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知識水平高,又有現代管理經營知識。尤其是他們神通廣大,與京城大大小小的官員們有著廣泛的聯係。他們不同於那些從工廠作坊裏走出來的私營企業主和個體戶,他們可以戴著眼鏡,西裝革履,手提筆記本電腦,或準備把自己的發明產品化,或到某一部門去攻關,或為某一地區或企業進行策劃。他們是京派商人中的驕子。
他們普遍具有這樣一些特征:
有儒商氣質,談吐舉止高雅。
知識麵廣,學識淵博,在本領域專業知識很精通。
有一定藝術修養。
懂得外語。
對某一問題有自己獨立的思想。
與文化界人士有一定交往。
如果對某一問題,包括商業問題看法見解一致,這些京派商人把你引為知己,而且你還會成為他們終生的朋友。
這類人是北京商人中的新生代。
北京人可謂是中國人中最具幽默感的一群人。
也許燕趙文化賦予北京人熱情爽朗的性格特質,加之北京長期作為都城的優越地位及獨具魅力的北京方言,使得北京人幽默起來揮灑自如。
幽默在商務活動中常被北京人大用特用。
北京某公司總經理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時而把人名說錯,時而把地名說錯。他將“新疆”說成“西藏”。當記者提醒他時,總經理立即改口,說:“很抱歉,因為我剛去西藏談成一筆生意。”
惹得記者哄堂大笑。
其實,該公司的業務從來沒有擴展到西藏。這種幽默既為自己解了困,又巧妙地為自己做了一個廣告宣傳。
北京人與人談生意,批評、反駁對方,不是采取鋒芒畢露,相互打擊的語言,而是采用委婉、含蓄、風趣的語言,達到了既批評對方,又不致破壞雙方關係的效果。
由於北京人很幽默,因此,在與北京人打交道,做生意過程,迅速地學懂他們的幽默,才能領會他們言語真正含義,迅速地對人對事做出是非真偽的判斷,從而更好地進行自己的決策。
北京人最傳神的寫照,莫過於“侃大山”了。
北京人能言善侃,是任何外地人望塵莫及的。北京人能侃,嘴皮子滑溜溜得如同油桶。他們侃完了長城,侃故宮,侃完了克林頓,侃薩達姆,直侃得天昏地暗。
有京味作家筆下的角色,全是些油嘴滑舌、口惹懸河、滔滔不絕的侃爺、京片子。
但是,大多數北京人是空侃,他們注重的不是“侃什麼”,而是“怎樣侃”,“怎樣侃得漂亮”,為侃而侃,重形式而非目的。仿佛他們沒幹什麼事情可幹。“侃”是北京人特有的休閑方式。
能侃在北京是一種能力和資本。北京人把那些口齒伶俐的主兒尊稱為“侃爺”。北京的各行各業,都有一些知名度甚高的“侃爺”。
侃爺具有一種高超的語言表達能力,聽眾越多,反應越熱烈,他們侃得越來勁。最絕的是他們有一種掌握侃的時間的本領,給他規定半小時十分鍾,他能從容不迫,有條不紊,沒有一句廢話地把觀點侃明白,最後一句侃能準確地規定時限打住。
在北京企業家的聚會上,企業家門往往是爭先恐後,高談闊論,語驚四座。相比之下,上海的企業家有這種口才和辨才的就少多了。典型的上海企業家聚會,企業家門西裝革履,斯文風雅,你廉我讓,發言講話更是極有分寸。在“侃”上,京海兩地的區別十分明顯。
在北京,與“侃”緊密相關的是“捧”。北京不斷有“捧爺”問世。
一部又長又臭的電視劇或文藝作品還未播放、出籠,就有捧爺沒商量地在新聞媒體上搞起地毯式轟炸了,什麼“空前絕後”,什麼“史無前例”,什麼“開創新紀元”,天昏地暗。事後觀眾大呼上當。
與此相聯係,北京不少商人與外商談判,就雇上幾個捧爺,上來先天花亂墜捧它一陣子,以造聲勢。
善侃的北京人經商不忘調侃,且連連使用妙齡女郎跟你侃。
從心理學上講,男人在異性特別是漂亮的異性麵前,最容易心慈手軟,放鬆警惕。一個不願讓步的條件,很可能在女人的甜甜聲中妥協。北京商人身邊的麗人善侃,所以,在美人侃麵前,你得保持理智。不隻是他的“小密”,更重要的是他俘虜你的“糖衣炮彈”。
初來北京經商的外地人,由於不適應北京商人的這一套,經常有被侃暈了的。
針對北京人能言善侃的特性,因此,外地人如果和北京人談生意,有幾點不得忘記。
一是要有耐心。
北京人愛侃又善侃,侃起來滔滔不絕,沒完沒了。此時的你一定得沉住氣,即使你覺得很無聊,臉上卻不能顯露出來。須知,滿足北京人侃的俗望,是打開生意大門的角匙。
在談生意時,與北京人一見麵,就單刀直入談生意,往往是欲速則不達。
二是要善於引導。
北京人侃的話題極為廣泛,吃喝玩樂、衣食住行、花鳥蟲魚、奇聞軼事、政經文體、東西南北,無所不包,無所不有。但北京人對政治情有獨鍾。這與上海人、廣東人不同。上海人更關心雞毛蒜皮,甚至有點離奇的社會新聞和花邊新聞:廣東人對政治新聞和社會新聞相當淡漠,他們除了關心自己的生意,就是喜愛談那個很有誘惑力的話題。因為,此北京人談生意前,得多讓他侃點政治。
也許你對政治一竅不通,甚至壓根兒就不愛政治,但這不要緊,你隻要裝出認真聽的樣子就可以了。每個北京人對政治都有自己的一套觀點和見解,或許你還能從中悟出點什麼來,或者更應該去利用他們的這一特性為做生意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