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裏正在幹活的仆人哪裏見過這種場麵,看到突然闖進幾個身披雨衣、手持武器的人,早已嚇得癱軟在地。劉戈青布置幾名特工留在廚房,切斷陳籙的退路,自己則帶著一名手下衝進客廳。
19點15分左右,陳家客廳裏燈火輝煌,餐桌上菜肴豐盛。此時陳籙正跟前來拜年的朋友聊天,突然看到兩名“門衛”闖了進來,陳正準備開口訓斥,沒想到對方抬手就是一槍。陳籙愕然之下,慌忙躲到客廳的沙發後麵。
這兩名“門衛”正是劉戈青和他的手下假扮的。劉本來不打算用槍,看到手下已經開槍,隻好大踏步衝到陳籙麵前,朝其頭部連開數槍。隨後,掏出一張事先準備好的紙條,扔在陳的屍體上麵,紙條上寫著“抗日必勝,建國必成,除滅奸賊,永保華夏,蔣委員長萬歲,中華民國萬歲”,落款是“中國青年鐵血軍”。
陳籙被刺殺的消息迅速傳出,日偽漢奸政府的大員們終日惶惶不安,生怕這個“中國青年鐵血軍”哪天會找到自己的門上。而對於大多數的上海市民來說,這份新年賀禮真是太好了。第二天,上海各大報紙紛紛刊載“滬上斃一大漢奸,陳逆籙被刺身死”的特大新聞。這次刺殺行動幹淨利落,成為軍統在八年抗戰中最為經典的刺殺案之一。事後警察查遍現場也找不到任何線索,而這些刺客早已離開上海,正在趕往香港領賞的路上。
策反“皇協軍”
日軍之所以大肆宣傳李福和,是為了以他的“皇協軍”第1軍為樣板,打造更多的“皇協軍”。蔣介石意識到這一點,認為問題相當嚴峻,於是向戴笠下達製裁李福和的命令。
雖然日軍最終取得了淞滬會戰的勝利,但他們速亡中國的狂妄計劃也就此破產。日本大本營萬萬沒有想到,一盤散沙似的“東亞病夫”在外族侵略麵前,能夠迅速凝聚起來。為了應對越來越不利的局麵,在日軍“以華製華”策略的大背景下,一支叫做“皇協軍”的漢奸部隊應運而生。
七七事變以來,日軍占領了大片的中國土地。如何保護這些掠奪來的果實,成為他們不得不麵對的問題。前線戰事需要兵力,防守淪陷區的城市也需要兵力,隨著戰線拉得越來越長,日軍兵力也越來越捉襟見肘。為了實現“以華製華、以戰養戰”的目標,日軍將投降過來的中國軍隊加以整編,導演了一出“皇協軍”的鬧劇。顧名思義,“皇協軍”就是協助“皇軍”的部隊,這支部隊跟汪精衛偽政權的偽軍一樣,都是由中國人組成的。但是就其性質和意義而言,二者又有不同,偽軍是“中國政府”的軍隊,效忠於汪偽政權;“皇協軍”與“中國政府”無關,直接效忠於日本天皇。
“皇協軍”的策劃與組織和著名的日本女間諜川島芳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位本名愛新覺羅·顯玗的傳奇女子,是位地地道道的滿清皇族,她的父親就是肅親王善耆。川島芳子6歲的時候,被日本人川島浪速收為養女,從此有了這個日本名字。在川島浪速的蓄意培養下,川島芳子成為一名日本間諜,參與了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變、滿洲獨立、一·二八事變等高度機密的軍事行動和政治活動。川島芳子的著名之處,還在於她無論何時何地總能色誘中國軍人為她賣命。
為早日完成“皇協軍”計劃,日本特務先後網羅了一批走私毒品的小販和地痞流氓,後來卻發現這些人毫無用處可言,難以完成“皇協軍”的“使命”。於是日本特務調轉方向,開始從國民黨現役將領中尋找可以培養的人物,李福和就在這個時候進入了川島芳子的視線。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和接觸,川島芳子認為李福和是“皇協軍”軍長的首選人物,並對他展開了一係列的引誘和招攬。
李福和,河北省豐寧縣人,曾擔任東北軍第5騎兵師師長。1933年,長城抗戰爆發,他率部不戰而退,以致整個戰役的全線潰敗和張學良的引咎辭職。此後,他在國民黨軍隊中被無視,漸漸淡出高層視野。但李福和野心勃勃,暗地裏大肆招兵買馬擴充勢力,尋找機會試圖東山再起。1937年9月,李福和得到第一戰區第三遊擊縱隊的番號並被任命為司令。同年底,李部進入林縣,奉命擔任縣城至橫水、科泉(安陽縣西陲古鎮)防務,與日軍在水冶防線對峙。他看到日軍在中國攻勢如潮,便抱定“中國必亡”的悲觀情緒,決心投降日本,賣國求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