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回家 為什麼要回來!(3 / 3)

王懇走了。

王通森隨便在一個土坡前坐下來。這時候,他才意識到自己錯了,根本就不該回來。

他挖沙挖了多長時間?是六七年,還是七八年?抑或九年吧。

但那錢同樣是不容易掙的,首先,巨大的深坑要挖下七八米才能見到沙石,還要找來充填物,把坑填平。

不知道哪年哪月、不知哪條河道,也不知經過多少年的衝刷,才形成了今天這塊廣闊的平原,東風140和平頭解放喘著粗氣,從陡峭的坡岸爬上來,把一車車沙石送到客戶的施工現場去。

哪裏去找那麼多的回填物?哪裏去找可以腐爛、又對土壤不造成損害的回填物?難道讓他王通森用一車沙石的代價去換一車好土嗎?不可能,不劃算,當然逮著什麼是什麼,什麼快來什麼,隻求迅速把那些瘮人的大坑填滿就好了。所以才有了現在挖上來的那些招惹是非的東西。

但那大都是在夜間進行的,天快亮的時候,卸下了好土,把那些垃圾掩埋掉,同時,二米以上是卸了好土的,因為上麵還要種莊稼。他王通森並非是一個滅良心的人。

生財也靠運氣,建築工程那麼多,拆遷那麼多裝修那麼多,垃圾的去向成了個大問題。不知誰發起的,每卸一車垃圾,要付給對方二十元錢,否則不讓卸,於是夜晚的時候一車一車地來了,包括醫院裏的垃圾。王通森的沙石坑便成了垃圾填埋場,也額外得到了每車二十元的收入。

齊常貴眼裏是不進沙子的,他早就看到了,但是他不吱聲,隻等一天夜裏他用大手電棒圍著沙坑照了個遍,王通森當時也在場。怎麼了結的?錢。

錢是好掙的嗎?想蹭油的人很多,好管閑事的人也很多,有人向縣環保局打了小報告,有人往電視台寫了信,於是環保局的公務員來了,電視台的記者來了,他們毫不客氣,不講情麵,予以當場錄像。

怎麼解決?用什麼方法解決?

吃飯、加紅包。另外還有一個真正的包,純牛皮的包。

第二天他們又來錄像,大汽車正在傾瀉好土,黃澄澄的好土,一輛接著一輛,環保局的人負責現場解說。於是,王通森又成了一位環保衛士,成了發展企業、同時又注重保護綠色家園的一位模範人物。

怪誰?能全怪我嗎?

王通森覺得委屈。

“爺爺,您怎麼一個人跑到這兒來了?爸爸讓我來找您。”

孫女王瓊燕兒似地跑來;奇怪,那個朱立秋還是第一次沒有被王瓊拉扯著、跟在身後。

水汙染,土地汙染,禍是我惹的,孽是我造的,這一切就讓我承當吧。王通森這樣想。

既然回來了,就要做長久回來的打算,一定要對得起鄉親們,一定要對得起這片土地,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王通森做了這樣的決定。

吃過了晚飯,王懇說:“我已經和他們商量出一個解決辦法。”

王通森隱去了愁苦的麵容,顯出了一種輕鬆神態,問,什麼辦法?

王懇態度誠懇:“是個協議,也可以說是一項計劃。”

“那就說說這項計劃。”

王懇似乎有些感動:“人家還是很通情達理的,知道翻開厚厚的土層把東西挖出來、再運走不可能,也不願讓我們承受那麼大的壓力……”

“說具體方案。”

王懇顯示出高興:“方案是我提出的,他們表示完全同意。”

“哦?你提出的?”

“我認為有必要重新為南莊人打一口新的吃水井,這口井要遠離挖過的沙坑起碼二百米,水管也要重新接通,原來的自來水管全部廢掉,這樣加上打井的費用,要一百五十萬元左右。”

王通森自己也覺意外,竟然叫了一聲“兒子”,說:“正合我意,我也這麼想!”

王懇接著說:“另外還要把那兩口澆地的井再加深,起碼再打下去五十米左右,用這樣的水澆灌莊稼就保證沒問題了。”

“好,太好了!”

“您原來怎麼設想的?不是要為南莊的鄉親翻蓋一些危房和舊房,還要重新修建村裏的小學校舍嗎?我們照樣實行。這就大大抵消了,也大大地補償了,也可叫將功補過,也算實現了您的初衷。”

王通森興奮地說:“不,我再加一項,為王家莊村蓋一個圖書閱覽室,並且由我們負責向社會征集一些圖書;兒子,你要明白,我不走了,就留在這裏,也許這第一任圖書管理員就由我來充當,也滿足一下我這一生很想多讀些書的願望。”

王懇說:“爸,這一下,可就接近三百萬了。”

“錢不是問題。”王通森好像重新體會到了自己的豪爽,“不行的話,就從我的私人賬戶上撥!你以為我現在還心疼錢嗎?”

王懇說:“爸,您不要那樣說,這點錢對公司來說也算不上大事。”

王通森又問:“所有這一切由誰來施工?”

王懇說:“山西的工程馬上要結束,把他們調過來好了,離得近一些,打井的人和設備他們也都有。”

王通森做了一個“決定”的手勢:“好了,明天就由我親自和郭向東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