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傷愈歸隊後回到部裏沒上幾天班就已經是1993年的年底了。這就又接到了通知,調我參加第四屆中國藝術節蘭州市指揮部的籌備工作。
1992年年底絲路節的工作結束後不久,省文化廳就開始籌備申辦第四屆中國藝術節。負責籌備工作的張副廳長有意抽調我到省上組委會去工作。倘若當時被調到省上去幫忙,我後來的生活道路很可能會變成另外一種樣子。可是我這一下鄉一住院,將近一年就過去了,我傷愈出院後,省上組委會已經漸成規模,各個崗位上都有了人。作為一個具體的工作人員,我便可有可無了,抽調我的事情當然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是,中國藝術節既然在蘭州舉辦,那麼,大部分活動就都由蘭州市來出麵組織,不但承擔了環境整治氛圍營造和組織群眾文化活動的任務,而且閉幕式的組織工作也由蘭州市來搞。我作為“辦節專家”自然是辦節工作人員的首選。這就到已經升任蘭州市政府秘書長的馬琦明先生辦公室裏參加了由他主持召開的藝術節蘭州市指揮部的第一次會議。
1993年11月25日,在隻有五個人參加的這個會上,我談了關於組織蘭州市活動的一些想法和工作思路,琦明先生就指示我繼續執筆起草修改《第四屆中國藝術節蘭州市指揮部總體活動方案》,從而確定了蘭州市配合省上組委會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活動項目。省文化廳執筆起草申辦方案的藝術處“大筆杆子”亦茗是我的師弟。他起草文件時從我這裏請教了不少經驗,我把自己保存的一批絲路節文件全部送給他作參考,在暗中助了師弟一臂之力。
1993年11月23日星期一,我在日記中寫到:
第四屆中國藝術節將於1994年在蘭州舉行,現在省上已經搭起了籌備班子。
琦明秘書長讓我看了放在他案頭的那份《藝術節總體活動方案》的稿子複印件,我一眼就看出,那是我熟悉的亦茗的筆跡。草草翻看了一下,其實早都知道是亦茗寫的稿子了。
亦茗是省上這個班子裏的秀才,看到的幾份文件都出自他手。
琦明問我“小嶽對藝術節有什麼想法”,又說振軍副市長打了招呼,“省上已經點了你”到組委會去幫忙。
亦茗在起草文件時曾找我討論過,我記得當時與他談了一些觀點。
首先要確定第四屆中國藝術節的主題和主題活動。辦節的形式。
既不能是昆明式的文藝會演,也不能是絲路節式的大拚盤。
要有全國性,世界性。
用商品經濟的手段去操作整個節會,把全國都吸引到這屆節會上來。用什麼形式?亞運會用火炬接力,藝術節用什麼?
不能僅僅為振興戲劇而用過大的力氣。老百姓不喜歡的東西不能搞。
大連以服裝為主題,沈陽以秧歌為主題,太原是鑼鼓,濰坊是風箏,西安是古城牆旅遊,成都是川劇輔以四川小吃,上海是電視藝術,海南是椰子,福建是水仙花,湖南是龍舟,洛陽是牡丹花,哈爾濱則辦冰雪節。正像《地道戰》說的,各莊都有很多高招。蘭州的高招是什麼?得海闊天空,漫無邊際地想,不妨找一些人來侃大山,議論議論,說不準,但是一定會想出絕活來。
1994年,兩年以後,中國人關注的焦點和熱點是什麼,藝術節不能不考慮。光是文藝界的人們自己熱鬧,是沒什麼勁的。全國的藝術界聚集在一起,會出現虛假的繁榮局麵。揚州調演和昆明藝術節的劇場是滿的。但是,絲路節上,除了美國那幫痞子的節目外,其他劇場都不滿座,有的空前絕後,隻坐了半場觀眾。為什麼?對象不同。揚州和昆明都是文藝界在捧場,當然座無虛席。絲路節請來《月牙五更》《金舞銀飾》是藝術界公認的好節目,很不錯,但是仍然空場子,就是因為老百姓根本不關心你的舞劇發展到什麼水平了。他關心的是如何發家致富,關心房子、道路的建設。所以,藝術節一定要考慮老百姓關心的焦點和熱點,否則,觀眾不進劇場,你一點辦法都沒有。
說到底,藝術隻是一種消遣,現在,沒有人還把看戲當作改造世界觀的手段。過去對不識字的中國老百姓來說,看戲曾經是高台教化,其實,根本起不了什麼大的作用。過去,我們把藝術的教育功能擴大和誇大到了一個不合適的限度,所以,老怕它玩兒完了,其實根本沒有必要。
藝術節必須要與1994年中國老百姓關心的焦點和熱點結合起來,但也絕對不是直接服務於那時的政治形勢。期盼的總的效果,還是擁抱世界,鼓舞精神,走向大海。大連服裝節就大張旗鼓地說海洋,說蔚藍色文明。第四屆中國藝術節該說些什麼呢?有一點必須注意,藝術節絕對不能辦成戲劇界的戲劇節,主題活動決不能在劇場裏關起門來舉行。可以設想,這是一次蘭州走向世界的狂歡,全城百姓狂歡一個星期,以慶祝黨的十四大之後三個年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總之,第四屆中國藝術節應該是國際性的,具有世界影響的,轟動全國的,讓蘭州人民大吃一驚的一次藝術盛會。
真是真知灼見。亦茗把這些觀點都寫到他的方案裏去了,因此,雖然我沒有去省上組委會工作,然而省上辦節的思路和安排在我腦子裏早就有一叢竹子長在那裏,起草蘭州市的方案自然就是胸有成竹。
完成了文件起草之後,就陪著馬秘書長到處找地方,前有轍後有車地為指揮部尋找合適的辦公地點。最後,確定了位於廣場東側的省科學宮招待所作為蘭州市指揮部的辦公場所。
於是,又一場轟轟烈烈的大型文化節會活動就此展開。
我在指揮部先是做文件起草和宣傳工作,不但起草了前期的許多文件方案,而且為省市各新聞單位寫了一些介紹藝術節籌備情況的文章。我提出建議將廣場周圍十四座高大建築亮化美化起來,起草了整治方案後就一家一家地找大樓的負責人談話,講清楚指揮部的意圖後就親自監督落實。藝術節開幕時,廣場周邊環境煥然一新,十四座大樓家家都燈火輝煌,從此告別了黑燈瞎火的日子。蘭州城用燈光美化大廈高樓,大概就是從這一次開始起步了。我還到人民劇院找到畫家董兆惠向他轉達了指揮部關於在廣場主席台兩側的觀禮台上畫兩幅大型壁畫的構思。董先生冒著六七月份如火的驕陽揮汗如雨,將兩幅絕佳的壁畫獻給了中國藝術節和蘭州老百姓。後來卻在一夜之間讓某廣告公司用紅油漆塗抹後給毀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