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青梅竹馬(二)(1 / 2)

夕陽終究落下,映日江花紅勝火,這裏雖然沒有波光粼粼的江水,但是這裏有一望無盡的戈壁荒漠,落日留下的隻有一片寂靜與傷感。

拓跋飛羽推開門,“嘎~”顯得破舊的門發出淒慘的聲音。還未抬步進門,便看著坐在麵前呆呆出神的父親。拓跋飛羽剛要踏出的一步,在半空中,被生硬的收了回來。拓跋飛羽靜靜的站在門前,若有所思,小小的身體裏似乎藏著大大的秘密,仔細看去會發現那水汪汪的眼睛裏竟然是含著淚水。他知道,父親無疑又是在思念母親了,他又何嚐不是一樣呢?三歲那年開始,母親就從自己的視野消失了,至今未見,隻有一張模模糊糊,朦朦朧朧的麵相浮現在他的腦海中,他知道,那是母親,他永遠也忘不掉,因為他每天重複的去想,去記,去思念那一張臉,她的父親又何嚐不是呢?

再次抬步,徑直走到父親的身邊,父親感覺到了兒子的悲傷,沒有表達太多,“飛羽,你娘她是很特殊的存在,我們隻是暫時分離,我相信我們肯定能夠再次團聚的。”拓跋宏說著這無力的話,這沒人會相信的話。拓跋飛羽沉默,腦海中的記憶畫麵浮現,那是,三年前……

早晨,拓跋飛羽起來晚了,因為沒有人叫醒他,他發現家裏沒有一個人,但是能聽到低低的抽泣聲。那是父親的聲音,他明明聽得很清楚。可是他心中疑惑的是,為什麼父親會默默的抽泣呢?突然,外麵狂風大作,他立馬翻身起床,跑出去,隻看到父親無助的身影,還有母親,母親那聲嘶力竭的呼喊。沒用的,母親在一瞬間就被一群身著鎧甲的士兵架著帶走了,而父親,隻是無力的靜靜的站在那裏。他沒看到父親早已淚流滿麵的臉,而是放聲大哭起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哭得很傷心,他也不知道為什麼心中一下子就充滿了悲傷的情緒,就那樣大聲,傷心的哭著。狂風消失,黃沙停止了滾動,街坊鄰居被他淒厲的哭聲震動,紛紛探出頭來關注,進而還走過來,好些人還說說安慰的話,但是大家都不知道他為什麼哭泣,為何如此傷心,所以也就無從安慰。從放聲大哭,到哽咽抽泣,變成默默流淚。他,拓跋飛羽,似乎變了個人似的。

父親拓跋宏轉過頭,“這是命,兒子,”走過來兩步又說,“讀書,能改變命運”拓跋飛羽聽得很清楚也很仔細,這個時候的他全然不覺得書是死板枯燥的了,隻知道書是能改變命運的,是和娘有關的,他想娘,他要娘回來,他知道,必須要讀書。

從那以後,到今天,三年來,拓跋飛羽苦讀儒家經典,雜文,幾乎所有的都已經倒背如流。但記得最熟悉的不是儒家經典,而是道家《道德經》。也正因為此,兩種思想在他的腦海中激蕩,讓他很多時候感覺好不混亂。

無論是《道德經》還是《詩》《書》《禮》《易》《春秋》《樂》,那都是出自聖人之手。聖人,接近神一般的存在,世間也隻有傳說中的仙才能夠壓他們一籌吧。他們寫下來的書,就是後人最豐厚的遺產。最主要的是,這所有的知識,都毫無保留的為所有人所共有。市麵上,學院裏,都能找到這些書籍,內容都是一模一樣的。最可惜的是,這些很多的書都沒有寫任何與修行有關的東西,有的也隻是寥寥幾筆帶過。

所有的人都很苦惱,苦惱不能從聖人留下的書中找到修行的法門,苦惱於那些艱澀難懂的文字,苦惱於不能理解聖人。。。聖人就是聖人,留下的文字豈是輕易能看懂的?這樣想的人太多了,整個社會也就平靜了,習慣了去接受這個事實,不過,有的人永遠不會接受這個事實,他們致力於研究,研究其中所隱藏的所謂的玄機,不過,從大宋國開過以來三百年時間,沒有人能真正論證其中的道理,不過,所謂猜的想,就很多了。其中最流行的說法是:“這些都隻是聖人畢生的感悟,是他們追求仙境的潔淨。”

無論是聖人還是凡人,都是要學習的,現在擺在拓跋飛羽麵前的,是學習,他必須不斷的學習,不斷的追求,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哐,哐,哐!”院外的舊鐵門被敲響,正在吃著早飯的拓跋飛羽感到疑惑,在旁邊準備去書院的東西的父親也感到疑惑,拓跋宏轉過頭,看著兒子拓跋飛羽,眼中也是不解,:“是誰?”聽得父親問,拓跋飛羽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可能是隔壁的那個小女孩吧。”話音剛落,拓跋飛羽就覺得不對勁,心中暗暗叫苦,這麼容易就暴露了自己的內心?不過他也很奇怪為什麼自己會莫名其妙的想到她呢?他不知道自己真的是這樣想的,他其實也不知道現在門外是誰。有可能是個要飯的,雖然來得早。有可能是是他已經三年不見的母親,不過很奇怪,他卻是希望是那個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