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留宿嗎?
說起留宿,古代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天,某秀才到朋友家做客,天色將晚的時候,忽然下起雨來,他想住下來,但朋友不願意讓他留宿。於是,朋友就在一張紙上寫下這樣一句話:“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這句話沒打標點符號,主人的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秀才拿過筆來,在上麵加上標點,結果,這句話變成了:“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這一下,朋友雖然不情願,但不得不讓秀才留宿。
那天,我去拜訪一位老友。闊別多年未見,自然話題多多,說不完的知心話。下午我要告辭,他挽留我到晚上。晚飯後,又挽留我住下。可是,我還是謝絕了。如果說那位秀才想留宿的理由是因為天色將晚、天下雨,而我不留宿的原因卻很簡單:現在交通太方便,一會兒就到家了,根本用不著在外留宿,給朋友增添麻煩。
細細一想,現在真的很少在外留宿了。
兒時,我是最喜歡走親戚的,除了有好吃的東西吸引外,更有那好奇的念頭在裏麵。那時走親戚,特別是逢年過節期間,基本上是要留宿的。其原因,除了當時大家都沒啥事情,都是慢生活,要好好享受享受外,更主要的是交通不發達,來去全靠一雙腿。加上有的親戚地處偏遠,當天要去的話,必須一大早就起床,不歇氣地過田坎、翻山路,走上半天。因此,留宿,就是當時走人戶的衍生物、代名詞。有時不隻留宿一晚,還有二、三晚甚至更長時間的。留宿自有好處,大人可以和主人家細細的拉家常,我們也可趁機到周邊去玩耍一下,比如有一個煤礦呀,有一座大山呀,去鑽一鑽、爬一爬,參觀廠礦的麵貌,欣賞大山的風景,其樂無窮。晚上睡覺前,不但可以感受到主人家特別的溫馨關愛,還可以聽聽有文化的主人家如老師之類擺擺龍門陣,像《水滸傳》、《西遊記》中的傳奇故事,就令我們浮想聯翩,如癡如醉,大開眼界。
走上工作崗位,正值改革開放初期。逢年過節回老家團圓,留宿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那時隻有土公路、泥結路,沒有快速道、高速路,回老家一趟,也是一大早就起床,去擠破舊的遠郊客車。因為路況差,天下雨,加上東繞西拐,翻山越嶺,一路顛簸,到老家時,已是下午時光。根本沒想過當天回,也不可能當天回。留宿一晚,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沒人挽留,也沒人推辭。隨著交通建設的發展,漸漸地,回老家已經少留宿甚至不留宿了,特別是父母過世之後。春節或清明節,回家一趟十分便捷,不但有高速路直抵老家門口,而且不用擠公共客車,招招手打個的就來去自由。家裏的哥啊嫂啊熱情挽留,可我們還是婉言謝絕了。剛才還在風景秀麗的老家田原,半小時後就現身在繁華的魚洞城區。
我所居住的小區內停滿了小車。我們是為數不多的無車簇。朋友們紛紛勸我們去學車拿駕照。我想,真的有了小車,那回老家也好,拜訪朋友也好,相當於長了一雙飛毛腿,更加來去自由了。即使是“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但小車就是一片移動的晴朗天空,同樣勿需在外留宿。
留宿,在交通十分發達的今天,似乎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今晚留宿嗎?今晚不留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