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裝甲戰車與重榴炮(3 / 3)

1937年8月9日,國民政府通過對整個抗戰戰略的考慮,決定在上海集中優勢兵力,先發製人圍攻駐紮在上海的日軍。14日,炮兵第10團一個營占領大場、暨南新村一帶陣地,主要擔負起對日軍海軍陸戰隊司令部等堅固堡壘的破壞任務。重榴炮於是第一次亮相中國抗日戰場。傍晚時分,“三十二倍十五榴”向日軍陣地發射,炮彈直接命中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一帶的各個目標,但令人遺憾的是,盡管炮彈落點準確,但因無燒夷彈的配合,未能達到毀壞目的。隨後,日軍派遣偵察機、戰鬥機和轟炸機對中國重要炮兵陣地日夜不停地進行偵察轟炸。

為保護重榴炮免於敵機的轟炸,在彭孟緝的精心指揮下,每次炮擊後士兵們便立即將大炮遷離現場進行掩蔽,一到深夜,又利用夜幕的掩護進入陣地發炮。

9月下旬,炮兵第10團奉命摧毀日軍臨時機場。這個機場就是上海跑馬廳廣場,日軍利用其做臨時機場,可以停降十來架飛機,以縮短空襲國軍陣地的時間和間隙。彭孟緝指定3營2排來完成轟炸任務。排長張士英率領十多名士兵帶著大炮潛入真如附近的臨時陣地。當晚10時整,張士英下令射擊,重榴炮一開火,射擊方向的夜空頓時火光滿天,在重榴炮的助威下,任務得以順利完成。10月上旬,第10團接到另一項任務:摧毀停泊在黃浦江上的日艦。彭孟緝命令2營6連向敵開炮。6連用三發破甲彈準確擊中一艘日艦的主機、駕駛台和煙囪,將其擊沉,又一次圓滿完成任務。

淞滬會戰失利後,炮兵第10團第2營奉命撤退,途中卻遇到了大麻煩。在撤退路線上的方家窯附近的公路橋上,日軍埋下了許多地雷,大炮無法通過,彭孟緝心焦難耐,急得痛哭失聲:“中國就隻有這個像樣的炮團,怎麼辦呀!”由於戰況緊急,炮團官兵隻能忍痛把8門大炮推入河中。

1938年3月,炮兵第10團第1營被急調至魯南參加台兒莊大戰。25日下午,兩門“三十二倍十五榴”被推進宿羊山車站東北國軍的占領陣地,與炮兵第7團1營的8門野炮一起向日軍猛轟。此次轟炸,“三十二倍十五榴”充分利用射程優勢,打得日軍暈頭轉向,極大地鼓舞了中國軍隊的士氣。炮兵第10團第3營從1938年3月起,長期駐紮在陝東門戶潼關,成為不折不扣的“潼關守護神”。

1940年冬,“三十二倍十五榴”又一次大顯神威。為拔掉鳳凰咀日軍的炮兵陣地,給敵人以毀滅性打擊,3營7連進行了一次醞釀已久的炮擊。官兵們事先將炮位秘密前移,在晚上準備射擊前,他們又冒著嚴寒,在陣地上潑水,以防止發射時激起的灰塵暴露炮位。因事先準備充分,這次炮擊非常成功,連發兩炮皆中目標。據史料記載,當地居民興奮地奔走相告:“國軍將一發炮彈直接打到鬼子的炮筒裏,當時就把鬼子的炮給炸了,鬼子的陣地燒了三天三夜,真是一炮定乾坤啊!”

“三十二倍十五榴”不但在中原大地上頻現神威,還奔赴中國大西南重擊敵軍。1944年5月,隨著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滇西反攻拉開了序幕。炮兵第10團第1、2營開赴怒江東岸前線,先後轉戰鬆山、龍陵和芒市等地,給日軍以重大打擊。

如果現在你去北京的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兵器館參觀,在大廳裏就有一門“三十二倍十五榴”,當年驗收人員留在炮身上的印章依然清晰可見。當來來往往的參觀者從其身旁走過時,不知有幾人知道它的來曆,又有幾人知曉它在半個多世紀前的烽火歲月中立下的赫赫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