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論大學文學院的文學係(1 / 3)

文學院中設有中國文學、外國語文學、曆史學、哲學各係,其中曆史、哲學是依照學科分係的,中西合並研究,文學卻分成兩係,中西對立。《國文月刊》第六十三期(三十七年一月,開明)載著聞一多先生一篇遺稿,題目是《調整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外國語文學二係機構芻議》,據聞先生的看法,這樣的兩係對立是畸形的,落後的,中西文化應該溝通融會,依照學科分係較為合理。在這兩係裏,都包含有語言和文學兩類科目,中文係原設有文學組和語言文字組,而外語文係也包括語言和文學兩項,不如把這兩係合並起來,另分為語言學係和文學係。語言學已經發展成一門科學,應該獨立成係,中國語言和文字的研究,不過是這門科學的一支,和印歐語係的研究,也可參照比並。在語言學係裏,為了學者分別專修的方便,可以設印歐語言組和東方語言組。至於文學的批評和研究,雖也采取科學方法,終究不是科學,乃是屬於藝術的範疇。文學係的目標是建設本國文學的研究和批評,創作新文學,要批判地采用舊的,有計劃的介紹新的,要中西兼通。在文學係裏,可以分為中國文學和外國文學兩組,兩組的出發點不同,而歸趣則一。聞先生這個建議是在西南聯大剛要分家,清華準備複員,商量院係計劃時,口頭向清華當局提出的。清華當局曾經一度考慮,格於實際上的困難,未能實施。遺稿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由朱自清先生整理綴輯,付月刊發表。

在遺稿後麵,朱先生另寫一文,《關於大學中國文學係的兩個意見》。第一,討論到中文係應不應該講授新文學並指導學生文藝習作,朱先生的意見是肯定的,並且報告了西南聯大及清華大學實施的辦法與成績。至於比較中西,教部原指定有世界文學史一門功課,為中文係學生所必修,這門功課應由外文係開設,但在外文係卻不是必修,所以未必逐年開班。或者雖有歐洲文學史課程,性質相仿,而分量過重,對於中文係學生修習,甚至感到困難。在這種情形下,也可在本係開設,用中國話講授,除指定原本參考書外,並可盡量利用世界名著的中文譯本,指定參考,收博覽之效。第二個意見,也鑒於溝通中西之必要,讚成聞先生的建議,希望由一兩個大學試辦,漸漸克服困難。

聞朱兩位都是中文係的教授,他們的建議和意見多少著眼於中文係的改進。《周論》第六期,盛澄華先生的《試說大學外國語文係的途徑》,由外語文係教授的立場,同樣地看出文化融流的趨勢,並且說明如何進一步溝通兩係的重要。單就外文係說,他認為外文係逃不出兩條路線,一是站在自己的文化觀點去批判西方文化,一是借攝取西方文化的精華來彌補並滋養本國文化所患的虛弱。要達到這雙重目的,對於本國文化應該認識,而翻譯是不可忽視的工作之一。外文係的學生在大學期間,除應令其多多精讀西洋名著外,尤須鼓勵他們不疏忽本國古籍的流覽與當代文選的涉獵。

連讀三篇大文,筆者不無感想。第一,要把曆史久遠已具規模的兩係,合並而重分,事實上必多困難,中外文係都很龐大,原因是不但要開設本係學程,還須供應全校的語文訓練基本功課。目下新生增多,中文係的大一國文在二十班以上(就清華說),外語文係的大一英文班次略同,此外還有大二英文,第二外國語各班,均為全校服務,不全為本係而設。這些課程,應該歸並到語言學係呢,還是屬於文學係,很成問題。作為一門科學研究的語言學係未必肯承辦,它自身也許有若幹特殊的語言要開設學程的,語言學係應該不同於語言係。假定一齊歸並入一個文學係,那一係又太龐大。照現況是由中外文兩係分擔,還比較的平均而名正言順。這也是文學院中不得不分設這兩係的主要原因之一。原來中國文學係的前身往往是國文係,供應基本國文和訓練中學師資為其主要任務,其後改稱中國文學係,有了新的使命而老的任務也未完全脫卸。外國語文學係的前身往往是英語係和西洋文學係的並合,誠如盛先生所指出的“一箭雙雕”式的經濟教育政策,性質也不單純。要想劃清為語言學和文學兩係,中間有些糾纏的問題不易解決。第二,藉令所分設的是語言係和文學係而不是語言學係和文學係,按理論說,語言學和文學確乎絕不相同,而語言和文學卻不容易分別或分離。讀文學必先嫻習語言,學習語言用的是文學讀本。向來語文教育不得不依國別(其實是語別)來分係的主要理由在此。否則文學係的學生必須先讀語言係的功課,而不少的教授也將同屬於兩係。尤其是第二外國語方麵,教授人數不多,往往由一位教授兼教語言和文學兩類課程。並且你也不能說法國文學史屬於文學而第三年法文屬於語言。因為後者倒是文學名著的精讀,應該更屬於文學本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