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老年人在社會生活中處於弱者的地位,因此有些老人也容易產生各種嫉妒的心理,隻是各人抑製的程度與表現的形式有所不同而已。如有些老年人由於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日益衰老,會感到自己從此不能再與青壯年相比。一種夕陽西下、“處處不如人”的惶恐不安的心理便油然而生,這樣容易使他們或者對青壯年的“年齡尚輕”發生嫉妒;或者對同齡老年人及青壯年人在“智力”“體力”方麵超過自己有所嫉妒;或者對同性別的老年人和青壯年人在“儀表美”方麵的優越天賦有所嫉妒;或者對兒子與媳婦、女兒與女婿之間所流露出的過分“親昵”有所嫉妒;或者對其他家庭在政治、經濟收入、生活條件、子女成才等方麵的明顯優勢產生嫉妒。
同時,由於嫉妒是一種人對人在態度方麵的消極因素,持有這種嫉妒心理的老年人,往往也不肯服老、不讓幼賢、論資排輩、技術保守,不願“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不願別人勝過自己。
這種異常的心理,既不利於社會的安定,家庭的團結,也無益於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老年人應該從積極的角度來認識老、病、衰這一人生的自然規律,用科學的態度來正確對待別人,也正確地估計自己,還要注意防止嫉妒心理的發生以及演變為病態的嫉妒妄想。周圍的人則應該體諒他們,除了以真誠的態度來幫助這些老年人克服前述消極心理外,最好不要當著老年人的麵顯示自己的某些優勢以及對配偶或自己的子女表示出過分的親熱和關心。
心理專家給您出招:產生嫉妒心理的人該怎麼辦
第一,從大道理上說,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要學會正確評價自我,真正了解自己。在評價自己時,既要看到優勢,也要看到不足,做到有自知之明,這樣才能擺正位置。
第二,好嫉妒的人的特性是“自大,自私”,往往是從害別人開始,以害自己告終。對此,老年人應提高認識、學會超脫,不斷地進行自我反省、改善自身的品性,做到謙虛謹慎;遇事時進行“換位”思考,替別人著想。
第三,多和親友交流,談工作、談學習、談家常,多參加文體活動,開闊視野,調節好生活。如果嫉妒心萌發,應立即轉移環境,投身於自己最喜愛的活動中去。
第四,有強烈嫉妒心理的人,可能使神經係統功能受損,導致身心健康被傷害。遇到這類個案,可適當選用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
(第五節)給老友過完生日以後
孤獨有時會成為老年生活的代名詞。老人如果退休了,不參加任何工作,加上性格內向,將自己與外界人為的分開,自然會感到孤獨。另外,有的老年人子女長大成人後,與自己分開居住,老人空守家中而感到孤獨;有的老年人因老伴辭世而感到憂鬱苦悶,精神孤獨。這在老人的世界不是罕見的事,因此老年人要設法跳出孤獨圈,走向幸福的金色晚年。老年人走出孤獨的最好辦法就是要積極地適應新變化。自信有能力建立新的生活;要適應退休後的角色變化,適應疾病和衰老的變化,有的老年人還要適應喪偶的心理打擊,積極地、勇敢地、自信地克服心理障礙走向生活。要多與外界接觸、聯係,參加適合老年人的聚會,到公園裏打拳、下棋、交同齡的退休朋友,豐富自我日常生活,這樣老年人就會慢慢地從孤獨圈裏走出來。
老人要客觀地了解和對待事物發展的規律。特別在社會體製改變,新舊體製交替過程中,老年人的經濟及社會地位發生的變化,使一些老人產生心理不平衡,滋生苦惱、不安和抑鬱情緒,從而影響健康。所以老年人要麵對現實、迎接現實、研究現實,采取積極的行動去適應新的變化。
心理專家給您出招:跳出孤獨的怪圈
第一,打倒孤獨這隻“紙老虎”。孤獨是人的一生中難免要麵對的,老年人不要把孤獨當成自己的專利。自古聖賢皆寂寞,凡是能成大事者都要過孤獨這一關。
孤獨是檢驗一個人的意誌與品質的試金石,戰勝了孤獨也就獲得了成功。就如一位哲人所說,孤獨是一隻紙老虎,你越是怕它,他就越是欺負你,所以,你要打倒孤獨這隻紙老虎。
第二,發揮餘熱,奉獻社會。首先,應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和老年價值觀,就如葉劍英元帥的《八十抒懷》詩所寫:“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長壽的老人大多是樂觀開朗,生活態度積極的。活到老,學到老,幹到老,盡力為社會多作貢獻。離退休以後,奉獻餘熱的天地是很廣闊的,完全不必有被社會遺棄的孤獨感。
第三,廣交朋友,培養多方麵的生活情趣。寫字作畫,可以陶冶情操,集中注意力,利於忘卻孤獨寂寞。種花養鳥,需要投入時間與精力去置備相關物品,還有鑽研種花養鳥的技術、方法。花香宜人,鳥鳴解悶,可以幫助您擺脫煩惱,驅除孤寂。其他如參加集體文娛活動、跳舞、打太極拳、下棋、打球等,都能使您在群體內交流思想情感,消除孤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