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需要擔心的是天氣狀況,請氣象局監測,時間在21日到25日,請你們聯係氣象資料。下麵我就開始安排布置工作了,關於幾項需要說明的事情和任務分工。
1.活動由市委市政府主辦,由蘭州電視台、蘭州晚報社、市民政局三家承辦。演出由電視台長負總責。晚報,民政局都確定一位領導參加協調。實施班子由電視台長牽頭組成。市上就抓台長,希望各部門分工協作,相互配合,密切合作,統一指揮,電視台和晚報負責演出這一塊,民政局負責群眾組織(強調一下,要考慮到當天自發上山的群眾的安排和組織。)上多少群眾請電視台測算,按電視台意見辦,但是,方案一定要經過部裏審批。安保工作由市公安局負責。
2.對活動的要求。
整體上,有六句話:主題鮮明,儀式嚴謹,基調昂揚,節目精彩,規模適度,安全有序。
主題:要突出8.26這個日子的內涵。按照緬懷、歌頌、憧憬的線索和節奏展開。重點歌頌20年改革開放的成就。這個主題是不言而喻的,特定的環境場景可以很好地完成這個主題。同時要提到省市十次黨代會。
儀式:將民政局提出的三項儀式編入節目程序,調解放軍禮兵來獻花圈。準備花束,白衣女子,準備一個典型的大花圈。
基調:昂揚的,激動人心的。莊重、熱烈、激昂、奮進。
節目:統一構思,圍繞反映主題,交響樂團,少兒,童聲合唱,選調一些成熟節目,創作幾個節目。
規模:適度,但效果要高標準。能上中央電視台。
安全:萬無一失,保證演出,觀眾,領導安全,控製好自發上山的群眾,實行交通管製。
3.強調一下分工。電視台,演出,錄像,播出。晚報配合宣傳。民政局,觀眾,群眾,工農兵學商,領導邀請接待,場地布設。公安局,安保,交通,上山一條路。
4.方案。一是組織工作方案,包括:演出組織,和觀眾組織。二是演出節目編導藝術方案,包括場景氣氛圖,選調節目,演出單位。三是安保方案。
本星期五,各部門拿出文字方案初稿,最遲下星期一報一個稿子,由領導小組審定。安保方案待演出組織方案審定批準後再審定、定稿也來得及。
5.其他。外請的演員。朱軍,呂繼宏、宋祖英可以根據需要邀請來蘭。老領導,老戰士,隻請在蘭州的,身體狀況好的。不主動邀請外地的。如果有要求,另議。解放已經五十年,這些參加當年蘭州戰役的老戰士,年齡起碼都在七十歲以上了,接待的難度比較大。由民政局提出邀請意見和名單,請市委審定。
會議之後,各有關部門雷厲風行地展開了籌備工作。
三
我當演員時,曾在舞台上混了十幾年,老前輩們在閑聊時說過當年的戲班子每到一處,都要殺雞祭拜梨園神靈祖師爺,上香祭酒拜拜舞台和土地爺。老年間戲班子多在廟門前廣場搭台,神神鬼鬼的事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那麼,現在是在烈士陵園這樣的環境中搞大型演出活動,決不可沒有講究。倘若滿不在乎很輕率地就“動了土”“開了鑼”,那就輕慢了烈士英靈,那就很難說會發生什麼事情。那麼,就一定要有一個啟動的儀式。就像戲班子到一個新的演出地點要殺雞祭拜舞台一樣,我們這些人在這裏搞出這麼大的動靜來,那就必須有個祭拜儀式。這樣做,倒不一定是封建迷信,而應該解釋為繼承優秀的文化傳統。我這就策劃好了一切,在舞美隊布設紀念碑廣場舞台破土動工的前一天,帶著劇組主要成員上了山。
我請出了陵園管理處關主任,向他講明來意,聽得他直豎大拇指。他很講究這個。後來我們和他熟悉了,他就不忌諱說點什麼了。他跟我們說,晚上他在陵園值夜班,常常聽到槍炮聲,聽到大部隊走過的腳步聲,聽到殺聲震天的戰場肉搏的撞擊聲。起初毛骨悚然,後來就習慣了。他說,“這地方,靈得很。”這是他的原話。
8月11日上午10點,天高雲淡,天氣晴朗,陽光燦爛。我們一行十來個人列隊在紀念碑前肅立。我是宣傳部的處長,是這次活動實際上的總協調人,當仁不讓地就主持了這個簡短的祭拜儀式。儀式不複雜,大概是這樣的:
引子:
——爐香乍熱,陵園蒙薰,英靈海會俱遙聞,聖地結祥雲。
——這其實就是舞台上“定場詩”的套路,目的是請大家安靜下來,集中注意力。您瞧著這幾句話怎麼這麼耳熟啊,不錯,讀過佛經並且常常拜佛的人知道這幾句詩從何抄襲而來,我不過做了一點小小的改動就移花接木了。
然後我朗誦了祭文:
八.二六慶典.開工祭文
爐香乍熱 陵園蒙薰 英靈海會俱遙聞 聖地結祥雲
上香——
鳴鞭(鳴放鞭炮)——
祭酒——
宣讀祭文:
伏維:
公元1999年8月26日(農曆乙卯年七月十六),值蘭州解放50周年紀念日。
中共蘭州市委、蘭州市人民政府舉行大型紀念慶典。時約8月22日(農曆七月十二)上午九時三十分,獻大型歌舞詩《8.26頌》於烈士陵園紀念塔前。
市委、市政府委吾輩在此設舞台、動鼓樂。屆時,紅旗招展,鑼鼓喧天,樂舞動地。會場:升彩球、迎各界、鳴禮炮、放飛鴿。近萬人雲集,規模空前,氣勢磅礴,蔚為壯觀。電視錄像,九機拍攝,雲梯摩天,尚屬首次。特擬祭文,鳴讚聖地,恐驚英魂,以告先烈。
祈:先烈在天之靈,護佑我等:操辦大慶,籌備盛典,風調雨順、百無禁忌、諸事皆宜。
歌曰:
沈家嶺巍峨兮烈士塔入雲,黃河水滔滔兮太平鼓擂鳴;
鐵流西進兮凱歌壯麗,血沃金城兮黃土深情;
烈士不朽兮青山有幸,五十載逝兮業績長青;
解放頌歌壯士心,軍旗獵獵豐碑吟;
風雲曲譜江山秀,勝景繪出金城名;
以莊重兮緬懷,以熱烈兮謳歌,以奮進兮展宏圖,以激昂兮豪情抒;
滄桑巨變五十年,錦繡河山慰先賢;
八二六頌歌一曲,神州喜迎新紀元;
謹具:薄酒三杯,心香九瓣,告慰英靈。
吾輩,為此次慶典創意策劃及操辦者。
後生晚輩:某某、某某(大家依次報上姓名)等,謹懷恭敬之心,祭拜於蘭州烈士陵園紀念塔下。
慶典策劃嶽逢春撰文並頌
尙饗
公元1999年8月11日辰時三刻頓首祭拜
焚稿(焚化《祭文》稿子)——
獻花(獻上鮮花花籃)——
三拜九叩(三拜九鞠躬)——
大禮已成。入場開工——
讀完祭文,我請電視台長奠酒。台長何濤曾是我在夜大的同學,平時嘻嘻哈哈口無遮攔,是個很隨便的人,此時,卻鄭重其事地端著酒杯高舉過頂,拜了三拜,恭恭敬敬地將杯中酒灑在台階上。
我又請慶典文藝演出總導演汪小平點燃鞭炮。小平童心未泯,興高采烈地點燃一大串鞭炮,提溜著劈啪作響的鞭炮就跑上台階,繞著紀念碑轉了一圈。
我自己恭恭敬敬地點燃打火機,將祭文稿子焚化。
然後我問陵園關主任:“請問關主任,我們可以開工了嗎?”關主任沒有料到我會問他話,忙不迭地雙手抱拳,一邊作揖一邊回答我,說:“可以了,可以了。”
這還沒有完呢。我接著說:“瞻仰紀念碑。”便帶著大家在紀念碑下繞場一周。這才算完了。我這一招,搞得好幾個人意猶未盡,紛紛點燃自己抽的香煙,敬獻在紀念碑下台階上,各人自己又念叨了一番。大家心裏似乎是才有了底。這個儀式真的起了很大作用,一來給大家一個信號,這裏不是開玩笑的地方,我們的所有工作也不得有半點馬虎。二來給大家一個心理暗示,烈士們知道我們要幹什麼了,那你來到這裏,心裏就不會發怵,要是真有神靈,也會保佑大家。儀式結束之後,各項準備工作真的是百無禁忌,風調雨順,非常順利。
有趣的是負責舞台搭建的一位仁兄那天臨時有事情沒能上山參加這個祭奠儀式,第二天帶著舞美隊上山開工布置舞台,登上台階一邁步就扭了腳腕子。心中不免慌了,想必一定是昨天沒來祭奠,這座靈山顯靈了,趕緊備酒燃香自己祭奠了一番,對著紀念碑連磕八個響頭,心裏這才算坦然了。
我這一招,無疑是高招。這次慶典的主持詞撰稿人一向心高氣盛恃才傲物,是省上大才子,過去久聞大名,這次初次相識,相互之間倒也相敬如賓,客氣有加。慶典結束後,我們在一起聚餐,酒喝高了,他摟住我的脖子說:“逢春,你知道,老哥一般是看不上什麼人的。你,陵園祭奠那一招,我對你刮目相看……”後來,我們成了很好的朋友。
我有高招,但也有考慮不周的時候。你看,我在設計請柬的時候,稍微大意了一點,就差點鬧出麻煩。因為時間緊張,我自作主張,將陵園紀念碑風景照片放在請柬的封麵,封底是個大理石的花圈圖案,中間寫著請柬文字。我沒有來得及讓領導審查,300張請柬就給印製了出來。我給馬琦明副市長送去的樣品已經是成品。他一看,就連連搖頭,說,這不行,這不行,逢春,你要捅漏子了。我說,有什麼問題。他說,你好好想想。我一想,當時就明白了。不錯,這烈士陵園是神聖之地,誰過世了,被送到那裏去安葬,當然高興,但一定沒有幾個人願意在生前接到烈士陵園的請柬。這請柬不是要請人到這裏去嗎,陰陽兩界在這裏是很難分開的。有點歲數的人看見這印著陵園照片的請柬,怕是不大高興吧。當然沒有人會說出來,但這請柬拿到手的一瞬間,看見那大理石的花圈,心裏一定“咯噔”一下子。我趕緊拿起電話通知處裏的幹部,“請柬先不要發,等我回來再說。”這才算避免了一次麻煩。好險啊,若不是馬市長提醒,我真的要捅個大漏子了。是啊,我懂這個呀,絲路節開幕式入場券原來設計的是一個絲路的“絲”字圖案,我都讓改成了“路”字圖案,以回避“絲”的諧音“死”。怎麼就沒有想到烈士陵園也有忌諱呢。馬副市長真是有水平,提醒得真是及時。那麼一切從簡,請柬就是一張粉色克羅雅硬卡紙,各種證件也就一張白紙,印上幾個紅色或綠色的字,要體現莊嚴肅穆,絕不再搞得花裏胡哨。設計節目單,我就幹脆不要圖案,就是一張粉色克羅雅硬卡紙,六麵三疊,全是文字,完全找不出忌諱來。沒有美術設計,就是最好的美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