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為自己的心理把脈——給自己的心理開個良方(15)(2 / 3)

(第一節)了解老年抑鬱症

周醫生今年62歲。一年前由天津武警軍醫大學附屬醫院轉業到地方醫院工作。

由於環境的變化,他感到這裏每日病人多、病情複雜,再加上自己歲數大了,工作起來比較吃力。後來因工作問題和同事發生爭吵,他認為同事都不把他當回事、看不起他,還總覺得有人在領導麵前打他的小報告,看到別人在一起閑聊也認為是在議論他,甚至懷疑有人要害他。以致每晚腦子老想事、不能入睡,以後逐漸出現頭痛、頭暈、心慌、身上發熱、口苦舌燥、厭食、便秘等症狀。現在病情日益嚴重,不管吃多少安眠藥晚上也睡不著。身體和精神狀況的異常,使周醫生認為自己命不久矣,因此,整天憂愁不已、悲觀失望,痛苦萬分,甚至企圖自殺。盡管周醫生從醫數十年,救治了不少患者,但卻無法解除自己的痛苦,還鬧得全家不安寧。

老張今年66歲,老伴已經去世多年,兒女們都在外地工作。老張退休前為市地稅局的局長,對自己風光的過去,老張總是不能釋懷。退休後,總是對人大談他過去的輝煌,後來別人見他總是反複地談論這一段,也就不愛聽了。遭到冷落的老張顯得很失落,情緒也變得低沉了。漸漸地,他開始厭食、失眠,經常心煩意亂。去年,他感到身體特別不適,便到醫院去檢查,結果被查出有高血壓、冠心病。恰好在檢查時聽別人議論某某得冠心病突然死去了,回家後便陷入對死亡的恐懼之中,總覺得自己不知哪一天會突然死去。因此整個人變得十分古怪起來,腦子總不自由自主地就想到死人,於是更鬱鬱寡歡、焦慮不安,有時甚至莫名其妙地悲傷哭泣起來。

經醫生診斷分析,這兩位老人患的都是老年期抑鬱症

例一患者由於多疑和敏感使自己陷入抑鬱之中;例二患者由於離休的失落和對疾病的疑慮使自己陷入情緒低落之中。這兩例患者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控製水平已經很低,甚至陷入孤獨、悲觀、厭世的陰影之中,因此他們非常需要進行生活環境的調整和及時的心理治療。

老年期抑鬱症及其症狀

抑鬱,英文為depression。這個詞,無論在中文中還是在英語中,都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在中國古代的中醫文獻中,早就有“鬱症”這一類別。但是在今天,廣義上的“抑鬱症”其實指的是一大類心理障礙,我們把它們統稱為“情緒障礙”,情緒障礙包括許多不同的障礙,其中主要有:重性抑鬱症(MajorDepressionDisorder)和慢性抑鬱症(MildDepression,Dysthymia)。其他的比如,抑鬱性神經症、反應性抑鬱症、產褥期抑鬱症、季節性抑鬱症、更年期抑鬱症等等。狹義上的抑鬱症是指重性抑鬱症。國外的診斷標準(DSM-Ⅲ和ICD-10)已經把抑鬱性神經症歸於情緒障礙,而在國內的標準CCMD-2中,仍把抑鬱性神經症和重性抑鬱症區別開來。

抑鬱狀態是老年人常見的情緒反應。抑鬱症是指情緒沮喪、憂鬱、思維遲鈍、心理活動緩慢的綜合征。患者可有妄想、焦慮、激動、注意力不集中、失眠、食欲不振、體重下降、懷疑等症狀。抑鬱症在各個階段都存在,但老年期尤為突出。

老年期抑鬱症主要是由於衰老所致的社會適應能力下降,可因遭受配偶死亡、離退休、身體疾病、傷殘、孤獨以及社會角色作用的改變等因素的刺激,因不能適應而產生抑鬱症,也可能為情感性精神病在老年期首次發作。百無聊賴,食欲、性欲下降,體重減輕並伴有疑病、虛無和妄想,突出的睡眠障礙和軀體症狀等都可使抑鬱症加重。

老年期抑鬱症的特點及其表現形式

老年期抑鬱症的一般特點:老年期抑鬱症的早期症狀可有軀體不適現象,如頭痛、失眠、早醒、食欲下降和便秘等。多數患者對便秘十分重視,常為此糾纏不休,有時可出現疑病觀念,到處求醫唯恐身患不治之症。軀體檢查時可發現血壓不穩,脈速、唾液分泌減少,尿少,血糖輕度升高,糖耐量降低等。接著出現情緒低落、精神萎靡、缺乏耐心、容易煩惱和激怒、注意不易集中,決斷能力下降,自信心減退現象,回憶往事感到自責自卑,對前途感到困難重重,消極厭世、不願見人、興趣索然、食欲全無,體重明顯下降,有度日如年之感,甚至出現自殺意念和行動。有的患者表現為焦慮不安,不住唉聲歎氣、搓手頓足,嚴重時可出現撞頭、咬手等自傷行為,稱為激越性憂鬱症。有的呆滯少動,生活不能自理,記憶功能明顯下降,但當憂鬱症狀好轉後,上述症狀也可消失,故稱為“假性癡呆”,此外還可伴有貧窮妄想、罪惡妄想、疑病妄想等情況。老年期首次發作的憂鬱症,其病程持續時間比年輕患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