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別具風格的北京商人(1 / 3)

北京人之於政治猶如德國人之於哲學,情有獨鍾。所以有人說,北京人是純正的“政治動物”。

北京人對政治的熱情是沒有職業之別的,即便一個出租車司機仍然會被在外地人看來不會帶來任何實際利益的政治激情所感染和陶醉。

北京人可能是中國人中最崇拜政治的一群了。雖然南方的安徽人也有“愛政治”之嫌,但與北京人比,總有一種小巫見大巫之感。

北京人近在“天子腳下”,政治中心的巨大官場像磁場般吸引著北京人,叫你欲罷不能。作家老舍就曾感慨地指出,北京連普通市民中,亦多大大小小的“官迷”。

對於大多數北京人來說,崇尚政治沒有職業之分。即使是街頭小販,甚至也會當街大談特侃政治。所以,有人說“政治就像北京人生活中的鹽,沒有它,北京人的生活就會變得寡然無味”。

北京人的政治神經十分敏感。即使一個微不足道或與政治風馬牛不相及的事件,北京人能也嗅出它的“政治”氣昧。

所以,文化藝術現象最容易在京城引起轟動。上海人一般看文藝就是從“好看”“不好看”的角度去評判的。

而北京人則是從政治背景、人事關係、領導人態度等各個角度,去分析,去揣摸,去猜測,去評價,直搞得滿城風雨。

北京人腦裏裝的是最新最全的政治新聞,胸中存的是獨到的政治見解。於是有人戲言:在北京街頭,隨便挑幾個北京人,其政治水平都夠得上外地縣長一級的水平。

與政治化相連的,是北京人重門第、重背景、重身份的傳統。生意場上,如果你的名片上赫然印的是某某大集團公司的董事長或總裁,北京商人便會對你油然而生敬意,與你認真談生意。

就商人而言,關心政治是無可厚非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北京人常常鑽到政治裏,這勢必導致市場意識的淡漠和遲鈍,而商業企業行為容易隨長官的意誌變化而變化,對官場負責有餘,對市場負責不足。

北京的許多企業家像政治家。在他們看來,搞好企業不是最終目的,而隻是通往官場的階梯,所以,前些年,北京的許多企業在商潮衝擊下,表現得對市場缺乏敏感。企業的老板們,考慮官場有餘,考慮市場不足,對市場開發沒有多大興趣。商人的心思不在商務上,而在官場上,所以官氣有餘,商氣不足。官商一段時間內,成了中國特色。

從曆史上看,中國的官商一直是很興旺發達的。顯爵高官經商,雖然是等級特權的產物,是一種極不平等的壟斷;但是,從曆史上看,北京的商業者首先是一種權力商業。

在過去,從皇室到小吏,往往都利用手中的權力抓錢,京都生意場一派都是官商的氣派。官商是自由經濟的一大障礙,中國商品經濟發展緩慢與官的興隆密切相關。在新時期,官商仍然是北京商人的一大特點。

原商業部某部長說:“京派新商人一般從傳統商人和政府官員中脫穎而出,經商方式比較多地表現為權力的轉移。北京市場不算大,但做生意的場麵卻最多。主要是因為北京信息豐富。可以說權力和信息構成了京派的經商特色。”

京派商人不少與京城大大小小的官員有聯係,路子廣,信息靈,他們熱衷於做大買賣,而且往往能成功。

例如,喬某,京城某大商貿公司的老板,他原來是某國家機關的處長,後又成為部長秘書,副局級調研員,他跟著部長走遍國內外;商界的各類各人、企業家都與他關係非同一般,他也幫助他們解決過許多合情合理的要求。在政治與經濟的聯姻中,他發現了自己的商業才能。正巧,部裏成立了一家商貿公司,他主動請纓,任總經理。剛開始,有人懷疑他從政途過渡到商界是否為明智之舉,但一年之後,他的公司便還清了所有貸款,成為一家在京城商界舉足輕重的進出口貿易公司的。

在北京,商界一般來說都有以下兩個特征。

第一、最主要的特征是以權經商。

這種以權經商,不僅表現為官員利用權力經商,而且表現為一些人可以利用官員手中任何一項業務權進行經商活動。

其中,主要形式有:

商人暗中與官員合作經商,以分成或顧問費等形式付與官員報酬。

商人利用官員影響力去倒買倒賣,如子女、親戚、朋友經商等等。

“倒權”“倒業”經商。

第二、顯著的特點是商官互惠,無本萬利。

“官倒”是一種不需要與資本結合的畸形經濟。“官倒爺”手中隻須握一定的國有資產的經營權,憑借政治特權參與經濟活動,就能以犧牲國家和人民利益為中介,達到商與官之間的利益互惠,並且這是一種“無本萬利”。

比如早幾年的“圈地熱”。許多人僅憑一紙批文,就可順利拿到土地開發經營權。將這權利或批文轉手賣出,真叫“一夜暴富”,這種富動輒以數百萬,上千萬計。中國的許多富翁便是這樣的官倒中暴發起來的。

就這樣官而商或商而官。有的是仕途不順,轉而經商,利用在官場建立的關係,經商成功再找機會返回官場;有的則因年齡到了,官路已無發展,轉而下海經商。

這是北京商人的一種。

北京是一個巨大的人才庫。這裏彙聚了中國最有影響最有權威的高等學府和科研機構,也集中了中國最優秀最傑出的人才。有人戲言:在北京,隨意扔一顆石子,砸著的可能就是博士。

現在北京至少有100萬個擁有自己資產和雇工的老板,而且這種趨勢還在迅猛發展。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新辦的民營企業中,絕大多數老板是年輕人,而且文化層次在提高,不少持有碩士、博士學位,甚至是出國留學歸來的人。他們一般從事科技、信息產業以及第三產業。

這些從知識分子轉化而來的商人,文化層次高,信息靈敏。他們經商經驗不豐富,但他們市場經濟理論豐富,不少人到國外觀光、考察過,經過幾年的商海浮沉,往往成功者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