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是以小說為例來說,凱特·肖班小說《一小時的故事》說的是馬勒夫人心髒有毛病,告訴她丈夫死訊時要委婉一些。她的姐姐約瑟芬吞吞吐吐地告訴她一半真相。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在旁邊說,火車出事的消息傳到報社,死亡名單馬勒排第一。他為了弄準消息,等到第二封電文後才來報信。馬勒太太知道消息後並不像別的女人手足無措,而是倒在姐姐的懷裏放聲大哭。過後,她不讓一個人跟著回到自己房間。她看著窗外,景色很好,樹梢搖著初春的活力,雨後清香,小販吆喝,遠處還有歌聲飄來,小鳥在嘰嘰地叫,正西方,天格外藍。她哭了一會兒像小孩子似的睡了。
很多微妙的感覺向她撲來,空氣中洋溢著色彩、氣味、聲音。有一種情緒逼近她的胸口,她放鬆自己輕輕地低語: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她脈搏加快了,全身感到溫暖。她問自己是否有一種邪惡的快感控製了她,她看到死者在含情脈脈地看著她,看著死者的臉,她還會笑,但未來那麼長的歲月是屬於她自己的了。將來不會有人替她做主,她獨立生活,不會有一種強烈的意誌讓她屈從。她始終是愛過他的,多半時候她又不愛馬勒,她感到了生命強烈的衝動,愛情是什麼?是一個沒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姐姐蜷在門外求她,露易絲,把門打開,你會得病的。看在上帝分上開開門吧。
走開,我沒有病倒。她對著窗幻想她歲月的未來,以後的時間都歸她所有,願自己生命長久,昨天她還為人生活得長久而討厭呢。她站起來,把門打開,她透著勝利的激情,像女神一樣摟著她姐姐的腰下樓,理查德在等著她們。
有人用鑰匙打開大門,進來的是馬勒,長途勞頓,旅行包和傘還提著,他沒在發生事故的地方待,而且什麼都不知道。他呆呆地站在大廳,聽到約瑟芬刺耳的尖叫,理查德急忙在他妻子前做遮攔的動作,但理查德太遲了。
醫生來了。路易絲死於心髒病,因為極度的高興而死。
這個小說的線索是馬勒之死。馬勒太太心髒病是伏筆,露易絲知道丈夫死後,情緒多次變化,包括她說自由,祈禱肉體的靈魂的解放,對馬勒之死是照應,對她最後死亡又是伏筆。約瑟芬兩次請求開門是過渡,理查德遮擋露易絲是過渡,又是連接。馬勒死而複活是一個精彩的情節,更精彩的情節是露易絲因丈夫死亡,而高興得自己也死了。這個情節模式是誤會法,失而複得的模式,在美國它又是一個歐·亨利結尾的模式。注意這個小說有兩個場:一個是物理場,小樓內。四個人的活動空間。一個是心理場,三個人的心理意圖。約瑟芬和理查德是一致的,害怕死和生這兩種極端對立的消息會產生強烈的刺激而誘發的心髒病,他們擔心露易絲的死。盡全力保護。最重要的是露易絲的心理場。知道丈夫死亡,沒有悲傷反而高興。這裏揭示的是一種複雜的心理狀態和人物關係。我上麵提出分析的均屬結構的元素。在此間我們不難看出,場是一個核心的概念。這是一個從微觀物理借用來的,布爾迪厄把它作為重要的文藝理論概念。場(Scenes)是現代戲劇裏的一個基本詞,這好理解,情節發展的基本環節都在場內,而且嚴守三一律。無疑場也是戲劇結構的基礎。文學的場與戲劇的場略有不一樣的地方,戲劇的場,場麵,場景。而文學的場不僅是馬勒太太的那樓房裏,更重要的是,場,是一個關聯域,是所有相關係統聚集的形式,它既是場麵,又是相關的方式。因而文學場是一種組織各關係的一種聯結。這個場不僅是一個物理的位所,還是一個四麵擴散的聯結,既是客觀的也是主觀的。更重要的科學中的場,也是事物結構的集散地。文學的場有兩點特別注意的,這個場要給人看、給人欣賞,於是它一定是個審美場。表明了文學場是諸事物的審美聯結。另外,文學場是給閱讀者的,給人提供認識,因而它肯定又是一個意義場。《魔術》和《一個小時的故事》從審美場講鸚鵡巧舌與它的不可知正好組成了很好的幽默,意義卻是指向戰爭的毀滅。馬勒之死為悲劇故事卻意外地產生了喜劇效果,快樂幸福的家庭在瞬間揭開了它不和諧的秘密。在意圖上指向對馬勒虛偽的批評。
我們知道了結構的元素,結構產生的相關方麵,現在總括來說一下文學作品的結構。結構是文學作品的一個組織者,是形式方麵最強有力的組織者,是它安排和協調文學形式的方方麵麵,縱向提供事件發展的順序。橫向協調各事物聯結的關係。一句話,結構是文學作品形式各成分之間相互聯係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