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呼!明隼先生吾鄉之賢者也。其歿,知交戚友,莫不哀傷,而鄉之人尤悼之深。君,文恪公之後人,世居鬆江,代有顯達,至君穎秀孤稟,孑身力學。弱冠遊燕都,習政治法律,慨然有濟世誌。時軍閥竊據,政治昏濁,而新文化運動發軔於北,革命軍崛起於南。君返鄉與朱季恂、侯紹裘、錢江春諸君,朝夕談論,努力教育及社會事業,與南北潮流實響應焉。不幸三君早世,唯君巋然為青年之領袖。曆任景賢女子中學、縣立中學校長,教育局局長。君久病肺,時時咳血,而任繁劇不辭。益奮勵,與同誌創立新鬆江社,一以改善地方事業自任。中日戰起,君方供職交通部,以奉命疏散眷屬旋裏。喘息甫定,即欲赴京,而京杭車斷,半道而歸。鬆城既陷,遂留戰區不得出。轉徙江浙之間,已委頓矣。間關到滬,病失音。入紅十字醫院抽骨療肺,以體力不支而殞。時民國二十八年四月十六日,享年四十有一。嗚呼!天與之才,而靳其壽。君之一身,與病相搏,形銷骨立,然其成就,足使健者愧也;操行廉貞,急公益,無私謀,足使黷利者愧也。凡鄉之縉紳先生文學技能之士莫不願交於君。君立社會,如輪輻之有軸心焉。性沉毅,謂事貴專斷,不宜道謀。人或爭之。及力行有成,則向之難者,亦心折悅服。人有疑事質君,君默然。及出一言而析疑解惑切中理要,用是為人所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