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央在午時便匆匆下山去了,那封信直到出了秦國邊境才打開看過。
還是當年送他的那首詩:
(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鬥酒會,明旦溝水頭,躞蹀禦溝上,溝水東西流。
淒淒複淒淒,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竹竿何嫋嫋,魚尾何簁簁,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這整整六年,魏子陽的心意從來也沒有一絲一毫的回心轉意,二人的緣分早在六年前就已經斷了。陸央想起那晚在金蟬寺的梨樹下,魏子陽與他的一番對話:“你一直派人跟著我,對嗎?”
“從你到秦都開始,當時接到探子的密報,朕簡直不敢相信。”
“知道我沒死就行了,你又何必親自走一趟。”
“朕隻是想確認一下那是不是你!”
“愛人分手後不能做朋友,因為彼此傷害過;也不能做敵人,因為彼此相愛過;隻能做最熟悉的陌生人。最熟悉的陌生人,還是不要見麵的好,免得尷尬。”
“你誤會了,時至今日朕早就不敢在奢求什麼了。朕隻是想看看你過的好不好,否則我不放心。”
魏子陽眼底閃過一絲傷感,嘴角卻浮現一種釋然的笑意,陸央這番話的確讓他覺得很解脫,“這六年來,你年年去山上祭拜我,我都知道。謝謝你!”
“與其說是祭拜,不如說是懺悔,若非朕當年......”
“過去的,就不要說了。”
“好,過去的朕不說了。那你和他......”
“也不太可能了。”
“有些事不必太堅持,孰能無過呢,別再委屈自己了。隻要你過的好,朕才能安心,也能死心了!”
魏子陽想不到,時至今日,這個男人竟然還能讓他留下眼淚,就因為這麼簡簡單單的一句話。
“早點回去吧,異國他鄉的不安全,明天我就不送你了,保重!”那晚他是流著淚走的,幾日過去了,陸央還清晰的記得他臉上的淚痕,多少年沒見他哭過了,太久了,不記得了。想當年他病到神誌不清的時候曾躺在自己的懷裏哭過,哭的那麼委屈。
同樣的一首詩,這次再看似乎包含了不同的意思。那一次隻看到了最後一句,而這次隻看到了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不管二人的結果如何,至少當年相依相伴的日子是真情真意!
至少陸央是這麼想的。
秦穆在他之後不久也離開了金蟬寺,六年之後的相聚,卻短暫的猶如曇花一現。醒來時,早已人去樓空。
魏子陽給他留下的信很短很短,不過二十七個字而已,卻將那份心意那份求而不得的感情,那份思念與那份無奈全部傾注在了裏麵。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秦穆似乎全都明白了,明白了魏子陽想要的到底是什麼,也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
回到秦都,回到了皇宮,秦穆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冊立太子。這道聖旨下的突然,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要知道,當今大皇子也不過才年僅十二歲而已。
這天下沒有人知道秦穆的心裏到底是藏了什麼心思,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隻要他明白就夠了。
接下來那段時日的生活全都回到了正規,政務還是那麼繁忙,奏折還是那麼多,早朝還是要按時的上,後宮的妃子還在勾心鬥角。
對於秦穆來說,還是一樣的度日如年,不過心底卻不再那麼空洞了,有一份期盼支撐在那裏,有一個人等在那裏。
數月之後,恰逢八月十五,對於秦國人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節日,豐收時節的慶祝要用五穀雜糧祭拜老天保佑大秦來年也是風調雨順。
按照往年的規矩,皇宮要舉辦酒宴,擺宴百花園,把酒言歡當空對月,百官同慶普天同樂。
那晚,禦膳房為皇上單獨敬獻了一道特殊的菜肴,白麵做皮,菜肉做餡,捏成元寶狀,水煮之後盛盤上。一個個小巧玲瓏,晶瑩剔透,忍不住讓人食欲大振。
秦穆品嚐之後大加讚賞,即刻重賞了禦膳房的所有人。
過了幾日,秦穆食欲不振,偶然想起那晚吃到的美味,隨即對公公問道:“你可還記得八月十五那晚禦廚做的那道菜?”
“哦,老奴記得,劉掌膳說那菜名曰餃子,又因形狀像元寶,也可以叫做元寶餃,寓意喜慶豐收,吉祥如意。”
秦穆連連點頭,“對,就是那個,你去叫膳房再做一次,朕想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