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瞄準需求育人才——中南大學積極構建高級工程人才培養模式(1 / 1)

實施背景

作為國內高水平大學和湖南龍頭高校,中南大學產學研合作基礎紮實,具有培養創新型高級工程人才的良好平台。近年來,該校主動適應新型工業化發展,瞄準國家需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大力培育服務國家、區域經濟和社會建設的高級工程人才,首屆創新型高級工程人才試驗班錄取平均成績高出當地一本線67.7分,進一步提升了學校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基本做法

(一)加強調查研究,探索高級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結合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優勢,確立了“麵向國家、麵向行業、麵向區域一線產業”的培養模式,著力培養具有較強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創新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高級工程技術和管理領軍人才。創辦創新型高級工程人才試驗班,學生涵蓋了礦物與材料類、冶金與環境類、機械類、材料類、土建類、交通運輸類等七大工科類專業。

(二)強化工程教育,建立“4+1+1”的校企聯合培養機製。2009年9月,該校首屆創新型高級工程人才試驗班正式開班,采取“4+1+1”的6年製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即“四年大學本科教育、一年工程一線掛職、一年工程碩士階段學習”。自本科開始,學生有三分之一的課程時間在企業現場學習;有不少於一年的時間在國內大中型企業頂崗或掛職,在生產車間接受工程實踐訓練;學生畢業設計必須結合生產實際進行,可以以畢業設計形式完成畢業論文。

(三)改革課程體係,實行適應個性化發展的選課製。結合實驗班學生需求,開設專業和選修課程;課程內容體現精英教育和工程特色;課堂教學全部由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講授,外聘教師的授課量達30%以上;學生自主選修課程學分;注重將課堂教學與工程實踐相結合、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相結合、工程與經濟管理相結合;強化創新創業實踐教學環節;教學方法強調啟發式、案例式教學和自主性學習,著重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四)建立校企“雙導師”製,實行彈性學製。實踐教學和畢業設計環節實行“雙導師”製,給每位學生既配備學校指導教師,又聘請企業專家擔任導師。實行學分製,學籍管理靈活機動。學生入校後根據個人意願選擇專業,在完成四年本科教育後,可以繼續完成工程實踐和工程碩士階段的學習,允許提前或推遲畢業,也可以先就業後完成學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夯實基礎平台,完善保障支撐體係。成立“中南大學榮譽學院”,負責試驗班培養管理;成立由院士、資深教授、博導及企業一線專家組成的教學指導委員會,保證培養過程順利實施;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共建聯合培養基地;組建由校主要領導牽頭的課題組,加強工程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

創新亮點

(一)瞄準國家需求,率先創建高級工程人才培養新模式。麵向經濟建設主戰場,適應國家對高級工程人才的需求,創辦創新型高級工程人才試驗班,著力培養麵向國家、麵向行業、麵向區域一線產業的工程技術和管理領軍人才。不僅在國內高校首創了高級工程人才培養新模式,而且探索形成了培養機製、課程設置、導師隊伍、學籍管理、條件保障等完整體係,充實了高級工程人才培養的內涵,具有開創性意義。

(二)整合優質資源,形成人才培養共振共贏的聯動效應。實驗班的創建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和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大批企業成為學校人才培養的實踐課堂,大批企業一線專家走上大學講堂,擔任學生的校外導師,形成了政府、企業、學校三方聯動的人才培養良好格局。

實踐感悟

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前提是思想解放,關鍵在質量保障,難點在機製創新。認真落實人才培養任務,必須將人才培養和國家需求相對接,以創新精神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突出特色,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服務人才強國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