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多會貧血

大多數患類風濕關節炎的病人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貧血,血常規檢查血紅蛋白和紅細胞計數均有所降低。貧血的程度與疾病活動情況相一致,在疾病活動時出現貧血,病情緩解時,貧血也會好轉。貧血輕者可無明顯症狀,重者可導致心慌、氣短、頭暈、麵色及唇色蒼白。

為什麼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會貧血呢?首先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長期慢性消耗性疾病。其次,也可與長期服用抗類風濕的藥物,引起胃腸道反應,使食欲減退,從而導致攝入的營養不足有關。第三,類風濕關節炎病人貧血與患者體內的蛋白及鐵的代謝出現障礙,造血原料不足也有關。所以對患有貧血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除了積極治療類風濕關節炎,選用對胃腸道刺激小的藥物外,還應注意攝入富含高蛋白、鐵及各種維生素的食物,以補充體內造血的需要。

58類風濕關節炎與幹燥綜合征

幹燥綜合征是一種淚腺和唾液腺受侵犯而引起腺液分泌減少為主要表現的慢性炎症性和係統性的全身免疫性疾病。其臨床表現可因淚腺分泌減少引起眼睛幹澀,有異物感,燒灼感,發癢,眼分泌物先多、以後眼淚減少,甚至無淚。因唾液分泌減少而引起口腔、舌幹燥,口唇幹裂,口腔黏膜菲薄,潰瘍,無光澤或疼痛。由於缺少唾液,不能將固體食物形成食物團塊而發生咀嚼困難,或吞咽困難。

幹燥綜合征除引起淚腺、唾液腺分泌減少外,亦可引起其他的外分泌腺分泌減少而出現鼻幹燥,鼻出血,嗅覺不靈,咽喉幹燥,外陰及陰道幹燥等症狀。除此以外,還可引起肺、腎、肝、淋巴結等發生多種病變。

幹燥綜合征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幹燥綜合征不伴有其他結締組織病;而繼發性幹燥綜合征同時伴有其他結締組織病,如類風濕關節炎、係統性紅斑狼瘡等。在患類風濕關節炎的病人中,約有半數可出現繼發性幹燥綜合征,這就是部分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出現口幹咽燥、眼睛幹澀的原因。類風濕幹燥綜合征多見於類風濕關節炎病程遷延而長久,關節病變較重的中年婦女。

59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會出現胃腸道症

狀在部分患有類風濕關節炎的病人中,出現一些胃腸道的症狀,如胃脘部疼痛、返酸、燒心、食欲減退,甚至吞咽困難等症狀。經檢查證實,約有30%的患者有胃和十二指腸潰瘍,另外還有很多類風濕關節炎病人同時患有慢性胃炎。除此之外,有些患者伴有食道運動障礙。據統計,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患食道裂孔疝的發病率亦較未患類風濕關節炎者高。

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為什麼會出現這些胃腸道症狀及病變呢?確切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多數學者認為一方麵與類風濕關節炎導致胃腸道血管炎有關,另一方麵與他們長期服用抗類風濕的藥物所引起的胃腸道副作用有關。類風濕關節炎引起食道功能失常,是與類風濕導致食道的血管炎症引起食道的神經與肌肉功能異常有關。

60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

具有類風濕關節炎典型症狀及陽性體征的患者,診斷比較容易,但在發病早期及以單關節開始時,診斷就會有一定的困難,因而有時還需要一定時間的觀察才能確診。

診斷類風濕關節炎的標準是什麼?我們診斷是根據1987年美國風濕病學會修訂的標準。這個修訂標準比較簡單實用,特異性和敏感性都比較高。具體標準為:

(1)晨僵等於或大於1小時,持續至少6周或超過6周以上。

(2)由醫生觀察到3個或3個以上關節部位的軟組織發生腫脹,至少持續6周或6周以上。

(3)有腕關節或掌指關節,或近端指關節腫脹,至少持續6周或超過6周。

(4)在兩側四肢,出現同一關節對稱性腫脹,至少或超過6周。

(5)出現類風濕皮下結節。

(6)類風濕因子檢查為陽性。

(7)手的X線檢查,有類風濕的改變。

如果具備以上標準中的4條或4條以上者,可明確診斷為類風濕關節炎。如果具備以上標準中的3條則可初步診為類風濕關節炎。

61類風濕關節炎的分期

由於類風濕關節炎患病時間長短及受累部位、病變程度的不同,根據X線檢查可將其分為4期,每期有以下改變。

Ⅰ期(初期):

(1)關節腫脹,因受害關節及周圍的軟組織損傷而出現梭形腫脹。

(2)X線可見到骨質疏鬆的表現。

(3)尚無關節破壞的征象。

Ⅱ期(中期):

(1)X線檢查有骨質疏鬆的征象,有輕度的軟骨破壞,或有輕度的軟骨下骨質破壞的表現。

(2)有關節活動受限,但無關節畸形。

(3)有受害關節鄰近肌肉萎縮。

(4)有關節外軟組織損害,如出現結節和腱鞘炎。

Ⅲ期(嚴重期):

(1)X線檢查有明顯的骨質疏鬆、軟骨及軟骨下骨質破壞、關節間隙狹窄的表現。

(2)出現關節畸形,如半脫位、手向尺側偏斜、或過度伸展等,但無關節強直。

(3)有廣泛的肌肉萎縮。

(4)有關節外軟組織損害,如出現結節和腱鞘炎。

Ⅳ期(末期):

(1)包括有Ⅲ期內的各條。

(2)有關節融合、強直,導致關節活動嚴重障礙或關節功能全部喪失。

62早期的類風濕關節炎

在類風濕關節炎的早期,其臨床表現為關節有疼痛、腫脹或積液,也可因關節疼痛腫脹而出現關節活動受限,早晨關節僵硬等表現,但無關節畸形。早期關節的病理變化是關節內的滑膜出現炎症反應,滑膜有充血、水腫、滲出及炎性細胞浸潤。X線檢查受累關節結構無明顯的異常。

類風濕關節炎的預後、病程與治療是否及時有很大關係。據報道,如在發病2年內未得到及時治療,約有90%的患者會發生關節破壞及畸形。如在患病早期就能得到正常的診斷和及時、正確的治療,就有可能控製疾病的發展,減輕病人痛苦,減少和避免關節因畸形而發生功能障礙的嚴重後果。

63晚期的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的晚期,因關節內滑膜長期受到炎症刺激,導致滑膜增生,形成血管翳,關節軟骨及骨受到侵蝕和破壞,出現纖維組織增生,可進一步使關節發生纖維性和骨性硬化,關節腔狹窄和消失,關節出現攣縮和脫位。晚期的類風濕關節炎的病人,這些關節病變是不可逆的,臨床上除有關節疼痛、腫脹外,還出現關節畸形、強直,關節功能喪失,而導致行走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甚至臥床不起。

晚期類風濕關節炎的預後不好。但發生率占患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少數,尤其是臥床不起者,更是極少數。隻要能及早發現,在類風濕關節炎早期就能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則可以減少和避免發生嚴重的症狀。

64類風濕關節炎關節功能的分級標準

類風濕關節炎主要是影響關節的功能活動,臨床上根據受累關節功能活動情況,將其關節功能分為4級,其分級標準如下:

Ⅰ級:日常活動不受限製。

Ⅱ級:有中等程度的關節活動受限,但還能滿足日常生活的需要。

Ⅲ級:關節有明顯的活動受限,患者不能從事大多數職業或不能很好地照料自己。

Ⅳ級:喪失活動能力,或被迫臥床或隻能坐在輪椅上。很少或完全不能生活自理。

65類風濕關節炎活動度的劃分

類風濕關節炎有活動期和緩解期。根據美國風濕病學會修訂標準,將類風濕關節炎活動度分為輕、中、重三度,其分級標準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