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賢慧有德,不私外戚(2 / 2)

那麼無子的馬貴人為什麼能夠得到漢明帝和陰太後的寵愛,而被立為皇後呢?我想大概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是馬皇後知書達禮,據說她能誦《易》,好讀《春秋》、《楚辭》,特別精通《周官》和《董仲舒書》,如此有文化的女人當然能夠得到漢明帝的寵愛。

第二是馬皇後非常大度,這大度的表現要是拿到今天來說,就很難讓人接受了,怎麼回事呢?說是馬皇後經常憂心漢明帝子嗣不多,便經常引薦女人給漢明帝,讓漢明帝廣施雨露。對於一個男人來說,這樣的女人簡直是太大度太賢惠了,你讓漢明帝怎麼能不寵愛呢?

第三是馬皇後非常儉仆,她穿的衣服都很粗疏,足以表率六宮最新章節隕落星辰。而且她還不喜遊娛之事,在漢明帝舉辦大型聯歡的時候,馬皇後都很少出席。這樣的女人如果是遇到喜好奢靡的昏君的話,肯定失寵,但她恰恰遇到的是比較英明的漢明帝,她的這些行為使漢明帝非常敬重,也加深了對她的寵愛。

第四是馬皇後非常明理,她經常在適當的時候勸諫漢明帝,而且語語中的,使漢明帝感悟頗深,對其既敬且佩。特別是在楚王造反的案件中,很多人無辜受牽連,大臣們的勸諫漢明帝也聽不進去,多虧了馬皇後從中進言,才使案件沒有進一步擴大,從此,馬皇後便經常幫助漢明理處理政務,但她從來不以家中私事請求漢明帝,這更加深了漢明帝對她的寵愛。

馬皇後這些賢德的表現,不但為自己贏得了漢明帝的寵愛,而且還贏得了太子劉炟的敬愛。在漢明帝駕崩後,劉炟即位為漢章帝,馬皇後被尊奉為皇太後。

四、損抑外戚

雖然成為了皇太後,但馬太後仍然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她還是那麼儉仆,那麼謙恭,她的賢名更加有口皆碑,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她對外戚問題的處理上,有三件事最能體現。

第一件事是在漢明帝駕崩後不久,馬太後親自撰寫漢明帝時期的起居注。她在校對起居注內容的時候,把兄弟馬防為漢明帝求醫問藥的事情刪除了。漢章帝不理解,問馬太後,我的舅舅勤勤懇懇地服侍先帝,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為什麼把他做的事情都一筆勾銷呢,是不是有點太過分了。馬太後的回答是,我不想讓後世的人知道先帝與外戚走的過近,以免外戚恃寵而驕。

第二件事是漢章帝即位後不久,打算封賞馬家的這些舅舅們,但是馬太後堅決不同意。後來,國家發生旱災,於是就有大臣上書說是因為皇帝沒有封賞舅舅們的原因。馬太後得知這一消息,說這些上書的人就是為了討好皇帝,馬家人是不能和開國的陰、郭兩家人相提並論的,如今能得到這樣的榮寵,已經非常知足了,不能再封侯了。最後,漢章帝隻得作罷。

第三件事是在漢章帝即位四年後,天下太平,五穀豐登,國家沒什麼大事發生,於是漢章帝封三個舅舅馬廖、馬防、馬光為列侯,但是三馬一起辭讓不受。馬太後知道了這件事,便把三馬召來,說:“我年輕少壯時,時時提醒自己,居不求安,食不貪飽,恭謙克己,兢兢業業,隻望能把國家治理好,讓百姓生活得好一些,以不負先皇的遺願,希望各位兄弟也能共承此誌,使我歸天之日,無所遺恨。”三馬接受了太後的勸導,在受封後不久,都辭官回家了。

正是因為有馬太後對馬氏外戚的抑製,才沒有使東漢前期出現外戚專權的局麵。但是,漢章帝畢竟不是馬太後的親生兒子,那麼他們的母子關係在漢章帝即位後,是否有什麼改變呢?漢章帝的生母賈貴人又命運如何呢?

五、奉養如親

漢章帝即位後,尊馬氏為皇太後,而對賈貴人卻沒有絲毫封賞。漢章帝隻認馬家是其外家,而賈家卻沒有得到任何榮譽。

漢章帝始終將馬太後當作自己的親生母親一樣奉養,直到她41歲的時候因病去世,諡號“明德皇後”。馬太後去世後,漢章帝似乎才想起自己的親生母親,這時他才給生母賈貴人加上等同於諸侯王的赤綬,又贈其安車一駟,永巷宮人二百,禦府雜帛二萬匹,大司農黃金千斤,錢三千萬。但也僅此而已,因為此後史書上再也沒有出現賈貴人的記載,不知道這位默默無聞的母親最後是個怎樣的結局,她的命運引發了人們無限的同情。

馬皇後的賢惠仁愛和不徇私情,受到了後世人們的普遍讚譽。所謂“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運”,這用來形容馬皇後,似乎也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