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此情景,羅賓輕聲細語地向塞茜爾詢問道:“這就是‘顧特蘭’盔甲?”
“不錯。”
“這樣做是為了撫慰茜莫小姐的在天之靈嗎?”
“不錯,我在這裏為茜莫守靈的時候,伏江老人告訴我說,茜莫在打算自殺的前一天夜裏曾吩咐過他,假如有一天她去世了,一定要將她所珍愛無比的‘顧特蘭’盔甲安放在她的靈柩之上。她要永遠與自己的心愛之物在一起。
“聽完伏江老人的一番話,我決定完成我妹妹茜莫的願望。我一直在心中默默地祈禱,祈求這副鎧甲能夠保衛她靈魂的安寧。”
塞茜爾淚眼婆娑地說道。
蠟燭的火光照射在這副騎士盔甲上,使它泛起了聖潔的黃色光芒。羅賓沉思了片刻,然後用手托起了盔甲的兩隻手腕。
這副“顧特蘭”盔甲的雙手,甚至連手指尖也是由精鐵打造而成的。然而,它的手腕處和五個手指的關節處卻靈活自如,甚至與布縫的手套沒什麼區別,因此,這樣的東西便被稱為“鐵手套”。當騎士們帶上這種鐵手套的時候,依然能夠將矛、劍等武器運用自如。
羅賓將手指試探性地伸到了鐵手套的裏麵,摩挲了一陣,然後從右邊的手套裏麵取出來一個用紅繩捆綁著的白色紙袋。於是,羅賓將這個袋子交到了塞茜爾的手上。
“這是什麼東西?”塞茜爾側過頭來,極為不解地向羅賓詢問道。
“這是茜莫的秘密。”
說著,羅賓解開紅繩,打開了這個紙袋。隻見裏麵裝著的是一疊書信,一共有十二封。而且,其中的一封裏麵裝著的是尼克爾王子的照片。
“啊……”塞茜爾無比驚詫。
“書信竟然藏在這裏,怪不得我怎麼找也找不到!茜莫真是一個有心的女孩子啊,盡管離開了人世,但還要與王子殿下贈送的定情之物長相廝守,永不離分。”
“哦?這封信……”
羅賓從中抽出了一封信,正是偽造王子筆跡的那封假信。
“啊!正是那個罪魁禍首!”
“不錯,正是由於這封信的存在,茜莫小姐才打算以死殉情的!”
羅賓用蠟燭的火焰點燃了這封假信,燒毀了它,又將其餘的十一封情書放進鐵手套之中,然後輕輕地合上雙眼,默默地在胸前畫著十字為茜莫祈禱。塞茜爾則跪倒在地,失聲痛哭。見此情景,早已淚流滿麵的伏江老人也連忙跪了下來,一起為茜莫祈禱。
巴爾幹半島向來有“歐洲的火藥桶”之稱,而這個時候的巴爾幹半島仿佛就是一顆定時炸彈,隨時都有被引爆的可能。
當時,歐洲大陸的幾個大國彼此之間也並不服氣,爭相劃分勢力範圍。英國與德國一直在暗暗較勁,與此同時,這兩個國家與俄國均有嫌隙,而俄國與法國又素來不睦。
在1870年的普法戰爭中,法國戰敗後被德國掠奪走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地方,自此便與德國結下了冤仇,而與英國和俄國兩個龐大帝國保持著良好的外交關係。
除此之外,巴爾幹半島上也存在著很多其他的隱患,奧匈帝國和意大利之間同樣劍拔弩張,吵得不可開交。
這些軍事強國都以巴爾幹半島為核心,互相爭權奪利。因此,即使是在巴爾幹半島上發生的一件毫不起眼的小事,也足以牽動全局,成為引發大戰的導火索,並進而導致不堪設想的後果。所以說,巴爾幹半島真不愧是名副其實的歐洲火藥桶,一旦時機成熟,它便會分秒不錯地引爆開來。
而充當引爆人的正是塞爾維亞的那名青年。這個人在巴爾幹半島上的一個彈丸小國——波斯尼亞的首府斯來堡,槍殺了奧地利的皇儲。因此可以說,那把手槍的扳機正是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定時器!
1914年6月28日,奧地利的皇儲成了犧牲品。這個刺殺事件發生之後,7月28日,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塞爾維亞在萬般無奈之下隻好向俄國尋求軍事援助。
巴爾幹半島這個巨型的火藥桶終於被成功引爆了!斯來堡街頭上的一起槍殺案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在此之後,巴爾幹火藥桶陸陸續續地爆發出了多聲巨響。很多國家被牽扯進來,俄國、英國、法國、意大利、日本、美國、巴西等十來個國家支持塞爾維亞,而土耳其和保加利亞則選擇支持德國和奧匈帝國。
1914年8月,這場世界範圍內的大戰終於正式開始,為了一決勝負,各個國家均竭盡所能地擴軍備戰。對戰爭尤其抱有期待的是法國,這個歐洲大陸的陸軍強國為了一雪前恥,十分堅決地要與夙敵德國戰鬥到最後一刻。
由於現役的士兵數量已經遠遠無法滿足戰爭的人員供給,因此連法國的青少年們也扛起槍支奔赴前線。
在此十萬火急的危難時刻,羅賓的部下們也都毅然決然地走上了戰場。其中有幾個人還犧牲在了保家衛國的沙場之上,而艾尼則在山莫的前線陣地光榮地以身殉國。
一心想要為祖國拋灑熱血的羅賓也英勇參軍,並且擔任了法軍的軍醫中校,作為一名外科主任,他在凡爾登前線的戰地醫院裏麵服役。
這場規模空前的世界大戰總共進行了五年之久。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三年,也就是1916年11月的某一天,一名男子來到了傑爾城堡的大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