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宗弼平定陝西(2 / 2)

這下可把張浚可氣壞了,本來被金兵以少勝多打敗就夠窩火的了,自己內部還出了叛徒。於是,派遣在富平大戰中表現出色的劉錡去平叛。

在金軍方麵,此時婁室已經病逝,在陝西前線主持大局的是宗弼。雖然在打仗方麵近期宗弼有些點兒背,在江南被韓世忠、嶽飛等人羞辱,在富平差一點兒就被劉錡打敗,但是在攻心戰術上宗弼還是很有心得的。宗弼知道,宋軍的將領互相都是有矛盾的,要充分地利用這些矛盾就能很快瓦解宋軍,瓦解的手段也很簡單,封官許願外加上金銀美女,基本上屢試不爽。

劉錡前腳剛剛率領涇原路軍隊離開大本營渭州(今甘肅平涼,也就是花和尚魯智深三拳打死鎮關西的地方),宗弼的軍隊就包圍了渭州。這次宗弼很聰明,知道涇原軍很厲害,自己在富平大戰中險些被這些人打敗,於是不進行硬攻,而是派遣使者進城勸降。

渭州城的守將李彥琪本來就對張浚的所作所為很不滿,既然主帥劉錡也不在,宗弼的投降條件也不錯,於是趁機率眾投降了金國,也可以說是張浚的錯誤決策所帶來的連鎖反應導致了李彥琪的臨陣投降。

跟隨李彥琪一起投降的還有兩位當時還沒有多大名氣的兄弟倆,他們分別叫做張中孚和張中彥,到了金國以後卻成了金國的一代名將,張中孚還曾經做過一段宰執大臣。金國就是在這兄弟倆的帶領下,相繼招降或攻克了涇原路和熙河路的大部分州縣,基本上控製了整個陝甘地區。

在這裏作者要嚴重鄙視一下這兄弟倆,他們的父親張達是北宋時期的高官,戰死於抗金前線。結果這兄弟倆後來竟然忘記了殺父之仇,認賊作父,死命效力於新的主子,真的是“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由於大本營變亂加上手下將領的投降,劉錡受到了南宋朝廷的處罰,最後的結果是被貶官。幸好有誌青年劉錡不是那種見風使舵的人,如果他也很聰明地改換門庭投降金朝,南宋的損失可就大了。

到了南宋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的四月,宗弼的軍隊已經將以前北宋西北地區的兩個軍事要地涇原路、熙河路全部控製,以前大名鼎鼎的宋朝西軍已經被分割得支離破碎,遭受了沉重打擊,基本上已經不存在了。而涇原路、熙河路這兩個地方臨近西夏國,軍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對這兩個地區的控製意義非常重要,那就是解除了宗弼進攻四川的後顧之憂,金軍可以毫無顧忌地向四川發動攻擊。

由於宗弼平定陝西的卓著功勳,在宗輔離開陝西回到金上京之後,宗弼升為陝西方麵的最高統帥。宗弼把金軍的兵鋒指向了四川,計劃攻占四川後沿江而下攻取長江中下遊,繼而滅亡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