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英國古董家約翰·歐伯利指出,在羅馬時期的德魯依教可能包涵了一些更古老的信y平原上的史前時期巨大石柱群,好象Act1裏Stonefield中的石柱群)用來獻祭太陽神!雖然他的說法有誤,但終在18世紀掀起了德魯依教複興運動。
公元1717年,人稱德魯依大祭師的威廉·史度克裏和約翰·托蘭重建了德魯依教,而後的亨利·荷力恢複了其古代教條,使其成為一類似共濟會的慈善團體。
有趣的是,在美國的德魯依教團卻是為了完全不同的目的而成立的。話說1963年,北美革新德魯依教團成立,而教團的成立卻隻是因為當時明尼蘇達州CarletonCollegeinNorthfield的一群大學生反對學校強*學生參加宗教服務,進而成立的組織。後來,該組織發展成為一提倡新異教信仰的德魯依教團發展至今。
dryad一詞原出自druids,即德魯依。Dryad在羅馬、希臘神話中意指森林女神,傳說每一棵橡樹都居住著精靈,而這些樹精通過dryads向人類傳達神諭,因此呢後世的文學著作中Dryad通常以樹精的形象出現。
德魯依(Druid)這個單詞的原意是“熟悉橡樹的人”,在曆史上,他是凱爾特民族(Celt)的神職人員,主要特點是在森林裏居住,擅長運用草藥進行醫療,橡樹、橡果等是他們崇拜的聖物。凱爾特人是一個在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1世紀散居在高盧、不列顛、愛爾蘭、歐洲、小亞細亞和巴爾幹半島民族。德魯依教士精通占卜,對祭祀之禮一絲不苟,也長於曆法、醫藥、天文和文學……同時,他們也是執法者、吟遊詩人、探險家的代名詞。男女皆可為德魯依教士,在族內擔當祭司、法師或預言者,同樣在社會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也有史學家將德魯依教士與印度的婆羅門(Brahmins)、波斯祅僧(Magi)、埃及祭師(Priests)和巫醫(Shamans)相等同。在起初,因凱爾特為母係社會,所以隻有女性可擔任德魯伊,而後逐漸由男性加入。
歐洲人一般認為德魯伊教徒是自然和中立的擁護者,是將整個荒原都當作是自己家園的隱士,他們使自己的特殊力量保護大自然並且讓整個世界獲得平衡。在現代奇幻文學中,德魯伊教徒是自然的崇拜者和維護者們,為了保護自然界可以與任何勢力戰鬥。德魯伊的英文原名是“Druid”,這個詞的前半部“druis”在希臘文中是橡樹的意思,而後半部與印歐語係的詞尾“-wid”相似,意為去了解。而德魯伊教(Druidism)又以橡果為聖果,所以德魯依名字的古意是熟悉橡樹之人。著名的亞瑟王時期的“梅林”,傳說是一位有著超凡法力的巫師,其實他應該是一個有著相當修行的德魯依教徒。“梅林”一詞最初就是泛指那些精通詩之藝、視之藝(占卜)的德魯伊教巫師們。
德魯伊宗教崇拜自然,並且將橡樹作為至高之神的象征膜拜,因此他們認為寄生在橡樹之上的槲寄生(mistletoe)是一種萬靈丹藥(panacea),具有神聖的功力和最好的療效,當然也需要通過特別嚴肅的儀式來采集。隻有在滿月和新月的日子,或者每月的第六個夜晚,才能舉行這種儀式,此時要由德魯伊祭司中最高級的大德魯伊(Arch-Druid)(一般同時有兩位大德魯伊,一個在不列顛群島上,一個在歐洲大陸上)身披白袍、佩戴黃金首飾,手持黃金鐮刀上樹割取。
對造物主的信仰,不同於佛教和基督教,沒有約束,不需要你去做虛偽的燒香、禮拜,隻要你有信仰之力,就會得到造物主的護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