍,母親堅決不答應,東尼隻好留下。母親扶著東尼的肩頭走出房門。
鬼魂又在房間裏顯現。他們在收聽廣播,議論戰事。母親推門進來,發現丈夫和四個兒子都在房裏,此外,她那早已故去的老父親也在座。他們從不同角度,提出諸如父親戰死疆塌,兒子應該保持光榮傳統,保家衛國,責無旁貸,勸說母親讓東尼上前線。母親一直不為所動,認為留下最後一個兒子是做母親的權利。鬼魂沒有氣餒,繼續說服母親。當他們正在爭論不休時,廣播又以國家和民族的名義,號召全民族拿起武器,並報告“高爾幹那”號船在返航時,被敵方魚雷擊沉,400名海軍士兵殉難。前方戰鬥白熱化,敵人投入新兵團。這時候,東尼進來,打開燈,房內隻有母親一人,桌上還留下攤開的地圖。播音員又報告敵機轟炸城市醫院和小學,用機槍掃射逃跑的兒童。
這個時候敵人的慘無人道血淋淋的擺在母親麵前,終於使偉大的母親覺悟了:國家和民族的大義麵前,作為個人的母親的那點權利是多麼的渺小。母親毅然地從牆上取下步槍,雙手遞給東尼,以一個手勢鼓勵他奮勇殺敵,保家衛國。
絞刑架下的報告
《絞刑架下的報告》這部不朽著作,是伏契克於1945年在蓋世太保監獄裏屢遭刑訊、備受折磨、隨時都有上絞刑架的處境中,得到兩個看守的主動幫助,用鉛筆頭在碎紙片上寫成的。這是用鮮血凝成的一部最壯麗的詩篇。
尤利烏斯·伏契克是捷克一位優秀的共產主義者、英勇的反法西斯戰士、革命的新聞工作者、作家和馬克思主義文藝評論家。
它描寫了1942年初夏的夜晚,伏契克喬裝成跛足的老教員,快步去葉林涅克家與他的“助手”——後成為叛徒的克列倉碰頭。彙報近況和布置任務後,兩人正準備離開,忽聽得急促的敲門聲,蓋世太保來了。伏契克躲在門後,本來他能夠毫無阻礙地開槍自衛,使自己脫險。但想到槍聲會引起敵人還擊,結果會使4位同誌白白犧牲,他不能這樣做,隻能從隱蔽處走出。他被捕了,在監獄裏,他受盡了苦刑,奄奄一息,但他活過來了。
他在267號牢房關了411天。在“老爹”——一位老教師的耐心護理下,他恢複了健康,領導獄中鬥爭。1943年伏契克被送往柏林受審,後慘遭法西斯殺害。
《絞刑架下的報告》這部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人的偉大與渺小——雕像與木偶的根本區別。伏契克冒著生命危險,以火一般的熱情,忠實地記錄下這些肝膽照人的英雄。他筆下的英雄人物樸實無華,個個都表現出真金不怕火煉的堅強性格。他們的英雄主義是無私的,謙遜的。他們真正當得起大寫字母的“人”的稱號。
出沒在槍林彈雨的人,後來卻在蓋世太保的皮鞭下喪失了勇氣,於是用出賣組織、同誌以及自己的戀人來保全自己的生命,最後連卑鄙的敵人都瞧不起他。伏契克還痛斥了那些不配做捷克人的劊子手,這些把靈魂出賣給魔鬼的人,變得比魔鬼更可恨。
《絞刑架下的報告》不僅是捷克無產階級文學中的經典著作,也是全世界進步人民的共同的精神財富。此書自1945年在捷克出版以來,已被譯成包括中文在內的89種文字,出版300多次,印數達數百萬冊,在世界各國人民中廣為流傳。它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人,特別對那些不曾經曆過反法西斯戰爭的青年一代,起了極大的教育和鼓舞作用。所有讀過或將要讀到《報告》的正直人們,都會永遠記住伏契克用鮮血和生命在書的末尾發出的諄諄囑咐:“人們,我是愛你們的!你們可要警惕啊!”是的,一切為人類進步事業獻身的人們,都無不感謝伏契克真誠地提醒: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警惕那些公開的和隱藏的、殘忍的和陰險的、形形色色的木偶!
編年史
《編年史》是捷克和斯洛伐克作家伊廉姆尼茨基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寫於1946年,取材於反對法西斯侵略者的斯洛伐克人民起義。
這部長篇小說之所以有力量,在於它真實地刻畫了發展成1944年人民反法西斯的斯洛伐克的起義的風暴,表現了這一艱苦、嚴峻的鬥爭的豪邁氣勢。作品所記載的事件,發生在那段時期斯洛伐克一個邊遠的地區。故事是借一個起義的參加者、守林人岡達什的敘述來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