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敗投降後,這位顯赫一時的女間諜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1945年10月10日,一群國民黨憲兵進入北平東四九條胡同34號,逮捕了正在酣睡中的川島芳子。由於她名氣太大,以至於在河北省高等法院公審川島芳子的第一天,法庭上就出現了嚴重的混亂失控局麵。小小的法庭擠進了3 000多名看熱鬧的人。狂熱的人群把窗戶的玻璃擠碎,把椅子踩壞,甚至把門也撞爛了。由於無法控製現場的秩序,法庭公審不得不改期。
被捕的川島芳子麵臨漢奸罪的指控,這個罪名一旦成立,將被判死刑,因此在以後的審理中,川島芳子竭力證明自己不是漢奸,並拿出了許多證據,她認為自己已經是日本人,所以就不能以漢奸論處。其複雜的身世背景令法院一時也無法定奪她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
經多次審訊,1947年10月22日,河北省高級法院最終以漢奸罪和間諜罪將川島芳子判處死刑。判決書大意為:被告雖有中國和日本雙重國籍,但其生身父親為中國人,本身是中國人無疑,被告同日本軍政要人來往密切,在上海女扮男裝進行間諜活動,引發了一·二八事變;其次,被告參與將溥儀及其家屬接出天津,參與了籌建偽滿相關工作,還曾擔任關東軍任命的“安國軍司令”,並多次進行侵犯中國主權的活動,因此應以漢奸罪論處。
1948年3月25日上午,北平宣外第一監獄,川島芳子身穿灰色囚衣、橄欖色毛料西裝褲,被拉到了獄牆的一角執行槍決。令人驚奇的是行刑官的第一次開槍,居然沒有扣響。行刑官再次扣動扳機,子彈從川島芳子兩眉之間穿入。
川島芳子的死訊立即引起了各大媒體的關注。當記者們蜂擁而至時,他們麵對的是緊緊關閉的監獄大門,隻有兩位美聯社記者被允許進入。
川島芳子被槍決後的次日,國民黨當局公布了現場照片。但照片中的川島芳子已經血肉模糊,麵目全非,很難看出是不是她本人。於是,各種懷疑和猜測接踵而至,北平大大小小的報紙都把川島芳子被處決的消息放在頭版,並紛紛陳述疑點。隨後不斷有爆料出台,引起社會輿論嘩然,其中最重要的疑點就是川島芳子本人始終留的是男式短發,無論是穿西裝或日本和服乃至中式服裝,她從沒換過發型。但被公布的那張照片上,死者的頭發卻披散到肩,麵部難以辨認。
因此有人懷疑川島芳子並沒被處死。《大公報》甚至直接說,川島芳子的死刑實際上並沒有執行,被處死的隻是她的一個替身而已。
還有一個在當時廣為流傳的說法是,川島芳子在被執行槍決的幾天後,有位叫劉鳳貞的女子報案,稱自己的母親失蹤了,並且她還說,她的姐姐劉鳳玲曾經是川島芳子的替身。劉鳳玲服役期間得了絕症,於是劉母以10根金條的價格,把其賣給了川島芳子,作為她的替身。
對川島芳子極其熟悉的日本家庭教師本多鬆江也曾對人說過:當我聽聞死者長著又密又厚的頭發時,我立即意識到這不是芳子。川島芳子的親哥哥金憲立多年後在一篇回憶錄中也提到,肅親王家在東北靠近蒙古邊境處有領地,就在川島芳子被槍決後不久,領地的看守人曾打電話給他,對他暗示說川島芳子已經平安到達,並準備出境。
川島芳子之死至今仍是一個謎,有人說真正的川島芳子在戰後一直隱居在長春,直到1978年才去世。事過境遷,至於川島芳子當年是否被真正槍決,已經不再重要,因為她的名字已經刻在曆史的恥辱柱上,從格格到漢奸的傳奇人生也就隨著那一聲槍響而灰飛煙滅了。
暗戰1937
第一次會麵的初步交流中,文強用出色的表演技能和編造好的身世蒙混過關,取得了“毒蛇”的信任。楠本實隆不但對文強說的話深信不疑,還送了一萬法幣作為見麵禮。
1937年9月,日軍統帥部派高級間諜楠本實隆少將潛伏在上海。此人外表看起來忠厚善良,實則陰險狡詐,手段毒辣。他長期在平津一帶活動,對中國社會研究得相當透徹,曾經多次破壞軍統的行動,還親手殺害了不少特工。戴笠恨之入骨,將其稱為“毒蛇”。在得知這條毒蛇潛入上海的情報後,戴笠不敢小覷,但他又百思不得其解:這位長期活躍在華北、內蒙和東北等地的間諜,這次來到上海究竟有什麼企圖呢?憑著自己的經驗斷定,“毒蛇”此行絕對有大動作,於是下令軍統展開深入調查。幾天後,“毒蛇”的動向被報了上來,戴笠聽後十分震驚。
原來“毒蛇”上海之行的目的,是為了竊取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對日作戰的戰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