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阿姆斯特丹今昔(1 / 1)

世界名城阿姆斯特丹,是荷蘭王國首都。它位於須德海西南岸,有運河通北海和萊茵河,中世紀早期是個漁村,1296年建市。它的發展起伏如荷蘭。荷蘭擺脫西班牙統治後,在17世紀一躍成為最強盛的海上貿易和殖民國家。18世紀逐漸衰落。北海運河開鑿後(1865-1876)經濟開始恢複。1940年遭德軍占領,1945年獲解放。在德軍占領期間,大多數猶太人被驅逐出境或慘遭殺害。

作為首都,阿姆斯特丹卻不是荷蘭的中央政府所在地。直到今天,荷蘭的中央政府依然設在海牙,我國和其他國家駐荷蘭的大使館也都在那裏。早在1896年,清末大臣李鴻章訪荷,去的就是海牙。

目前,阿姆斯特丹人口有80萬,是荷蘭最大的城市和僅次於鹿特丹的第二大港。它也是歐洲在商業、文化和藝術方麵的重要城市之一。這裏有造船業、飛機製造業、化工業、鑽石加工業和金融業。多少世紀以來,荷蘭各大銀行的總行幾乎都設在這裏,不少西方國家的重要銀行也在這兒有分行。丹拉克大街集中了全荷蘭銀行從業人員的40%以上,世界最老的股票行之一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也位於這條街上。交易所的外國股票買賣,數額之大僅次於紐約、倫敦和蘇黎世。此外,它也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KLM航空公司開辟的航線遍及世界各地。

17世紀,阿姆斯特丹曾是歐洲文化藝術和自由思想中心,現在是一座文化名城,有高等學府、學術機構、科研單位和圖書館。據一些朋友說,中國古書收藏最多的地方,除中國外,就算這個城市了。這裏的40家博物館,更是當地人的驕傲。其中,“國家博物館”收藏豐富,有各種藝術品100多萬件。17世紀荷蘭畫派的精華,諸如倫勃朗、哈爾斯和弗美爾等大師的傑作,大都薈萃於此。蜚聲全球的倫勃朗代表作《夜巡》,是這家博物館珍藏的稀世瑰寶。1990年有人用酸類物質玷汙《夜巡》,後已複原。點彩派藝術大師凡·高博物館,藏有介紹他激烈一生的多幅傑作;倫勃朗故居,展示他的蝕刻版畫和作畫工具;而安妮·弗蘭克故居,介紹的是一個感人的真實故事:猶太少女安妮,在二戰期間,藏匿在家裏的閣樓上,躲避納粹的迫害,從13歲生日那天,她開始記日記,控訴納粹的血腥暴行,後來不幸被捕,在她15歲那年慘遭殺害。

阿姆斯特丹這座具有700多年曆史的古城,也是荷蘭工人運動發展最早的地方。遠在1850年,它就組織了金剛石琢磨工人工會。

這個古城還是一座水城,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稱。全城有100多條運河貫通其間,把市區分割成100多個小島,島與島之間由千座橋梁相連,水道縱橫。運河輕波潺,人們可漫步或騎車逍遙遊,也可乘遊艇,繞屋過巷,飽覽水鄉的旖旎風光。每年慕名來訪的遊客不下200萬人。

說起運河,在市中心的運河兩岸可以看到,處處是狹窄細高的三四層老式樓房緊密地排列在一起,每一座樓房頂端的窗戶上方都有一個大鐵鉤,這不光是荷蘭古建築的特色,而且至今具有實際用途。由於這些樓房的門廳和樓梯過於窄小,搬運家具等笨重物品時隻好從各層的窗戶進進出出。筆者離開荷蘭時,曾帶回一個瓷製的這類小樓的工藝品,現在看來,它不失為一個頗具代表性的紀念物。

阿姆斯特丹的市中心“達姆廣場”,原是阿姆斯特丹河上的堤壩,後來成為這座古城的發軔點①。廣場上有座民族碑,每年5月4日,荷蘭人總要到這兒來紀念他們在二次世界人大戰中失去的親人。

①“丹”,是荷蘭文堤壩一詞的中文譯音。在荷蘭,凡是最後綴以“丹”字的地名,一般都是指在某條河流堤壩上建起的城鎮。

善阿姆斯特丹市的形象,阿市市政當局於2008年公布了一項淨化阿市“紅燈區”的行動計劃,據說要把妓院和出售大麻煙的咖啡館關閉一半。

廣場南麵有一條狹窄的馬路,叫Kalverstaat,是城裏最熱鬧的商業區,一天到晚人流如潮,有幾分像北京的大柵欄。民族碑的對麵,矗立著一座巴洛克藝術風格的王宮,內部富麗堂皇,為17世紀荷蘭著名建築師範坎本所設計。由於阿市地勢低窪,土質鬆軟,整個王宮建築在1300多條基樁之上。精工巧匠,令人歎服。離王宮咫尺之遠,是“新教堂”,荷蘭王國的曆代君主都是在這座具有500多年曆史的哥特式大教堂裏登基的。1980年4月30日貝婭特麗克絲女王就是在這裏舉行登基儀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