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女主治國,嗜權秉政(1 / 3)

第二十六章女主治國,嗜權秉政

——漢和帝劉肇皇後鄧綏

——漢安帝劉祜母親左小娥

新野出奇女,齠年早慧心,

屈身陰後惡,病體帝王親;

賢妃能封冊,牝雞意在晨,

&nb)

一、女博士

曆史的長河在流經到東漢中後期時,出現了一道奇特的風景線,做為中國國家元首的皇帝,都是由小孩子來繼任的。漢和帝10歲繼位,漢殤帝剛滿百天繼位,漢安帝13歲繼位,漢順帝11歲繼位,漢衝帝2歲繼位,漢質帝8歲繼位,漢桓帝15歲繼位,漢靈帝12歲繼位,漢獻帝9歲繼位。這種局麵的出現必然導致皇帝的母親代理行使權力的現象,因此,東漢中後期,女主專權,外戚、宦官相繼幹政的現象層出不窮,而奠定這一現象基礎的人就是和熹皇後鄧綏。

鄧綏從小就是一個既早熟,又懂事,而且學習天賦極高的女孩子。她是一名**,祖父鄧禹名列東漢開國功臣之首,父親鄧訓是一名鎮守邊疆的高級軍官,母親陰氏是光烈皇後陰麗華的從侄女全文閱讀至尊功德修仙係統。如此顯赫的家庭出身,並沒有將鄧綏熏陶成一個嬌生慣養的官家大小姐,她身上所散發出來的與同齡人不相符的獨特氣場,似乎在告訴我們,她天生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女人。

和曆史上許多傳奇人物一樣,鄧綏的身上也被附會了很多神兆。一是鄧綏在閨中的時候,總是夢見自己摸天,雖然空空蕩蕩的,但似乎還摸到鍾乳狀的東西,於是鄧綏夢中仰而飲之。後來解夢的人告訴她,這是聖王的預兆,吉不可言。二是有相麵的人給鄧綏看相,說鄧綏的麵相是古聖賢王的麵相,家人聽後竊喜。三是她的父親鄧訓奉旨治河,在經過實地考量後,鄧訓發現由於工程難度大而死人太多,便上表請求罷役,皇帝采納了他的建議,使每年有數千人得以活命,人們常說活千人者,子孫有封,因此他的後代一定會蒙福。四是她的祖父鄧禹曾自歎說,自己當年將百萬之眾,從沒有妄殺一個人,後世一定會興旺。這些神兆傳聞,很有可能都是在鄧綏得勢之後,有人為其附會的,不太可信。不過關於鄧綏小時候的一些傳聞,似乎還略微真實一些。

鄧綏5歲的時候,祖母就特別喜歡她,而且經常親自為她剪發。但是由於祖母年紀大,眼睛花,在一次剪發的時候,不小心誤傷了鄧綏的額頭,可是鄧綏忍痛一聲沒吭。左右的人看見這個情況,就問鄧綏怎麼會不痛呢,鄧綏回答說:“不是我不痛,太夫人喜歡我憐惜我才為我剪發,我不忍心傷害她老人家的心意,因此才強忍罷了。”5歲的孩子,能這麼懂事,確實難得。

此外,鄧綏在學習方麵表現出來的天賦更是讓人刮目相看。她6歲能讀史書,12歲就已經通曉《詩經》和《論語》了。每當她的哥哥們學習的時候,鄧綏都會問他們一些難以解答的問題。通過這些事,足可以看出鄧綏的誌趣不在女紅上,而是在經史典籍之中。鄧綏的母親不太讚同女兒的誌趣,她說:“你不學女人應該學的女紅家務,而去學經史典籍,難道你以後想當博士啊?”鄧綏接受了母親的教誨,白天修習女紅,晚上繼續讀書學習,家裏人都稱她為“諸生”,意思大概是太學裏的學生。後來,她的父親鄧訓也對其另眼相看,事無大小,都會仔細征求她的意見。

在鄧綏12歲,正好應該入宮候選的時候,她的父親鄧訓去世了。孝順的鄧綏日夜號泣,三年沒有食鹽菜,弄得憔悴毀容,連親人們都認不出來了。三年守孝期滿,15歲的鄧綏終於走入了漢宮。

二、鄧貴人

170cm的身高,靚麗的容顏,讓人有驚豔之歎,如此美麗的鄧綏,皇帝怎能不心動呢?鄧綏在入宮的第二年,就被晉封為貴人。但是讓皇帝著迷的女人,一定會招來其他女人妒忌的,**險惡之地,一不小心就可能有性命之憂。鄧綏深諳此道,她行事恭肅小心,動有法度,與**姐妹們相處的時候,始終將自己的身份放低,即使是對待下人,也都以恩施之。特別是在對待陰皇後的問題上,鄧綏更是小心謹慎,一點也不敢馬虎。每當有宴會的時候,其他妃嬪都打扮的光彩照人,可是鄧綏卻淡妝素服,而且一旦穿著與皇後撞衫了,便立即換掉;每當與皇後同時進見皇帝,鄧綏都不敢正坐,不敢與皇後並立,而且走路的時候也都是躬身謙卑;每當皇帝問事情的時候,鄧綏也都是深思之後再答,而且從不敢搶在皇後前麵對答。漢和帝理解鄧綏的心意,歎道:“修德之勞,乃如是乎!”因此,對她更加寵愛。

一次,鄧綏生病了,漢和帝下了一道特殊的恩令,允許鄧綏的母親和兄弟們入宮探視,而且還不限製時間,這在當時是難以想象的。但是鄧綏卻不以為然,她對漢和帝說:“宮禁重地,外人是不應該久居的,雖然陛下對我如此加恩,但是,這件事既令陛下蒙受私幸的議論,又令臣妾我受到不知足的誹謗,這不是我願意看到的啊。”漢和帝感歎道:“其他妃嬪都以這件事為榮,你卻以這件事為憂,真是難能可貴啊。”

三、和帝後

久而久之,漢和帝對鄧綏的寵愛,影響到了陰皇後,使陰皇後日漸遭到疏遠,這令陰皇後的心中非常不快全文閱讀夢幻救贖。關於陰皇後與鄧綏的糾葛,詳見上一章,本章就不過多介紹了。總之,最後陰皇後被廢,雖然鄧綏也多次請求漢和帝收回皇命,但都沒有成功,於是,漢和帝屬意於鄧綏,立其為皇後。這其間,鄧綏也多次提出辭讓,並手書謝表,說自己德行淺薄,難以勝任皇後。但我想大概也是走個形式吧,做為中國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鄧綏這些舉動也都是情理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