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退無可退,中產也就這樣了吧(2)(1 / 3)

“你來把它搞得更漂亮。如何?”洪老板相親一樣,盯著我,“這雜誌每年刊號費是八十萬,內容隻要是曆史就可以,沒有人幹涉。每期往西北寄三本,他們存檔。”

報紙。

微博。

電視。

現在又雜誌。

跳來跳去還是跳不出傳媒這隻如來佛掌。

我當然有興趣。

腦子往報攤上過了一遍,現在雜誌賣得最火的有哪些?

一、時尚,穿衣打扮,名人訪談。

二、新聞類,各種周刊。

三、財經。

四、各種畫報。

曆史類的雜誌有,但不多。

“可以做。”我若有所思,提出自己的看法,“《史鑒》這個名字要改,曆史是人寫出來的曆史,本來就是主觀的,為勝利者服務的,曆史除了教科書裏講的外,還有很多種麵目……”

“史鑒史鑒,我當時取的是‘以史為鑒’。”洪老板插嘴說。

“這個名字太主旋律、太硬,像中央政策研究室的內刊,不夠中性、平民。”我說,“關鍵就在這裏,‘以史為鑒’,這個‘史’是誰的史,是教科書上的史,還是不為人知的史?是教科書上的史,那大家看你雜誌有何用?你這本雜誌的讀者群一定是三十歲以上,學曆至少本科,而且是中產階層,而且男性居多,絕對的高端人群。”

“對對對,你說得對,這個雜誌的讀者就是高端人群。”洪總呼應,“你說怎麼改?”

“把兩字調過來,《鑒史》,曆史由大家來鑒定嘛,就像‘鑒寶’節目一樣,真偽大家來鑒定,這樣更有親和力。”我出了這麼一個點子。

“好,《鑒史》好。”洪總起身加水,倒茶。

“這個‘史’,一定是各種麵目的史。要約稿,要原創,要首發。尤其要約名家稿,要知道,什麼人說比說什麼重要。但具體操作上,我還是同意你說的‘以史為鑒’,就是要和現實、當下發生關係,要有所啟發。”我進一步完善,“發行上,一方麵,給知名教授、學者、企業家贈送,一方麵,定價要高,要超過時尚雜誌的二十塊。”

“對對對,要的就是高端!”洪總第二次提煉出關鍵詞“高端”,“每個西餐廳、咖啡館、高爾夫球場再擺一本。”

“這個別。”我擺手,“往西餐廳、咖啡館、高爾夫球場擺的雜誌都是各種免費雜誌,一個低調、有品位的男人,跟一個穿得五顏六色的街頭混混在一起,丟了身份。讀這本雜誌的人,最理想的環境是,夜深人靜,青燈黃卷伴月眠。”

“也是,也是。”洪總點頭。

《鑒史》的合作就這麼開始了。

洪總除了支付刊號費,其他撒手不管,雜誌的約稿、編輯、設計、製作、發行、廣告全由我來搞定。

我之所以願意接手,當然是看中了雜誌的廣告。

看中七……煙……錢,第二聲!

這個雜誌讓《天下珠寶》多了一個平台、一個促銷手段。凡是在《天下珠寶》做廣告的,量或者總金額到達一定標準後,我送他一個P的雜誌廣告。

《鑒史》雜誌讀者定位都很高端,這不跟珠寶又對上了嗎?

有年份、老品牌、傳統文化的珠寶企業,尤其適合到《鑒史》上亮相。

一方麵,算盤打得很如意;一方麵,壓力來了。

沒辦過雜誌,但我聽過一句話:如果你恨一個人,請讓TA去辦雜誌。

果然如此。

每期的封麵選題是頭等大事。

做雜誌永無停歇之日,一期出刊了,下一期的選題又逼上來。

更何況我們還要緊扣當下。

絕不是曆史知識的普及,更不是野史戲說的嘩眾取寵。

還有,名家約稿,何其難。

一個一個地求,先從深圳幾個高校求起。然後讓他們互相推薦外校的學者。還不能全是高校的學者。高校的學者別看學位都是博士博士後,可能寫文章,會寫文章的,嘿嘿,不多。還得挖掘社會上的牛人,包括作家、編劇、暢銷書作者。沒時間寫沒關係,嫌棄稿費低也沒關係,不寫就推薦作者,推薦了,終身贈送雜誌。細胞裂變一樣,擴大作者隊伍。

名家稿子有一個共性,那就是你要有耐心,要等。

他都答應了,但是不到最後一刻,你不能放鬆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