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一、古典意義中國最無價的寶貝(1 / 2)

《化成院往事》

——一叢野草,從無香故,零落成泥碾作塵

一、古典意義中國最無價的寶貝

2014年11月13日,殘秋初冬,清寒甚力。

被後羿射剩下的最後一個太陽好似躲到了天宇盡頭,陰冷成了這天的主調。北風略有些緊,不知這風是否起於摧毀華夏文明和古典意義中國的鐵騎發源地——蒙古高原,亦不知他是否經了我大巴山的故鄉,也許他真若此日夜兼程,隻為在這一天,讓我感受這不盡孤寂。

11月13日,在中國曆史上不是一個顯赫日子,但在公元1125年北宋末年風雨飄搖的淮水上,中國存世詩詞最多的偉大愛國詩人陸遊誕生了,生於他父親宦途的官船上。那船兒在大風雨中飄搖,正若當時的北宋沒有根基一般。是的,北宋很快以最慘烈的“靖康之恥”滅亡了,其滅亡方式帶給中國人的恥辱感甚至會穿越到今天。陸遊出生的那一夜風雨不定,好若他整個生命曆程啟示:“朝與一官,夕畀一職,曾未足傷朝廷之大;旦而引之東隅,暮而置之西陲,亦無害幅員之廣也..”。也征兆著隨後建立的南宋王朝,積弱欲崩,在152年的曆史中,在北方遊牧政權連續不斷打擊下,偏安苟且,就像是一匹三條腿都已在岩外懸崖勒不住的馬。

世人皆知陸遊,但記得他生日的卻不多,而我,卻對他的了解遠勝普通人。隻因六年前,有那麼些日子,我短暫進入了他的世界之中,我甚至知道的他一冊親筆手書真跡現在藏於何處,這真跡便是《陸遊贈化成院七詩》。且如今這世界,也唯我一人知道了。故或為有意,在我終於決定將這一稀世珍寶據為己有之時,我選擇了他的誕辰日——11月13日的淩晨。

成。都西郊幾十公裏外的唐安市,這天夜裏,我正在著名的七龍溝風景區附近的一座“大明寺”古寺之中。

偌大的古寺,卻隻一姓張的守寺老大爺和我,此時,他早已睡去,睡在院落後部的那棟白樓的一間屋子裏,那棟樓,數年前曾是唐安市監獄的家屬樓,別奇怪,這是一個有著不平凡身世的且沒有和尚的寺廟。他還有很多足以傲世的閱曆,隋文帝、隋煬帝、明太祖這三個顯赫的皇帝都和他有扯不清道不明的關係,還有那個偉大的詩人陸遊亦為他狂書勁草。

那件國寶,那件激蕩著傳統中華文化最優秀的文字之美和書法之美的國寶,就在我租住的那間簡陋廂房一根不起眼房梁某處。

七龍溝離都江。堰青。城山沒有多遠,同處在龍門山斷裂帶之中,六年前因為一場人生的塵緣,在5。12地震剛發生不久,我來到了大明寺並成為項目負責人,參與了一些災後重建工作。也因一些塵緣,讓我無意中知道了這個寶貝的秘密。

我費了一番周折,總算從那道當年我親手將這無價之寶秘藏的梁上,取下了裝有《陸遊贈化成院七詩》的圓柱筒盒。接著我做了一些不讓別人看出來異常地善後工作。

打開這盒子,取出裏麵的卷輻展開。陸遊的七首詩躍入我的眼中,是他最俊逸的行草。

這七首詩,都為陸遊在四。川生活的年頭所作。若是你有古典文學的愛好,定然有你熟知的名句。

這座古寺的所在地唐安市,在南宋時代,被稱著蜀州,陸遊曾兩任蜀州通判。因此這七首詩中有三首是關於唐安的。分別是《白塔院》、《蜀州大閱》、《初到蜀州寄成都諸友》。也許你對這三首詩並不熟悉,但那句“萬裏不通京洛夢,一春最負牡丹時。”的名句正是出於第三首詩中。

七詩中亦有《歸次漢中境上》,這首詩中有“大散關頭又一秋。”的名句。

還有《金錯刀行》,可能很多人不知這詩,但自古以來國人常有的感歎,甚至今時憤青們亦常抱負的一句“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正出於此詩。

更有大家熟悉的《劍門道中遇微雨》,四句詩,那句不是美得沉魚落雁呢。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銷魂。

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還有一首字字珠璣的詞《臨江仙。離果州作》,更是絕美得閉月羞花了。

鳩雨催成新綠,燕泥收盡殘紅。春光還與美人同。論心空眷眷,分袂卻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