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四章:悠揚的《蘭山鍾聲》(3 / 3)

那天晚上營造現場氛圍的學生們不過是在跳“鍋莊”,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可以跳的這種藏族舞蹈並不一定非要表達什麼政治性主題。但我的解說詞,卻又一次“把狼筋扯到了狗腿上”。如果沒有這些主持詞,學生們不過就是在跳“鍋莊”罷了,而有了這些主持詞,他們就是在歡呼雀躍地迎接新世紀了。

11∶59領導同誌在大鍾前就位,在主持人帶領下,全場人員倒計時10秒。

0∶00北京中華世紀壇大鍾敲響第一聲,蘭山大鍾隨即敲響:新世紀的鍾聲也敲響了!

鍾聲已經敲響,宏聲振動山崗,朝陽正在升起,曙光照耀四方。鍾聲綿延萬裏,陣陣鍾聲不斷。這鍾聲,寄托著我們的企盼,這鍾聲,充滿了我們的祝願,千百次地撞響她,千百年我們隻有一個企盼,千百次地撞響他,千百年我們隻有一個祝願,企盼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祝願祖國的繁榮與強健……

此刻,我的腦海裏又一次浮現出那個不眠之夜的一幕幕場景,仿佛就是昨天夜裏發生的事情。

那天晚上,作為慶典活動的組織者,我們吃完晚飯後早早就上了山。我陪著部長到各個崗位做了一番巡視,看到各項準備工作都已經就位,心裏就有了底。坐在貴賓接待室的沙發上喝了一會兒茶,抽了幾支煙,閑談了一陣,部長看看手表,冷不丁地對我說,逢春,有件事情你沒有準備嗎?我不知所以,茫然四顧。部長卻從身穿的“皮夾克”懷中掏出了一瓶酒,笑著說:“走,打個寒氣子。”說著起身就登上鍾樓,我當然也跟在他身後上了樓。到了大鍾跟前,部長擰開酒瓶蓋,對著大鍾就潑灑了幾下子,那酒液在大鍾上洇開,酒香四溢,我就明白了這是怎麼回事情了——祭鍾。這口專門為迎接新世紀而鑄造,前不久才剛剛安裝完畢的世紀大鍾,按照傳統的說法,還沒有“開光”,隻是個物件,而不是“神器”,必得祭祀一下子,才能夠有靈性,這個環節讓我給疏忽了。部長很得意,這一次,他到底高了我一籌。我也很佩服他能夠舉一反三。這一招,不就是我在《8.26頌》活動開工之前搞的祭奠儀式嗎?那一次,他沒有親自去主持祭奠儀式,卻聽說了這件事情。這一次,我忘記了這一個節目,他及時補上了這一課,想必是早有準備的。

祭酒之後,他對著酒瓶子喝了一大口,然後把瓶子遞給了我,我也揚起脖子喝了一大口,然後交給其他人“打打寒氣”,大家都沾點大鍾的神韻,沐浴些新世紀的靈光吧。

世紀之交的這個夜晚,上山參加慶典活動的人們都進入了一種亢奮的狀態。身著節日盛裝的西北民院各民族大學生的“瘋狂”表現更是登峰造極,他們在篝火點燃的那一刻狂呼“祖國萬歲”“人民萬歲”。圍著火堆跳起“鍋莊”的時候,200人的隊伍將鍾樓庭院變成了一個歡樂的海洋。那堆添進去好幾根鐵道枕木的篝火越燒越旺,火焰衝天,火光照亮了鍾樓庭院,上千瓦的舞台追光燈都失去作用。我原來料想山上很冷,特意在方案中提醒大家注意防寒保暖,這時候的學生們卻都是滿頭大汗,熊熊燃燒的這堆篝火真是起了大作用。一向比較矜持的領導同誌們也被現場氣氛所感染,被我們特意安排的幾個學生拽著胳膊拉進“鍋莊”的舞蹈圈子,圍著篝火翩翩起舞,雖然動作顯得有些笨拙生硬,但臉上的笑容卻像孩子般天真,那一刻,他們忘乎所以地手舞足蹈,真正做到了“與民同樂”。

後來的所有節目都嚴格按照《活動方案》策劃的程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也就不必羅嗦講述了。需要稍稍做一點說明的是,我在撰寫主持詞的時候,玩弄了一點雕蟲小技,巧妙地將“楊重琥”和“嶽逢春”這兩個名字嵌入了朗誦詞,以表達我對重琥先生的敬意,表達我自己迎接新世紀的感情。重琥先生當時是宣傳部副部長,分管文教處工作,我與他相處的很融洽。重琥先生人品高尚,心胸開闊,性格直率,工作作風大氣、大度、寬容,對我給予了極大的信任,很多工作都放手讓我去做,從來都不認為我作為一個下級在會議上出頭露麵指手畫腳安排工作,會搶了他的風頭,反而總是說,“老嶽是專家,做下的事情就對著呢。”——這句話要用蘭州話來讀才能體會到那種韻味。重琥的大將風度和舉重若輕的工作作風,以及他待人的真誠,讓我常常想起“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這兩句話。在他的手下工作,是令人愉快的,我是非常尊重他的。倘若人的一生,能夠在各個階段都遇到這樣的頂頭上司,那真是你的幸運和幸福。

在“敲鍾”這個環節,我親自指揮調度領導同誌們每四個人為一組,分左右在鍾錘兩側就位,我提示他們敲三下就可以了,前麵的幾位主要領導同誌倒是很“聽話”,很認真地敲了三下,拍完了電視鏡頭就退場了。但是,後麵的市委副書記、人大副主任、政府副市長、政協副主席和四大家的秘書長以及各部門的領導幹部們在那一刻卻似乎都忘記了自己的官員身份,仿佛回到了無憂無慮的童年時代,在玩一場興高采烈的童年遊戲,一口氣不知道敲了多少下,直到心中的那股子熱情和激情得到充分釋放極度宣泄,大約也是沒了力氣,這才罷休。

當我用一個手提喇叭宣布請領導同誌退場,請大學生們開始敲鍾時,學生們早已經等得不耐煩了,幾百個姑娘小夥大學生一擁而上,將鍾樓圍了個水泄不通,摸得著鍾錘的像是中了頭彩,爭先恐後地用力晃動鍾錘,擠不進去的也興高采烈地跟著擠成一團的人群晃動。

悠揚的鍾聲響徹雲霄,鍾聲在夜空中回旋蕩漾,21世紀,到來了。

皋蘭山巔一片沸騰,學生們湯翻鼎沸,群情激蕩,歡騰著鬧騰著久久不願離去。場麵已經不可控製了。

電視台架設的現場燈光熄滅後,那堆篝火卻一直在熊熊燃燒。

部長讓我宣布活動結束了,請學生們離開現場。我拿起話筒又放下了,我說,讓他們多玩一會兒吧,不要掃了學生們的興致。原定的結束時間整整推後了一個多小時,直到深夜一點過了,蘭山鍾院才算漸漸安靜下來。仍然有不少學生冒著嚴寒在山上足足過了一夜,他們有自己的計劃,要迎接21世紀的第一縷陽光,幹脆自己點燃了一堆堆小型的篝火,圍著火堆繼續釋放這世紀的激情,一直鬧騰到天亮之後才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