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錡也不是好惹的,這個特點在十年之後讓宗弼吃了大虧,但是這一次劉錡也不含糊,繼續組織兵力迎接宗弼的反撲。雙方的主力部隊在戰線上展開硬碰硬的廝殺,從中午一直戰鬥到黃昏。狹路相逢勇者勝,硬碰硬的戰鬥最後看的就是誰能夠堅持到最後。
宗弼自從從軍以來,還真的沒有遇到過這樣強硬的對手,以前遇到的宋軍基本就是一戰而潰,或者最多應付兩個回合,遇到金軍實在太強,就逃之夭夭了。但是這一次真的不一樣,劉錡作為少壯派的軍官,絕對不能給自己的哥哥丟臉,就是敢於虎口拔牙,敢於與金軍的精銳來狠的。這次對陣真的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雙方都是咬牙拚命,宗弼領銜的金軍右翼在劉錡的凶猛打擊下逐漸支持不住了,勝利的天平似乎開始向宋軍傾斜。
這樣相持下去,兵力不足的金軍肯定是死路一條。薑還是老的辣,關鍵時刻,老將婁室想起了宋軍看似完整的戰線那個巨大的隱患,就是“營壘不固,千瘡萬孔”的民夫營寨。他向宗輔申請率領三千精銳騎兵,每人都攜帶薪柴和泥土,迂回至位於宋軍戰線南邊的鹵泊川,用薪柴和泥土在沼澤中填出一條路,這樣騎馬作戰的金軍就沒有障礙了,如同天兵一樣突然出現在宋軍戰線的民夫營寨這個軟腹部。
沒有經過嚴格軍事訓練的民夫們驚恐得看著不知道從什麼地方殺出來的金軍,為了逃命奔亂不止,潰 兵們紛紛衝入環慶軍的營寨,一時間整逐個宋軍大亂成一片,環慶軍此時要禁受住民夫和女真精騎的雙重衝擊才可能不潰敗。不知道為什麼,張浚的心腹愛將、環慶經略安撫使趙哲此時卻不在他的崗位上,臨陣脫崗的具體原因查遍了史書也沒有確定的說法。
由於群龍無首,如果戰場最高指揮官劉錫能及時派出戰役預備隊援助環慶軍,宋軍尚有獲勝的可能。但是曆史無情地表明,劉錫並沒有這麼做。自戰鬥開始以來,大領導張浚遠在200裏外等候勝利的消息,本來幾路將帥就互相不服氣,憑什麼你劉錫就可以指揮我們?由於缺乏統一的指揮,此時的各路宋軍都已經陷入了各自為戰的局麵,劉錫已經失去了對部隊的掌握。
環慶軍在婁室的打擊下終於崩潰了,金軍鐵騎出現在宋軍戰線的側後方,前線的宋軍處於兩麵受敵的不利局麵,繼續戰鬥下去隻能是全軍覆沒,富平會戰宋軍敗局已定,各路宋軍隻能接受戰敗的事實,開始撤離戰常他們將軍需物資堆積如山的營寨完整地交給了金軍,同時還有大宋西軍最後的榮譽。
此戰人數不占優勢的金軍也損失慘重,加上此時已經天黑,宗輔和宗弼也不敢追趕,於是收攏部隊,同時進駐宋軍大營。接收張浚送給金軍的“禮物”。此時的金軍也沒有實力追擊撤退中的宋軍,宋軍基本保持了完整的建製向西撤退至邠州與張浚彙合,之後一直敗退到秦州(今甘肅天水),才穩定住陣腳。
宋金雙方傾盡全力的富平之戰以金國的完勝、宋國的完敗而告終。
與黃天蕩之戰相比,富平之戰的規模要大的多,雙方參戰的人數規模也相當可觀,但兩次戰爭的結局卻迥然不同。黃天蕩戰役金國在人數占優勢的前提下卻隻和宋軍打了個平手,而富平之戰,金兵在人數並不占優的情況下卻能完勝宋軍。
書生可能舞文弄墨耍耍嘴皮子還可以,帶兵打仗是職業軍人的事情,不是憑靠著領導的信任和滿腔的熱情就可以勝任的。宋朝皇帝一直堅持的“崇文抑武”的內部鬥爭策略,在遇到強敵的時候吃了很多的大虧。戰場的形勢瞬息萬變,統帥的作用非常重要,如果富平之戰的統帥能換成嶽飛或者韓世忠,甚至是陝西軍的劉錡或吳玠中的任何一位,相信富平之戰也會是另一番結果。
曆史不容假設,對南宋來說,富平之戰的失利,使南宋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基本喪失了對陝西的軍事控製能力,從此再也無力對陝西一帶發動進攻,作為根據地從陝西出發進攻中原從此成為“水中月、鏡中花”,並且麵對金軍的進一步入侵,隻能依靠陝南、川北的險要關隘進行防禦戰,從此失去了戰略上的主動權。
對金國來說,富平之戰的勝利,使金國占領陝西的軍事計劃成為現實,同時打通了進攻大後方四川的軍事通道,戰略上可以在東部和西部兩個方向威脅南宋。此後不到半年的時間內,金國不斷向南進軍,很快占領整個陝西,為進攻四川打下了良好的基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