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在宗磐的領導下,保守派的三大人物一起出馬向金熙宗完顏亶提出了歸還南宋土地的建議。宗磐等人的理由就是,河南、陝西兩地本來就屬於南宋傳統的地盤,我們占領後派劉豫進行管理,結果劉豫沒有能力管理好這片地方,並且河南、陝西同南宋接壤,雙方衝突不斷,人民也不服金朝的治理,歸還南宋之後,雙方以黃河為國界,並且南宋對金朝感恩戴德,雙方可以實現持久的和平。
這個賣國建議當然遭到了以宗幹為首的改革派的強烈反對。偽齊國廢除之後,金朝設立了行台尚書省進行管理,那裏的土地是金朝的土地,人民是金朝的子民,怎麼能輕易給敵人?
但是宗幹在朝廷上勢單力孤,已經無法在朝中同“保守派”勢力進行平等的對話。並且宗磐在討論這個問題時,宗磐竟才會當著金熙宗的麵,和自己心目中的最大的敵人宗幹爭吵,甚至要拔出佩刀砍向宗幹,幸好被其他人拉住,才沒有血濺當常
關鍵時刻,女真族內僅次於造字的希尹的知識分子完顏勖挺身而出,強烈反對保守派的賣國建議。
完顏勖本名烏野,是穆宗盈歌的第五個兒子,也就是完顏昌的親弟弟。完顏勖從小愛好讀書,因此金國人都尊稱他為秀才,是金國除了希尹以外的第二位女真文學天才。
在金國建立後的十幾年時間內,完顏勖由於從事的是文職工作,在希尹創造女真文字的過程中,他是希尹最得力的助手。如果說希尹是造字的總策劃人的話,那麼完顏勖就是造字的執行人,大量的細致的工作都是由完顏勖來完成的。
天會六年(公元1128年),金太宗在滅亡北宋之後,覺得自己的祖先沒有留下什麼文字可記錄的事跡來發揚光大,得知完顏勖文筆流暢、通曉漢語契丹語,因此便任命他為史官,負責收集金國先祖們的事跡,編製國史。其實我們現在看到的金朝見過以前的曆史,全部都是完顏勖依靠女真族的口頭傳說一點一點搜集整理來的。
完顏勖由於長期接觸漢族文化,一直也是支持宗幹等人的封建化的道路,反對金朝繼續走奴隸製。再加上他秉性剛正,直言敢諫,本著“路不平,有人鏟;抱不平,有人打”的正義原則,關鍵時刻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而不是做選擇性失明。這個特點在他今後幾十年的政治生涯裏也一直堅定地保持著。
雖然完顏昌是他的親哥哥,但他平時對完顏昌等保守派的所作所為非常不滿,因此當完顏昌等人提出要將金軍將士們打下的江山再送還給南宋時,他便堅決提出反對。
看到自己的弟弟完顏勖也持反對意見,完顏昌覺得連家裏人都不能說服,麵子上也不過去。回到家裏,完顏昌質問完顏勖為何要在朝廷上不支持自己的意見,完顏勖的回答也非常大義凜然:“苟利國家,豈敢私邪?”,意思是說,這件事情關係到國家的利益,我個人怎麼敢講私情?頓時把心中有鬼的完顏昌駁得啞口無言。
雖然宗幹、完顏勖等人極力反對歸還河南、陝西土地給南宋的建議,但是目前保守派中宗磐位居太師之職,地位還要高過太傅宗幹;宗雋位居左丞相,地位僅次於宗幹;另一位完顏昌是左副元帥,名義上是金朝最高的軍事統帥。
金熙宗完顏亶此時也有自己的難言之隱,目前保守派的各個成員都官居要職,已經在勢頭上完全超過了改革派,自己就是有心支持養父宗幹,也不敢隨意激怒驕橫跋扈的宗磐。此時的宗幹鑒於宗弼領兵在外,自己在朝廷勢單力孤,政治鬥爭經驗豐富的宗幹選擇了退讓,暫時向保守派認輸。
既然連自己的養父宗幹都已經不再反對宗磐等人的賣國建議,金熙宗也隻能選擇同意歸還河南、陝西的土地給南宋。宗弼沒有趕赴上京參與這次與宋議和的討論,所以史書中沒有留下宗弼對這次會議所持態度的記錄,但從他後來的所作所為來看,他是反對將河南陝西之地割賜給南宋的。
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九月,金熙宗完顏亶正式下詔宣布將河南、陝西兩地歸還南宋,同時要求南宋方麵對金朝納幣稱臣,派遣使者開始和南宋方麵進行議和談判。
金與南宋之間開始第一次正式性的和平談判,金朝的主持人是極力促成這次和談的完顏昌,南宋方麵則是主和派的首腦人物秦檜。
從曆史文獻上看,秦檜曾經在完顏昌的部下做參謀,兩個人在看待金宋兩國關係上可以說誌同道合,都覺得雙方簽署和平協議是好事情。於是,在完顏昌在配合宗弼挺進江南時,在楚州將秦檜偷偷放回了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