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 通天論道(中)(1 / 2)

“一心隻修通天法,不為塵世蓬蒿人!”

走在前往通天峰的路上,楚留仙腦子裏一直有這麼一句話盤桓不去。

這句話,是通天峰不知道從哪一代前輩始,一代代流傳下來的話。以通天一脈自居者,常常將這句話掛在嘴邊以為標榜。

蓬蒿者,沒有作為之輩,蠅營狗苟之徒。

在通天人眼中,隻要不是為了發掘法術中的無盡奧妙,不為發現創造出全新的理念,不為長生之路傾盡全力,而耽於逸樂,耽於生計,耽於實力者,都是蓬蒿罷了。

通天峰的通天二字,就是源自於此,源自於道宗建立的漫長悠久歲月裏。

通天峰,也是現今道宗七脈,唯一一個從道宗建立起始,就屹立不倒的。

不是因為它多強,而是因為它無爭!

楚留仙還記得他找來的資料中,對通天一脈不滿者,往往出言譏誚:“通天弟子,心比天高,袖手談法,臨陣百無一用,於宗於己無益。”

“如果是真的百無一用,如何能延續至今?”楚留仙一邊走一邊想著:“若是有用,卻又為何不曾聽說通天一脈出過什麼高人?”

“這一回,倒要好好見識一番。”

“不知道通天峰頂的稷下學宮,今日是否開放?”

若說對通天峰中,楚留仙對什麼最感興趣,無過於稷下學宮了。

稷者,穀也。

相傳,在神道時代,有穀神及司農神,名:稷。

同時,稷本就是天地間第一種靈穀的名字,在那久遠得無法紀年的時代,就為當時的修士所種植食用。

稷下二字,取的就是穀在下,寓意是道在上,將通天峰最高也最重要的學宮命名為稷下,將這一脈的脾性顯露無遺。

心中期待,楚留仙不由得加快了腳步。

在他行走的這條前往通天峰的路上,修士往來絡繹不絕,以車水馬龍來形容絕不為過。

其中,小半為道宗弟子,太半倒是散修或是慕名而來的他宗修士。

道宗七脈,惟有通天一脈,是廣開山門,歡迎天下修士前來論道,前來聽法,前來學習的。

當然,這個學習門檻在裏麵,以修仙者的話來說,就是門檻在靈玉上。

楚留仙一路悠然行來,不知聽得多少外來修士既是肉痛,又是期待地在談論著。從中,他得知這些修士想要入得通天峰的確是沒有門檻,但想要聽道,卻得先花費大筆的靈玉去找通天弟子購買功德。

聽道一場,最低的要求就是一份功德。

道宗山下,唯一不缺功德的就是通天峰弟子了。他們經常性的開壇講法,又不需要兌換什麼修煉資源,購買什麼法器飛舟,對奢享的生活也全無興趣。

他們獲得的功德,基本是消耗在通天峰萬年積累下來的秘閣通天道藏中;功德換取的靈玉,也花費在購買靈材以作為試驗之用上。

楚留仙一路上估算了一下,為通天峰一脈的豪富大吃了一驚,單單這些外來修士為他們貢獻的靈玉就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數字了。

“那錢都花哪裏去了?”

楚留仙開始還有些不解,等到他走到了通天峰山腳下的時候,就徹底明白了。

“這是……”

出現在楚留仙麵前的,是一個之前想都不曾想到的,無比壯觀的景象。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這話楚留仙一直不曾理解,看到眼前的景象,他理解了。

通天峰在道宗七脈當中一點都不顯高,比起神霄峰還要矮上大半截,但站在它麵前,沒有人會輕視於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