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金熙宗這種“以相位易兵權”的作法,宗翰並沒有覺察到危險的即將來臨,但希尹卻深知大勢已去,他立即改換門庭,也改變了一些以往的孤傲習氣,同堅決反對熙宗改革的宗翰劃清界限。
希尹不但讚同改革,而且在推行封建化措施上頗有建樹。他以左丞相兼侍中的身分,首先讚同熙宗進行官製改革,並與宗幹一道,拿出了充實和完善“三省六部製”更詳盡的條款及“換官格”等措施。同時,他還親自製訂典章製度,進一步規範宮廷的禮製,這與漢化程度很深,一心想樹立君主絕對權威的金熙宗一拍即合。
希尹雖然做了這麼多支持金熙宗漢化改革的事情,但他自恃輩分高(同金太祖阿骨打同輩),並且資曆深,總是堅持自己的看法,這樣還是繼續得罪人。即使金熙宗和宗幹提出異議,他也不肯讓步,且有輕蔑、恥笑之言,這使金熙宗甚為不滿,當麵對他言聽計從,背後則罵他是“老賊”。
宗翰一係土崩瓦解後,希尹也受到一些牽連,被金熙宗罷免了尚書左丞相職務。他看到自己“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必然下場,很坦然地離開了政治漩渦中心。
由於宗磐等保守派氣焰囂張,宗幹等人也無法控製,給金熙宗統治帶來嚴重威脅。在宗幹的建議下,金熙宗召回了文武全才、德高望重的希尹,幫助宗幹在朝廷上對抗宗磐。希尹在複職後的短短時間內,充分發揮了足智多謀的特點,鏟除了威高權重的宗磐等保守派,拯救了金熙宗已經開始顫顫巍巍的王朝,但也進一步引起了金熙宗和宗弼等人對他出眾才華和非凡的號召力的忌妒和戒備。
宗磐事件結束後,本來論功行賞,希尹應該至少會被任命為都元帥。但是金熙宗非但沒有提升他的官職,反而對他更加敬而遠之。尤其使他不能接受的是,希尹眼中的“後生小子”宗弼卻被加封為最高軍事統帥——都元帥。這樣讓希尹很氣不過,想當年自己和宗翰東討西殺的時候,宗弼也就是個衝鋒陷陣的小小武將,現在竟然從右副元帥連跳二級直接就是都元帥,而自己竟然是原地不動,心中很不舒服。但是他也不換位思考一下,金熙宗和宗幹能讓外人來掌握金朝的最高軍權嗎?
希尹也知道自己沒有實力與金熙宗一爭長短,便學當年“薑維避禍”的方法,從此致力於金朝的禮儀法製建設,成了金國禮儀和法製的權威人物,但是也因此而惹下了殺身之禍。
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金熙宗車駕巡幸燕京(今北京),按照希尹所製訂的新儀製,皇帝要服袞冕、乘玉輅。當時,極力幹預朝政且已形成氣候的皇後裴滿氏恃寵而驕,提出要與金熙宗同乘一個玉輅。希尹極力阻止說:“法駕是示禮四方的。根據禮法,帝、後不能同輅!”
女人能輕易得罪嗎?特別是對於那些有權力欲的女人,更是不能輕易得罪。希尹不給麵子的行為使皇後裴滿氏的虛榮心和權勢欲受到極大傷害,隻是“藏怒未有以發”。但她背後發誓,一定要尋機報複希尹。
希尹心境很平和,閑暇時文人雅士和武將們研習兵法,並致力於對八個兒子的教育和培養,並常對人說:“我無名、無位,皆無所謂,我有八個兒子,足矣!”這本是句很平常的話,但此話傳到金熙宗和皇後裴滿氏耳中,他們就不大舒服。因為金熙宗和裴滿氏生下的皇太子濟安,出生一個月就夭折了,這個是兩個人最為心痛的事情,希尹的話觸犯了他們的忌諱。
再加上有好事者從中挑撥,說希尹常對人說,皇帝沒有後代,現在看著比我強,將來還不如我呢!此話經皇後裴滿氏添油加醋地傳到金熙宗那裏,金熙宗氣得暴跳如雷,於是就產生了找借口除掉希尹的想法。
另外,宗弼也開始對希尹很不滿了。宗弼在消滅保守派的鬥爭中控製了京城附近的軍隊,立下了大功,被金熙宗封為都元帥,控製著全國的軍隊。按理說宗弼應該心滿意足了,但宗弼雖然掌握了兵權,他的理想是取代希尹的位置,成為金國上下軍政大權的操縱者。
矛盾終於爆發了。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九月,金熙宗巡幸燕京,宗弼剛剛從南方前線回來,雖然在順昌、郾城、穎昌、朱仙鎮屢次被打敗,但是還是收複了以前賜給南宋的河南、陝西等地,金朝上下對此還是很認可的。宗弼在燕京朝拜金熙宗後,準備前往祁州都元帥府赴任,策劃下一步進攻南宋的軍事行動。
史書記載,早朝辭別皇帝後,朝中文武大臣們到宗弼府邸為他餞行。女真人一般見到酒就會不醉不罷休,等到喝到半夜時,大臣們已經散去,唯有平時不大喝酒的希尹喝得酩酊大醉,他從後麵抱住宗弼咬住了宗弼的臉。宗弼慌忙之中問:“丞相怎麼咬人呢?”希尹說:“你是個無名鼠輩,哪裏配得上我咬呢?”宗弼見希尹如狼似虎、充滿敵意的樣子,就假裝醉了,說要上廁所,趁機騎馬直奔宗幹家,把剛才的事講了一遍,並且說:“希尹視我如仇敵,恨不能一口吃了我,我早晚必遭其害,請兄長幫我!”
宗幹向來與希尹交情最厚,兩個治政能人之間惺惺相惜,特別是希尹幫助他除掉宗磐等人後,對希尹簡直是感恩戴德,甚至是敬若神明。因此他對宗弼說:“希尹肯定是酒後說醉話,你怎麼能信以為真呢?”,根本不搭理宗弼的建議。
本家大哥不支持除掉希尹,但是宗弼知道誰最討厭希尹。第二天早晨,宗弼以辭別皇後為名,哭著對皇後裴滿氏訴說希尹之言,又說希尹素來輕慢朝廷,並說他準備謀反。皇後裴滿氏說:“皇叔請行,容我將此事奏告皇上!”前文我們提到過,皇後裴滿氏對希尹懷恨在心,她再次添油加醋地向金熙宗奏告此事。
金熙宗認真地聽了皇後裴滿氏的話,在聽到宗弼的秘密小報告後,金熙宗的第一反應是高興,終於有機會除掉自己的心腹之患,他便說出了自己的心裏話:“朕欲誅此老賊久矣!”
金熙宗於是命令宗弼弟弟、燕京留守宗強將已經出發到了良鄉的宗弼追回,當夜命宗弼帶詔書到希尹府邸,誅殺希尹。
當宗弼帶詔進入希尹府時,隻見希尹閉目端坐,好像在等著這一時刻的到來。宗弼宣讀金熙宗誅希尹詔書,說希尹“奸狀已萌,心在無君,言君不宣,逮燕居而竊議,謂神器而何歸,遂致章敗”。於是女真族最大的知識分子希尹被殺,他的兒子昭武大將軍把答和符寶郎漫帶也同時遭難。另外,與希尹特別要好的右丞相蕭慶及兒子也被殺掉。
三年之後的皇統三年(公元1143年),金熙宗查知希尹並無二心,死的很冤枉,又想起他那無人可及的開國與定國的功勞來,而朝野上下也都越來越懷念希尹在軍事、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麵的曆史性功勳。金熙宗特追贈他為儀同三司、邢國公,後又追封其為豫王、金源郡王。
希尹的被殺使金朝上層的內鬥暫時告一段落。幾個月後,陪伴著金熙宗出巡燕京的改革派的頂梁柱宗幹積勞成疾去世。宗幹的去世對於當時的金朝是個嚴重的損失,這位阿骨打的庶出長子在金國的政壇經曆了二十多年的風風雨雨,是當時名副其實的蕭何或張良式的為政天才,為金國的繁榮強盛立下了汗馬功勞。
從宗翰到宗磐、宗雋、完顏昌再到宗幹、希尹、宗弼,金國的政治舞台上你方唱罷我登台,輪番表演。但這場鬥爭的最終結果是所有的風雲人物都已經灰飛煙滅,最後的勝利者卻是起初並不引人注目的宗弼。
宗幹死後,宗弼接替宗幹擔任領三省事,同時兼任著都元帥,成為金國軍事、政治大權的實際操縱者,從此以後宗弼正式成為金國軍政事務的頭號人物,開始了他長達八年出將入相的輝煌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