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金軍三路進攻南宋(2 / 3)

在整個攻打北宋的戰爭中,老邁年高的皇儲完顏杲坐鎮首都上京,並沒有身臨前線親自指揮,隻是掛這麼個一把手的職務。也因此從這個時候起,都元帥府的實權,乃至整個大金的最高軍事指揮權,實際上完全被身在南方攻宋前線的二位副元帥給掌握了。

這二位副元帥,分別就是都元帥府內排名第二的左副元帥宗翰和排名第三的右副元帥宗望,宗望的職務後來由三太子宗輔接任。在具體的軍事部署上,這兩位副元帥各統重兵,宗翰統帥的是西路軍,宗望、宗輔統帥的是東路軍,此時的宗弼已經上升為東路軍的二把手。

宗弼第一次被任命為如此之高的軍事指揮崗位,這個可是一個千載難逢展現自己才能的好機會,心情自然是非常的高興,他從此能夠在宋金對抗的軍事舞台上盡情表演了。

但是這一次金軍進攻南宋,結果十分出乎金人意料,當年百戰百勝、攻城略地無數的金兵,這次居然栽了大跟頭。

以鐵心滅掉南宋的中路軍左副元帥宗翰為例,宗翰攻宋從來都是勝多敗少,視宋朝軍隊為草芥,這次居然險象環生。先是在濮州,一個小小的州城,在宗翰看來當然是不在話下,沒想到濮州的將官姚端也是個惹不起的狠角色,當晚即趁著夜色夜襲金營,而且居然一下子就摸到宗翰所在的中軍軍營,把不可一世的金軍打的哭爹喊娘。也虧得宗翰身手敏捷,衣服都沒穿好就倉皇出逃,據史書記載宗翰“僅以身免”,搞得一代英豪宗翰狼狽不堪。

好不容易攻下濮州,宗翰就開始和開封留守老將宗澤開始了戰鬥。由於老將宗澤治軍有方,很多的抗金武裝都彙集到宗澤的大旗下,沒想到連開封牆角都沒摸到,金軍就接二連三的被宋兵偷襲,宗翰被打得七葷八素,這次進攻開封遠遠沒有前兩次順利。

西路軍在“常勝將軍”婁室率領之下進攻關中,初期取得了大勝利,但是關中宋軍和金軍打起了遊擊戰,“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毛澤東遊擊戰策略應用得如魚得水,婁室始終無法真正占領關中地區,隻是獲得了幾個戰略要地。

即使宗弼所在的東路軍,雖然憑靠著宗弼等人的英勇善戰打了不少勝仗,但是總體情況也好不了哪裏去,和南宋的軍隊打起了拉鋸戰:今天你攻下我幾座城池、幹掉我幾個將領,明天我偷襲你軍營也砍死你幾千士兵,在戰略上誰也沒有占到多大的便宜。

這樣的情況使進攻者沒有了脾氣,左副元帥宗翰率先結束了這次南侵,其它兩路也逐步地開始退兵。

但是天算不如人算,金軍在軍事上辦不到的,南宋的窩囊皇帝趙構可以幫助他們。宗澤大敗金軍以後,宗澤的威望上升到無以複加的地步。河北、河東的忠義民兵也歸宗澤節製,最後連陝西、河南的兵馬也表示願意在宗澤的領導下和金人開戰,收複失地乃至滅掉金國。

宗澤於是趁機上書宋高宗趙構,要求禦駕親征,收複失地。但是趙構不是宗澤,屁股決定腦袋,大家沒有共同的利益點。趙構真實的想法是盡快逃跑到南方,遠遠地避開金人的兵鋒,躲一躲看看形勢再決定下一步。

在趙構看來,南逃揚州甚至江南是基於趙氏王朝的最高利益考慮的。聚集在宋高宗趙構身邊皇帝可以直接指揮的兵馬,隻有禦營司的數萬人馬。宗澤麾下的兵馬大多數是自發拿起武器抵抗侵略的忠義民兵,宗澤可以充分相信他們,但是作為皇帝的趙構不能相信他們。九皇子趙構出身皇宮,一生所學無非是馭人之術,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民眾的力量,知道民眾力量的可怕之處。他們既可以幫助趙構鞏固政權、掃平金兵,收複固疆;亦可推翻趙氏另立政權。對於這股十分不可靠的力量,趙構絕對是不會用的。

老將宗澤並不死心,奏章一封封的上,要求重整旗鼓,渡河北上,但是就是不能打動宋高宗趙構逃跑的決心。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七月,已經七十歲的老將宗澤一病不起,臨終前,他吟詠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遺囑中沒有一件事說到自己的家事,隻是一直喊著“過河、過河、過河”,三聲過後含恨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