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知道了敘述動力,包括這動力的不同表現方式,以及敘述動力的作用。現在我們看看敘述動力怎麼形成的,這也包括動力的構成要素。我們不能就那麼簡單地歸類,這是社會權力,這是軍事力量,那是人的欲望力量,那是複仇謀殺的力量。這種力量在敘述時我們應該說不難找到。可這種力量的來源,及其構成就不那麼簡單了。如果從外部動力看,我們得認真分析,社會及世界多種關係的網結看力量怎麼形成,其具體到權力,我們也要找到該權力的起源。再看權力的結構形態。如果是內部屬於人物的動力,那我們必須找到為什麼產生這種力量,原因何在,同時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例如謀求財富、搶占女人、殺人越貨、攀龍附鳳,等一切行為均有一個始初的緣由,那麼追尋到根由上,便是欲望。欲望產生力量。不同的欲望產生不同的力量。我們從基本的欲望出發可以如下分類:
1.生存欲望。包括對待生死問題的觀念,生存的權力,生存受到威脅,自願選擇死亡,皈依宗教。還有生存的信仰,生存的人生觀,為什麼而獻身,生存的價值等等。由生存而產生的勇氣或者悲觀、希望,或者宿命,一係列與生老病死攸關的理念和行為都會產生巨大的力量。《林中之死》那個老婦人頑強地生存著,就她生存的目的而言,便是奉獻。她為其他生命而生存,因此在她身上有一種近乎宗教般的力量。生存是第一位的。為生存而頑強地活動,這也是最基本的敘述動力。
2.飲食欲。吃為所有欲望之首,因為吃是保證生存的基本條件,由吃派生的享樂,美食佳肴。在另一個極端上是饑餓。這包含著貧窮、災難、乞討。貴族和窮人的兩端便是由食物的兩個極端顯示出來的。他會導致一係列的社會問題。由吃派生出來的占有欲、破壞欲、享樂欲等等,由吃導致的衝突,東方文化深得其奧妙,所以有民以食為天之說。因此,飲食欲也會導致很大的社會力量,同時也是一種求存在的本能力量。可以說飲食是人類一種最直接的原動力。曆史上農民起義多數均因饑荒而起。《紅樓夢》裏那些精美的飲食享受,很大程度暗示人類貪求食物的精美是一種本能欲望。無論從飽食終日,還是從饑餓搶奪,均是一種內在的驅動力量,這特別表現在敘述的細部上。
3.情色欲。古往今來的文本表現情色是最充分最淋漓盡致的,西方如《十日談》,中國如《金瓶梅》,當代社會極端發展,情色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情色的基礎是擁有和占有他人的身體為目的。因而導發一係列行為方式,構成衝突的力量。情色欲可以說是文本敘述中的一種基本動力之一。幾乎不需要多加闡述。但要注意的是,情色欲作為一種敘述動力古往今來不可勝數。如何創造出獨特的文本卻是難度最大的。因此,我以為作為情色動力的敘述基本的力量,我們的敘述目的和意義均不能最終落在情色上,視角應該開掘出情色更深更新的社會文化含義,揭示細微而深刻的人性問題。否則情色動力的敘述隻會是個平庸的情愛故事。
4.尋找欲。這實際是一種對神秘視域探求的欲望,該欲望包括比較寬廣。有求知欲,有占有欲,有好奇欲,一切欲望所期待獲得的東西,這包括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麵,物質的滿足和精神的滿足是同質的。本真的尋找欲,還不在最終結果的獲得,因為從尋找開始,尋找者便明白,這項尋找可能是無果的,重要在尋找的過程,例如探險、獵奇。在敘述領域裏尋找動力的敘述最多的是在民間文學中,在現代文學中尋找是一種變體,是一種更精神化的,例如尋找自我。對主體的追尋,隱含著一種主體的喪失,其意味通過敘述我們要知道現代人如何丟失了靈魂。從亞裏士多德推重情節敘述開始,尋找一直便占有核心位置,因為他在情節論中強調了發現與轉換。發現與轉換是和尋找有密切關係的。是相呼應的概念。不尋找怎麼會有發現。這從敘述的本義來看,敘述本身便是一種尋找,敘述永遠在追求下一目標。這無論在大的敘述動力而言,還是敘述的細部的推進,都是要保持一種尋找心理。保持一種對未來呈現事物與人的期待。尋找最好的是不要輕易在結果上展示歸宿。尋找的魅力永遠在於結果的延期,跌宕上,甚至最終也不要抵達結果。
5.棲居欲。這也是一個很寬泛的範疇。最基本的是起居,身體的置擱,但它僅是其中之一義。華屋美宅隻是一部分人的棲居欲,還有一部分的棲居欲剛好與之相反,流浪,保持對一種固定居住的放棄。流浪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本義上也是一種棲居,是人類早期遊牧漁獵時期的生活方式的演進。這是棲居欲的二義,即保持一種自己理想的生存狀態。其三,由居住引申的是人類在一種精神,或一種理想的欲求,叫歸宿感。人的身體和人的精神置於何處。這無疑是一種形而上的棲居欲。這也許是一種宏大的敘述,但確實可以具體到一磚一瓦的造屋,大到人類思想體係的一種建構。它和尋找欲有一定的聯係。
6.權力欲。這主要表現在一種支配權上。人類基本欲望上有一種權力要求,這種權力欲是一個悖論。你要求權力使權力成為支配他物的一種力量。於是便有了一個權力控製的對象,於是控製與被控製成了一種矛盾關係,其實個體生命的擴張便顯示在這種權力上,弱者表現在他對寵物的權力關係,弱者的權力在對更弱者者而言,強者要求對一切力量性的事物都有支配權,他要求至高無上,因為權力的追求是一種金字塔式的。在金字塔下分層分級是一個寬廣的聯結網絡,權力是一個嚴密聯結的整體。也是擴散式的,不規則的分延。而且權力是無孔不入的。因此,在敘述中動力是無所不在的。因為權力的性質是一種支配力,在敘述動力中,權力得到了一種最有力量的表現形態。
欲望的分類形式是無限可分的,有大有小,例如仇恨、嫉妒、孤獨、自由、想象、睡眠、說話、破壞都是人類的欲望,而且是強有力的表現範圍。無論欲望分類多麼細致,我們均可在基本本能上找到源頭。這裏暫時隻能大致上歸類六種,是一種不完全歸類法,例如,可以有來自語言規則的動力。即詞法、語法、話語策略等形成的敘事動力,還可以有時空結構帶來的敘事動力,因為在文本中,時間與空間都是連續性的發生,我們可以視它為自在性動力。甚至還有思維的動力,理性邏輯的,感性直覺的,不同思維方式有推動語言行走的不同方向與作用。但這並不影響談論敘述動力。敘述動力,特別是內在敘述動力,我隻在找到這種力量的源點,並判斷它的性質。使我們更理性地把握敘述動力。至於每一種敘述動力的構成,隻能從具體的敘述語境通過分析而得來。但可以肯定每一個動力結構,他的關係是複雜的,產生的原因不僅複雜而且極其微妙的。
敘述動力與敘述話語的關係密切。敘述中主要是邏輯推動,也有事物自身推動,有人物的欲望推動,也有時空改變的推動,或外在事件,或心理變化,總之,敘述在向前推進,可是你發現麵對一個文本敘述推動的速度、節奏可大不一樣,有的是一種急切的流動,人與事的發展緊張而激烈,有的則不急不忙,迂回曲折但卻內藏殺機。有的幹脆利落三言兩語,有的綿裏藏針絮絮叨叨。有的敘述隱喻暗示,有的敘述反諷幽默,由此可見,同是一種敘述力量使用什麼話語效果大不一樣。這就是所說的故事和話語的對立與統一的關係。要他選一種切合某種敘述力量的話語方式,這一切都需要作家精心處理。海明威的敘述具有一種直接的衝擊力,他選擇幹淨簡潔的句子。而福克納的敘述卻是回環曲折,有一種沉鬱深厚的韻味。沈從文敘述力量綿裏藏針掀動人情深處的力量,他說話優美有濃厚的抒情意味。魯迅的敘述有一種憂傷與嚴厲的衝擊力,詞語有一種犀利紮人的鋒芒。敘述力量是被話語控製的,不同話語適合不同的敘述力量的傳達。有的敘述是宣泄式,有的敘述則寧靜致遠,有的敘述回環曲折,有的敘述則鋒芒畢露。無論怎樣進行敘述力量的控製,敘述動力的方向、角度、力度、節奏,均受話語方式和敘述目的影響。
還有個問題是敘述力量與一個作家的才學識,作家的性情、年齡、經曆都會發生聯係。簡單說,敘述力量是給定的但潛在的表現卻是攜帶著作家強烈的個體差異。我在年輕時候的《紅帆船》與《山鬼》有一股衝騰而起的力量,敘述動力飽滿而強烈,但進入中年,敘述力量便蟄入沉厚,有一種隱在的回環曲致。甚至實驗一種螺旋式敘述動力,讓敘述力量在一個單元內循環回繞,例如《城與市》的敘述動力總在一個包圍內循環,並不處理為一條線段式的衝動。綜合許許多多的敘述實例,似乎有一條隱在的經驗,那就是敘述動力最好與敘述方式分家,使二者構成矛盾關係,這樣文本會充滿張力,同時也會展示一些更深刻的東西。從不同的視角考查這種敘述動力,你會獲得一些意想不到的奧秘。這樣敘述動力也就有了多種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