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細節寫作(2 / 3)

A E=D,B C F=D,不成立的推論。

從這兩組推論的目的我們看事物的性質。第一組有前麵累加的結果,所以出現了必然後果,這是悲劇性的。第二組前麵的累加,不會產生,或者說不應產生的結果,不應該出現的後果出現了,這是喜劇性的。含有諷喻在內A、D、E三者都笑了。足夠花將軍反思了。這裏所有的都是細節,但是它的組合關係卻是微妙的複雜的。這幾組細節我們還可以深入進行心理分析。它會提供很有意思的人物性格圖譜,而全部奧妙都可以從那些笑裏麵獲得。

細節在不同流派的寫作中功能作用是不一樣的。

現實主義細節產生於摹仿論,這表明細節是充肆於現實生活中的物化現象,但現實主義並不需要生活中的全部細節,它要的是限製性的細節。第一要義,是為人物服務的,細節是揭示人物性格的手段。這是為什麼?從細節表現人物性格而不是別的,諸如環境,細致的精密的結構。人的行為與心理本身具有性格的規定性,有什麼性格便有適合於性格的表達方式,從大處說,性格僅是一個概貌,容易把各類型性格混雜,不易區分,而細節表現出來的性格,一方麵有差異有比較。另一方麵細節性格表現有特點,易於記憶。還有一方麵細節的代表性,它作為人類的精華,不僅僅代表了人物而且還能代表一個時代的特征。這三者使細節的功能具有其他元素不可替代的效用。例如阿Q畫押時努力認真地畫圓最後拖出了一個尾巴。祥林嫂頭上一朵小白花。孔乙己說回字的四種寫法,多乎哉,不多也。黑色人要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那鮮紅的饅頭,紅的還是一點一點往下滴。雪中的山茶花。小狗阿隨。愛姑看見水銀浸。這是魯迅小說中的一係列細節,有阿Q動作的細節,有祥林嫂飾物的細節,有孔乙己寫字的細節,有藥引線索上的細節,有大雪天紅茶花描寫的細節,有子涓喜歡動物阿隨命名的細節,有七老爺舊勢力象征的細節。區分這些不同的細節,多數是表現人物性格的。如阿Q、孔乙己、祥林嫂。

第二點,是推動情節向前發展的關鍵。情節運動有自身的推動力和邏輯性,是矛盾衝突使然,但情節運動發展時同樣有起承轉合,有它的關節處。往往細節在其中能起到恰到好處的作用。其一,情節的發現與陡轉一般都由細節產生,因此有時細節是一個秘密的標誌。例如爭奪某匣子內的物件。無意中發現某物,聽到某話,某個人物形跡可疑之點,均是情節重大轉折的關鍵處。《項鏈》便是一個經典例子。其二,細節作為動作過程中必要的部分,但關鍵作用巨大。《猴爪》在每個事件的關節處都會寫那個猴爪在動彈。其三,作為某種行為的暗示為下步發生作用,是背景中發生的細節,這類主要用於作法自斃的寫法。一把精心磨礪的寶劍是用於殺敵的,結果用於殺自己了。

第三點,文本中的細節是全文中或隱或現的貫穿線索。《死者》中的那首歌《奧格利姆少女》便是隱伏的線索,從小說一開始便反複地說唱歌,寫各種各樣的歌聲,包括舞蹈,其目的一直便是這首少女之歌。是一個少年叫格裏塔唱的,那是死者永恒的聲音。《被捆綁的人》中捆綁的細節便是顯在貫穿全文,這時細節起到一種統攝的作用。除了人物、主題作用之外,它還有一種結構的作用。

第四點,文本中某一個細節是整個文本的眼。通過這個眼去讀解文本內更深層次的含義。《河的三條岸》采用的是歧義,河有左岸與右岸,舍此皆無第三條岸。而父親便在河上的船中,永遠在船上便成了第三條岸。這是核心的眼,可不能簡單理解。在生活與理想之間是此岸與彼岸,宗教也講人生的此岸與彼岸。那麼父親抵達的第三河岸是什麼呢?是他個人獨白的一種精神追求。第三河岸成了一種隱喻的細節,但卻是絕妙的。《年輕的布朗大爺》中布朗去參加同道聖餐大會,有兩種細節,一是妻子粉紅色絲巾發帶,另一種是很多魔幻的細節,如蛇頭杖。各種聲音的細節。分別代表信仰與惡魔,布朗去接受了魔幻的誘惑。那邪惡的一係列的細節做什麼用呢?在小說中說明惡魔強大,僅此,這個細節也沒什麼稀奇的了,暗示人們無法逃脫邪惡,這一人類宏大理念也顯得空洞與說教。布朗似乎在理想與邪惡二者間都沒選擇。他忠實過一種自己的生活。這裏似乎有一個問題,既然布朗是一種理想主義者,那寫那麼多且神奇的場景聚會幹什麼?這正好暗示一個深層思考。人的未來生活是建築在他已經曆過和思考之後的一種選擇,而同道聖餐儀式正好是布朗經曆後的認識。這裏暗含人們要擺脫一種極為強大的東西多麼不容易。

上麵四點分別就細節與人物、與情節、與結構、與主題的關係及其作用舉例分析,細節的作用實際是無限性的,如同在生活中那樣,甚至超出了生活的力量,提升到形而上。現實主義認為它可以揭示時代特征,可見作用巨大。在當代社會,其實細節作用並沒有那麼超常而巨大。一個高度物化的社會,其細節,物的細節是漫天飛舞的,有些泛濫成災,因此現代主義作品中,細節走了兩條路,各自在文本中發揮不同的作用。

現代主義的細節。現代社會我們把握它不像傳統社會那麼明晰,有條理,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現代社會是一個高度物質異化下的狀態,這個狀態是分裂的,人作為主體也是分裂的,物也是分裂的,環境也是分裂的。細節也不如傳統社會在主體與客體之間,主次感那麼強烈,但分工在每個元素中仍發揮作用。細節有些碎片化,漂移化。細節有時是超量的,增值的。內質與表象之間關係超載。因而有時細節便成為整體的象征,例如《荒原》,它是細節,但是一切現代社會細節的整合、死亡、頹廢、悲觀等各種理念的綜合。荒原成為一個代名詞了。不要以為荒原是詩歌,這個符號置於城市、鄉村,置於人的精神處所都具有同質的含義。因而,現代主義的細節表現是整體化象征化的,由傳統寫作中屬客體的局部化的東西,變成主體化的整體的東西。在傳統寫作中細節局部表現時是客觀的冷靜的,而在現代主義寫作中,細節是感覺化、意象化的。例如伍爾芙《牆上的斑點》本就取自生活中的一個細小點,她把一個細節漫天飄飛,不斷循環再生,細節成為文本的主體,布滿了整個視覺圖像,是感覺體驗化的細節描寫。在傳統寫作中細節描寫惜墨如金,唯恐寫多了露出馬腳來,而現代主義中細節是鋪排的,是增值的、生成性的,意思指一個細節生出幾個、幾十個細節,是同質的疊加。由此我們看得出現代主義細節是表現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