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還清冷,風雨晚來方定。
庭軒寂寞近清明,殘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樓頭畫角風吹醒,入夜重門靜。
那堪更被明月,隔牆送過秋千影。
譯乍暖還寒的時候,一整天都是風雨交加,到了晚上才停止。庭院寂寞冷清,又到了清明時節,在殘花中像去年一樣喝醉了酒。
我被樓頭上的畫角聲驚醒,入夜了,庭院中更加寂靜。心緒本來紛亂,哪經得起月光襲人,送來牆那麵蕩秋千的姑娘的身影。
張先
數聲發央鳥,又報方非歇。
惜春更選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
永半柳,無人盡曰花飛雪。
譯杜鵑聲聲啼叫,告訴人們春天的美景已經逝去。我要珍惜逝去的春光,因此想選一枝好花來折。細雨綿綿,狂風殘暴,正是梅子成熟的時候。永豐的柳樹,盡管無人欣賞,也終曰飄著柳絮,好像紛紛揚揚的雪花一樣。
①韙央鳥:鳥名,即杜鵑。
②芳菲:花草。
③永豐柳:化用白居易《楊柳枝》詞:“永豐西角荒園裏,近日無人屬阿誰。”
④幺弦:琵琶的第四弦,因其最細,故有此稱。
莫把麼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孤燈滅。
譯不要撥弄那琴弦,幽怨太深啊,即便是琴弦也難以述說。蒼天不會衰老,情誼不會斷絕,我的心卻好似雙絲結成的網,其中有千千萬萬的結。長夜已經過去,直到天色漸亮時才把那盞孤燈吹滅。
晏殊
(公元991年一公元1055年)
字同叔,撫州臨川(今江西)人。其詞擅長小令,多表現詩酒生活和悠閑情致,語言婉麗,受南唐馮延巳影響較深。
①紅箋:紅色信紙,多指情書。箋,供題詩、寫信用的精美紙張。
②平生意:一生的誌向與情感。
③鴻雁:大雁。古代傳說鴻雁能傳書。
④魚:也指書信。
⑤簾鉤:掛窗簾的銅鉤,這裏代指窗戶。
⑥人麵:化用唐朝詩人崔護《麵都城南莊》詩:“人麵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舂風。11
晏殊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
鴻雁在雲魚在水,惆張此情難寄。
譯我在紅色的信紙上寫滿了小字,表達我一生的誌向與情感。鴻雁在天上飛,魚兒在水裏遊,可惜無人幫我傳遞書信。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麵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譯夕陽西下,我獨自倚樓遙望,遠山對著我身後的一輪明月。心上人不知去了哪裏,隻看見綠色的江水依舊向東流去。
年光:時光。
②等閑:平常。
③消魂:傷心。
④頻:頻繁。
⑤空:徒,白費。
⑥憐:珍惜。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譯時光總是那麼有限,這就使得平常的離別也讓人傷心欲絕。不要嫌送別的酒席宴會太多。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譯麵對著滿眼的河山,空有一腔思念遠人的心情;落花在風雨中飄零,這更讓人傷春。一定要珍惜自己身邊的人。
譯在柳綠草芳的長亭路上,那位少年不解我的一片依依戀情,揚長而去。從此以後,我長夜難眠,時常剛剛入夢又被五更的鍾聲驚醒。在花前,三月的細雨勾起我離別的愁緒。
無情的人不像多情的人這樣苦痛,人若有情,一寸芳心也會化成萬縷愁緒。大地盡管遙遠也會有盡頭,而我的相思卻綿綿無期。
天涯地角,我也會一直思念你。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鍾,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隻有相思無盡處。
①長亭:古時設在城外路旁的亭子,多作行人歇腳用,也是送行話別的地方。
②年少:少年。
③容易:輕易,隨便。
④更: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
⑤無情:無情的人。
⑥一寸:指心思。
⑦窮:窮盡,終了。
①祖席:餞別的宴席。
②別宴:告別的宴席。
③香塵:因地下落花多,塵土染上香氣,故稱香塵。多指女子行蹤。
④回麵:回首,回望。
⑤居人:家居的人。這裏指居留原地的送行者,相對於後麵的“行人
⑥棹:船槳。這裏指代船。
⑦畫閣:彩繪的樓閣。
⑧魂消:形容極度哀傷,失魂落魄。
晏殊
猶回麵。依波轉。
畫閣平波遠。尋思遍。
離歌,長亭別宴,居人匹馬映林嘶,
魂消,高樓目斷,無窮無盡是離愁,
香塵已隔行人去掉
斜陽隻送天涯地角
譯長亭設宴告別,我們在餞別的宴席上唱著離別的歌,路上的飛塵已把我們阻隔,但你還在不斷回頭張望。送行的人騎著馬,馬在樹林裏留戀地嘶鳴,離去的遊人坐著小舟,隨波回轉。
登上畫閣,我更是愁緒萬千,站在高樓上向遠處眺望,隻見餘暉脈脈。無窮無盡的思緒啊,滿是離愁,哪怕你走到。
獅徊
①舊亭台:亭台依舊。亭台,泛指景物。
②香徑:飄著花香的小路。
來回走動。
晏殊
垸潔
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台。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譯我譜了一首新詞,喝上一杯美酒,這時的天氣、亭台都和去年相同。夕陽西下,什麼時候才能再回來。
花兒凋落,令人無可奈何;燕子飛回,似曾相識。我獨自在鋪滿落花的小路上來回走動。
①黃金縷:指嫩柳枝。
②袖箏:用羅鈿裝飾的箏。
③玉柱:指弦柱。
④海燕:燕子的別稱。古人認為燕子產於南方,渡海而至,區此有此稱呼。
晏殊
六曲闌幹很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
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雙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