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仨人行(2 / 2)

交了告牌,到住處安置好行李,會同分配來的另外兩人一起拜見了主簿張大人,聽了一番勉勵的話後,就各自到了領了登記賬簿和文具到各自崗位上麵,一天下來,仨人覺得很簡單嘛(基本上這仨貨今天登記的基本都是某某村送來幾頭驢和騾子,而且絕對不超過十個手指頭的數量),實際上安排他們到轉運司來多少考慮了他們的家庭背景,一個老爹是布行掌櫃,一位是前麵提到的錢莊仇老板的兒子,還一個米店商人的少爺,至少三個家庭都是涉及賬目方便管理的,籌算方麵沒問題,正好加以利用。說到底他們所在的轉運司衙門作用挺大,但人員數量確實不多,加上他們仨也才剛好十五人,在和平年代真是閑到蛋疼的崗位,在門口放個筐,撒點麥粒捉麻雀打打牙祭,幾天人影不見一個絕不是誇張,可一旦戰事打響,立馬變成最忙的職能部門,轉變之快速從主簿到小兵都反應不來。不過這布行掌櫃、錢莊老板和米店商人的兒子們此時可沒這些感覺,正商量著這結束數騾子的工作後晚飯如何解決,即使家都在這梓州城中,可不讓回去,當然更加不會給安排個廚子,思來想去,隻好跟門房商量著每餐捎帶著準備他們仨的飯食,月底結算夥食費。單說這仨人聚在一處互通姓名、序完年歲後真是說不盡的話題,本就是家家都算盤珠子打的天響,誇張的說也算是同科及第(誰讓一起考的這場倒黴試),最後還分到個一個衙門,真是一根繩上的螞蚱,這衙門的飯碗曆來想端的又穩又好不容易,接下來雞毛蒜皮的事不知幾何,且看這三位今後如何蹦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