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忘心煩的小事。對微乎其微的小事也不要記在心上,有時因為誇大了小事,引起不必要的煩惱。有一位老人因為未找著掉了的一根針就一夜沒睡好,總是擔心那根針刺傷了小孫孫。其實盡量查找清楚就行,何必發愁!生命有限,失去不會再來,還是把煩心的事忘掉,以求心情平靜,這樣才能利於健康。
遺忘力所不及的事。對於力所不及的事,不要糾纏在心,對生活中意想不到的困難不去著急。人生有順境也有逆境,有成功也有失敗。克服了困難,取得了成就,自然可體會到戰勝困難的幸福,但在戰勝不了時,還是忘掉為好,也不要勉強去辦。一個哲學家說得好:“快樂之道無他,就是自己的力量所不及的事不要去憂慮。”
日本老人的長壽經驗也提出了三個忘記:(1)忘記死亡,可擺脫恐懼死亡的困擾;(2)忘記錢財,可從錢財的桎梏中解放出來;(3)忘記子孫,可卸去為子孫操勞的精神負擔。這也是值得參考的。
4.宣泄養生
宣泄就是毫無顧慮地談出自己的心事,有的醫生把這稱為“淨化作用”。醫學專家和心理專家都認為減輕憂慮或消除憂鬱的有效良藥是“跟你信任的人談自己的問題”,找個知心朋友,把心裏的煩惱、苦水一股腦兒倒出來。“盡抒胸懷”,可以減輕不舒服的感覺。
傾訴心事,心理狀況得到改善後就可使身體狀況也得到改善。有人研究發現傾訴心事可改變免疫功能。心理學家詹姆斯·潘尼碧加讓一組學生在四天內把過去經曆的傷心事都寫出來,另一組隻把生活瑣事寫下來。6個月後,經過檢查,把心事傾訴出來的學生的免疫功能明顯改善,且維持6周之久。這說明宣泄可以得到心理上的解脫,同時可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功能。這是因為免疫係統與腦部有聯係。在20世紀70年代就有研究發現,胸腺、脾髒淋巴結和骨髓組成的免疫係統的器官中有神經纖維,由於所有神經最後都與腦部相連,免疫係統與腦部也有神經聯係。有醫學專家證明了免疫係統與腦部之間通過“信息物質”發生化學聯係,還有人發現免疫細胞對腦中神經肽感應靈敏。由此看來,情緒與健康的關係是有著密切和多方麵的聯係。
老年人在了解了一些關於老年人心理保健的常識性問題後,老年人也要掌握一些心理保健的方法。俗話說得好,方法總要比問題多。所以,掌握了心理保健的方法對於老年人來說才是至關重要的。心理學家在多年研究和總結的基礎上,為老年朋友準備了一份豐厚的心理保健“自助餐”,老年朋友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口味的。”以及時調節自己的心態,保持心理的平衡,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第一節)一“吐”衷腸身心健
很多老年人覺得生活了無生趣,人生沒有意義,其實生活的中快樂之門的“鑰匙”就在你手中,這把鑰匙就是傾訴。心理學認為積極健康的傾訴可以使煩惱消失,從而成為快樂的催化劑,使人的心情舒暢起來。所謂一“吐”衷腸身心健,就是要把自己內心的不愉快向自己或是向他人傾訴出來,以使自己身心愉悅。
1.自我傾訴法
自我傾訴法,即在心情焦躁、緊張而無法保持冷靜時,將這種心情和感受寫下來,用文字表現出來。自我傾訴法有利於宣泄心中的不快,從而使人重新找到心理平衡的支點,使心情重新愉快起來。
2.向他人傾訴法
這是最有效的辦法。也許認為你的煩惱有天大,任何人都不能使你解脫,那就錯了。找個人說一說,天大的煩惱會像漏氣的球一樣慢慢萎縮。萎縮的快與慢與訴說的對象有關。如果這個人是知心朋友,而且還能替你出些主意,想些辦法,或者勸慰一番,那會很快氣消雲散。如果對方隻是傾聽,沒有什麼辦法,那也不錯,你會得到慰藉,心情慢慢好起來。最怕那種火上澆油者,這樣的人,有煩惱的時候盡量少找他喲。
3.向心理專家傾訴
如果感覺問題嚴重時可以找心理專家,大膽地把自己內心的煩惱和不快說出來,以求得專業的幫助,從而獲得信心和支持,最終戰勝自己。
心理學家調查研究表明,會傾訴的老人要比不會傾訴,整天把心事悶在心裏的老人快樂長壽。
(第二節)一支“心”曲妙橫生
根據研究顯示,音樂對於人的身心具有治療作用,某些音樂特有的旋律與節奏能使人的血壓降低,基礎代謝和呼吸的速度減慢,使人在受到壓力時所產生的生理反應較為溫和。西方國家將音樂配合療法,廣泛應用於各種心理及生理治療之中,已不是新鮮事了。
音樂的治療功能,另一方麵是透過聲音的物理作用,直接對體內器官產生共振效果。因為聲音是一種波,而人體本身也是由許多振動係統所構成,如心髒的跳動、胃腸蠕動、腦波的波動等。當音樂發出的振動與體內器官產生共振時,會使人體分泌一種生理活性物質,調節血液流動和神經,讓人富有活力、朝氣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