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漢族得勢的時候,後來兩宋積弱,北地拱手。陸遊在《老學庵筆記》裏記過這麼一個故事:“故都李和炒栗,名聞四方。他人百計效之,終不可及。紹興中,陳福公及錢上閣愷出使虜庭,至燕山,忽有兩人持炒栗各十裹來獻,三節人亦人得一裹,自讚曰:‘李和兒也。’揮涕而去。”一包栗子而引故國之思山河之恨,而至於悲慨揮淚,這個故事比“家祭無忘告乃翁”還催人淚下。
幾年前跟一個廣東的老華僑吃飯,老人家青年時攜妻子出國,在美國開畫廊,賣國畫,算是有所成,老大歸來,走路說話都在哆嗦。桌上端來一盆白斬雞,滿頭白發,一直沉靜不語的老太太忽然使勁拍老頭的胳膊,“哎哎,走地雞呀!”飛快地夾一塊給老頭,又自己夾一塊,連筷子頭一起吮在嘴裏,閉眼,滿臉都是笑,歎一口氣:“好好味喔。”
那一瞬間滿桌的年輕人互相看看,臉上都是很溫柔的笑,女孩子好像要哭。我承認我那會兒想起的是辣椒炒蝦米,醃菜煨豆腐,毛栗子燒雞。
這是舌尖上的故鄉,而每個人舌尖上的故鄉加起來就是舌尖上的中國。我毫不介意去愛別人的故鄉,譬如菌子的雲南,臘肉和豌豆尖的四川,幹絲的南京,肉餅的香河……
我認為中國的領土神聖而不可分割,其中一些譬如沙縣、成都、廣州、沙灣、昭通、金華、桂林、德州更加神聖而不可分割。沒有豬肉燉粉條的東北不是東北,沒有火腿的金華不是金華,沒有龍井蝦仁的杭州不是杭州……誰不讓我們踏踏實實地吃,就咬死他們。
英國的茶
SWX
英國的茶是指在英國的茶(TeainEngland),而不是英國產的茶(EnglishTea)。英國本土不出產茶,但是英國人對茶的熱情超過其他任何國家,包括中國。在中國,我周圍人群裏喝茶的其實很少,但在英國,幾乎人人喝茶。在英國的茶大部分是印度茶和錫蘭茶,少部分是中國茶,還有一些來自其他地方,諸如肯尼亞等。
我去英國之前就已經常喝英國茶了,一開始的原因很簡單,英國茶價格公道。國內茶的價格實在是令人咋舌。如果喝紅茶的話,即使加上進口稅,英國茶的平均價格也還是比中國茶葉的價格公道很多。例如正山小種,國內售價隨著金駿眉的熱炒幾乎每日見漲,沒個百兒八十的,你別想買到好一點的茶葉。茶葉店裏的價格簡直是坑人,淘寶上的便宜貨又很不靠譜,我之前一直就買Twinings的正山小種,至少價格是公道的。
在到英國之前我就比較垂涎英國的一些知名品牌,並且對英式下午茶抱有種種幻想,以為下午茶會隨處可見,並且非常豐盛,茶盤上精致的骨瓷茶具排成一排,奶罐、湯罐都準備好了,在茶匙輕輕敲打骨瓷杯的聲音中,就這麼閑散地度過一個午後。真正到了英國之後發現壓根不是那麼回事兒,確實大部分英國人都喝茶,但是他們多數喝的都是茶包,而且還是那種最普通的茶包,賣得最多的是毫無想象力的英國早餐茶(EnglishBreakfasttea),Twinings還有一種賣得非常多的EverydayTeas,連茶葉的配方都沒告訴你。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茶並不是用來講究和享受的,茶對他們來說很多時候簡直就跟早餐吃的麵包、黃油一樣稀鬆尋常。甚至我到專門的TeaRoom裏要的茶,一上來也讓我大跌眼鏡,就是一個茶壺裏塞了幾個茶包。在英國幾乎看不到一家不賣茶的超市。除了鋪天蓋地的Twinings,各大超市諸如Tesco、Sainsbury,甚至有自有品牌,一般比較便宜,味道還算不錯。但出乎我意料的是,英國市場占有率最高的茶品牌是很多人都沒聽過的Tetley,超市裏常常能見到,我自己從來沒買過,原因是包裝太難看,簡直像是衛生巾。不過價格便宜得驚人,80包才兩英鎊左右。我很少能見到在國內經常看到的Ahmad的茶,隻在幾個旅遊場所見到過。我在英國從來沒有看到過立頓的茶。
英國貌似沒有FineTea的說法,最好的茶也隻是比一般的茶略好一些,沒有中國這樣價格驚人的茶。比方說Fortnum&Mason,倫敦最有名的食品百貨公司,賣英國最好的紅茶,但是價格依然不高,他家賣得最貴的大吉嶺才20鎊左右一罐,一罐250克。另外Harrods是倫敦最有名的百貨市場,他家的茶葉包裝都非常好看,不像F&M,基本都是鐵皮盒子上麵裝飾上一些花紋。Harrods的茶我沒怎麼喝過,隻買過一個聖誕大禮包,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串味的原因,給我的印象還不如F&M。不過這兩家都隻在倫敦有店,遍布英國各地的茶葉專營店算是Whittard,一般的大城市裏都有,他家的茶的品種也很多,店員也都很專業,而且會提供非常漂亮的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