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此夜須沉醉(2 / 2)

久未能與友人暢談交心,眼下,卻在這樣一處美不勝收的名勝之地。對麵就坐著自己朝思暮想的好友,這讓納蘭有點心神恍惚,覺得自己好像是身處夢境一樣。

江南好,真個到梁溪。一幅雲林高士畫,數行泉石故人題。還似夢遊非。

——《憶江南》

納蘭驚道:“真個”到梁溪!故人故鄉就如自己的故鄉一般,看著如此的親切,可自己真的是到了梁溪了嗎?這一切都是真的嗎?納蘭不斷地質問自己,他還不敢相信這一切的真實性。

納蘭生於名門,身份顯貴,卻是個溫婉謙和之人。官場中不顯棱角,但卻是“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連連感歎知己難求,倍感無奈。後來,遇到了顧貞觀,令納蘭有了自己的知己。但納蘭與顧貞觀二人之間因了地域、地位的關係,總是離多聚少,難以會麵。

顧貞觀生性風流倜儻,灑脫淡泊,廣交朋友,恣意享受人生。而納蘭卻要在官場上忙忙碌碌,盡到自己的侍衛之責,少有享受生活閑暇的時間。所以,每每二人道別分離,納蘭都忍不住一陣傷懷,宮中都是為功名利祿追求爭鬥之人,少有誌趣相投的知己,能坐下飲酒填詞,好好地談天說地一陣,也甚是寂寥。而這敏感細膩的詞人之心,是那樣希望與投緣的友人訴訴衷腸,聊聊心事。

在一定程度上,顧貞觀應該是納蘭那痛斷柔腸的心事中,一個堅定的支柱。

這般平淡如水卻細水長流的君子之交讓納蘭如何能不想念。而今,好不容易到了江南,又見梁溪,現在還和好友麵對麵地坐在一起,納蘭的心中,頓時泛起了無限的感激之情,自己在有生之年,還能夠享受到這樣幸福的時刻。

對於這次的會麵,顧貞觀也是格外珍惜的,在《顧梁汾先生詩詞集》的第八卷,就收錄了顧貞觀記錄這次會麵的一首詞:

倚樓清嘯,休重問、煙閣雲台何物。總似磯頭黃鶴影,瞥眼橫過石壁。百戰孫曹,一篇崔李,數點鴻泥雪。隻應沉醉,傲他千古人傑。

誰道蘭蕙多情,一般芳草渡,萋萋爭發。別有憑欄無限意,不受潮痕磨滅。萬裏空明,年時曾照取,鏡中顏發。等閑孤負,第三層上風月。

——《大江東去》

在這首詞後,顧貞觀還特別加注了一段跋語,來記錄自己和納蘭在這亭台閣樓之上,對月暢談的事情:“嗚呼,容若已矣,餘何忍複拈長短句乎?是日狂醉,憶桑榆墅有三層小樓,容若與餘昔年乘月去梯,中夜對談處也。因寓此調,落句及之。”

觸及到友人身上帶著的水汽,聞到友人指尖流淌的清香。就在這裏,那樣的水汽那樣的清香,在這梁溪邊上,如此繚繞全身。

對故友的懷念和深厚情誼,都是讓人心裏安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