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時間就是金錢——時間成本
《錢神論》有一段關於金錢的經典描述:錢之為體,有乾坤之象。內則其方,外則其圓。其積如山,其流如川。動靜有時,行藏有節。市井便易,不患耗折,唯折象壽,不匱像道。故能長久,為世神寶。親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昌。……錢多者處前,錢少者居後;處前者為君長,在後者為臣仆。君長者豐衍而有餘,臣仆者窮竭而不足。這段話揭示了一個道理:金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在現代社會,金錢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自然人們對待金錢的態度不僅是理性消費,更要注重理性投資。正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句話對於個人與家庭、企業甚至國家都是十分適用。所謂理財,簡單說來就是以最低的成本籌集資金、以最低的風險取得最大的收益。
個人理財,最近幾年才剛剛進入大眾的視聽範圍之內。個人理財的逐漸流行主要是因為我國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居民收入也水漲船高地快速增長,個人資產同時大幅度增加。
經濟學告訴我們,收入與儲蓄之間的變動關係受到收入效應的影響。根據恩格爾原理(隨著家庭收入的增長,食物消費占整個的比例越來越低),居民收入(流量,指的是一段時間內所獲得的經濟報酬)與財富(存量,指的是累積的總量,如一個家庭所擁有的總的資產)的增長必將帶來消費行為的改變。一般來說,這種影響就是收入的提高會使得人們在維持基本生活方麵的消費比例降低,而節餘卻會相應增加,這些儲蓄的資金可以用來進行各種理財活動。
在理財活動中,首先要了解的一個概念是現金流。
首先看這樣一個例子。現在你要投資10萬元開一家便利店,成本價1萬元的商品賣的價格是1.2萬元。如果1萬元周轉一次的銷售收入是1.2萬元,贏利是2000元。來看這樣兩種情況:第一,如果每天可以周轉一次的話,每個月就可以獲得6萬元的利潤;第二,如果每10天才周轉一次的話,那麼一個月的利潤隻有6000元。在前一種情況下,不考慮稅收與其他因素的話,一年之後你的資產將會達到82萬元;而在後一種情況下,一年之後你的資產僅有18.2萬元。
那麼,究竟什麼是現金流呢?
其實,從上麵那個例子,我們就能直觀理解現金流了。如果一定要用比較嚴謹的語言來描述現金流的話,我們可以這麼說:所謂現金流就是資產用現金來衡量時,資產價值隨時間變化的流量。
如果你所投資的這10萬元是從銀行貸款的錢,那麼情況又會如何呢?這個時候的現金流不僅要考慮每個月所賺到的收入,還要考慮資本成本。所謂資本成本就是必須要償還銀行貸款利息,一般都是以利息率表示資本成本。這就是所謂資金的時間價值。
資金的時間價值意味著錢財離開原先的所有者轉移到使用者手中,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再從使用者轉回到所有者手裏必須要附加額外的錢,這個額外的資金即利息。
專家指點:從博弈的角度去看待時間價值的話,就是資金擁有者是選擇現在就將這些資金消費掉,還是選擇將這些資金儲蓄起來進行投資並在未來獲得收益。簡單來說,時間價值就是一個消費者現在與未來之間的消費決策博弈。
葉榮添給散戶的12條忠告
看到很多朋友把漲理解為正義,把跌理解為邪惡感覺很無奈。如果唱空要被理解為邪的話,那麼我願意做這個邪,也許不久的將來人們都會明白邪才是正,正反而是邪。無論任何時刻,麵對什麼事情,我們都應該求一個心正,心純,心誠,心信。因心而動,因心而愛。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