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七章:亞運聖火(2 / 3)

鼓隊住宿地點為宣武區長城旅社,首佳旅館。

燕文在簽協議的時候需要蓋負責人和簽署人的私章,可是他不可能褲腰帶上別著個私章在北京到處晃悠,又到哪裏去找梁新副局長的私章呢,走的時候並沒有準備。對其他人來說,這幾乎是個無法解決的難題,可是燕文這哥們天份很高,天賦極好,腦筋非常聰明,急中生智就跑到街上刻章子的小攤子上現刻了兩枚。本來刻字的發票可以拿回來報銷,但是那時候的刻字小攤子哪裏有什麼正規發票,隻能打個白條子,燕文也就自己掏了這個腰包。

7月31日,燕文帶著簽訂好的協議書返回蘭州。因為是晚上到蘭,我就私下裏請熊師傅開著“伏爾加”,親自到火車站去迎接他。日常,熊師傅的“伏爾加”主要是局裏主要領導使用,一般人是用不起的。我和熊師傅有著極好的交情,我是他的入黨介紹人和黨小組長,我在辦公室負責的時候,他的車輛歸我調度。局長的工作日程安排由我掌握,局長要出門,由我提醒熊師傅出車。現在我雖然管不著他了,但這點麵子熊師傅還是會給我的。因此,不用向辦公室主任打招呼,我跟熊師傅一說就行。

燕文一上車,屁股還沒有坐穩,就迫不及待地掏出協議書交給了我。不過是一些打印著統一的文字條款又蓋著幾枚印章的幾張文件紙,卻決定了許多的事情。這個協議簽訂之後,太平鼓進京就成了板上釘釘的事情,沒有任何退路了。協議書很簡單,是由亞組委督導,文化局與各個表演場地單位簽訂的演出合同,每份兩頁紙,打印著寥寥幾句話。就這幾句話,卻夠我們忙活一陣子的了。

所有的事情都要操心到,你看:

八月三日星期五

上午與張白鴿談太平鼓隊服裝設計、製作事,初步確定由其承擔設計製作任務。請許琦來談服裝設計。

下午,局務會後,製定太平鼓進京演出實施方案。

張白鴿原來是市豫劇團的青年演員,論進入劇團工作的時間早晚,她算是我的師妹,論我給豫劇團的青年演員們上過文化課,她算是我的學生。張白鴿當時已經轉行在劇團舞台美術隊擔任演出服裝管理員,負責保管豫劇團的“戲箱”,同時自己摸索著成了一個好裁縫,不但給劇團做演出服裝,也捎帶著承攬社會上的日常服裝的裁剪製作,燕文推薦了她,這就帶她到我辦公室裏來談談想法。我向白鴿談了服裝設計的基本構思,這構思受到我多年文藝表演生活的啟發,服裝既要好看,又要適合大幅度地做舞蹈動作。過去太平鼓普遍采用的那種從戲曲服裝中模仿而來的黑色“武鬆裝”距離這個時代太遠了,必須有所突破。燕文說,白色不容易髒,就選白色作為服裝的底色,我很讚同他的這個看法。白色服裝,在一般人看來是很容易弄髒的,但恰恰是白色弄髒了卻不顯得髒,這就是“內行”的經驗。於是就提出並決定了用白色麵料做服裝底色的初步設計方案。

在這不久前,有位服裝設計師也畫出了一個版樣,版樣中畫的鼓手上身隻穿一個坎肩,袒胸露腹,肌肉發達,膀大腰圓,氣貫長虹,確實有西北漢子的粗獷氣概,看起來效果不錯。有許多位在這個圈子裏的人都表示讚同,還自作聰明地說什麼設計上有突破,特別是坎肩背心上畫一個銅奔馬很能代表甘肅,雲雲。但是,內行人一看就知道這種設計不行,那種效果隻能在設計草圖上表現,在生活中,上哪裏去找這樣肌肉發達身體強壯的農民鼓手呢,找八十個施瓦辛格來穿這個坎肩還差不多,或者請幾十個舉重運動員和健美運動員來也行。於是,我對這個坎肩設計草圖提出了堅決的否定意見,必須另外尋找出路,重新構思。討論這個“坎肩”設計圖的會議記錄我也保存著,就不在這裏抄寫了。

八月四日星期六

上午,《蘭州晚報》記者安希榮來采訪太平鼓進京事。向其介紹有關情況。

張白鴿來談服裝設計。初步確定以白、紅、黃三色為主。先製作一套樣品,下星期三交稿。白衣褲,黑背心,紅裝飾。

郭勤局長談在京新聞發布會有關事項。

原則確定經費統一籌劃,統一支出,可為專款專立一個賬戶。柯市長同意市上撥10萬元,加上皋蘭縣15萬元集資款,可以保證進京費用。

下午,約蘭州新華印刷廠業務員,預訂中國蘭州太平鼓標簽。

解放軍報社攝影記者江誌順來訪。5時,陪其一行五人去皋蘭選景。晚10:30回蘭到局。燕文同去。

黃儀報告新鼓30桶已製成(70X38)明天交貨。

縣上有意讓蘭州鐵路局讚助車費,免費送鼓隊進京。

——縣上的個別同誌太天真了,居然想不賣票坐火車去北京,真是異想天開。

鼓隊籌備工作進行到這個時候,已經引起各界廣泛關注。那幾天,前來采訪的記者絡繹不絕,局領導哪裏有閑工夫和他們談情況呢,何況,許多細節就是局長也不見的掌握得很清楚,記者來采訪,往往就推到我這裏來了。盡管當時並沒有“新聞發言人”這個職務和說法,我卻是太平鼓籌備工作最合適的“新聞發言人”。在緊張的工作節奏中,我必須接待他們,我無法再推給別人,其他人都隻是負責某一項具體工作,而群文科長就是這項工作的中心樞紐,所有的文件都由我來起草,各方麵的情況都彙總到我這裏來,然後分門別類上傳下達,再沒有人比我知道得更多了。

當時,我最發愁的是交通工具,這位軍報記者自己帶著車輛,他要去采訪,我正想去村上看看鼓隊訓練情況,也是瞌睡遇到了枕頭,一舉兩得的事情。你看,下午五點了,還要陪著記者到村子上去采訪。要是沒有車,那就肯定不去了。

那天,張白鴿帶來的服裝設計圖樣並不是很理想。我和燕文與她一起研究,最後確定了服裝式樣,頭飾是按照我提出的具體意見確定的,借鑒的是舞劇《小刀會》中劉麗川的扮相,使用的是“紮巾”“額子”的式樣。後來到北京在地壇公園演出,太平鼓隊穿著這身服裝和穿著大清朝“馬蹄袖”補子服裝表演皇帝祭祀活動的表演團遇到一起,那場麵真很有意思,整個兒是太平天國打進北京城的一個場麵和效果。

這時,鼓隊經費還沒有落實,隻有上級的口頭意見,我們在梁新副局長指揮下,就敢於將所有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風起雲湧,膽子和魄力真是很大。

八月五日星期日

下午3時,與燕文陪同江誌順一行前往鏵尖村。天氣晴朗,氣溫很高。5時到村上,鼓隊已集中在村公所。

黃儀說最近一時期來,前來采訪記者很多,已經接待八九批。前不久,解放軍畫報社記者來,準備發兩個版麵的彩照。縣上歡迎新聞記者,不大歡迎搞“創作”的攝影記者。

向黃儀和陳清通報了燕文在北京簽約情況。他們十分關心是否在天安門廣場演出,參加國慶晚會。

蘭州電視台所拍電視片尚未編成,需催辦,進京時必須有一本電視資料片。

30桶鼓已做成,尚未彩繪,尺寸適中,大約9斤重,比較理想。鼓音調較高,可能是幹燥使然。

江誌順是軍報首席攝影記者,亦是首屆全國十佳攝影記者之一,目前是十佳評委,由蘭州軍區政治部攝影幹事馬中原,趙先順(軍區司令員)的秘書馬新華陪同,今天派兩輛北京吉普前往西岔。江誌順答應鼓隊進京後我們與他聯係,可約一批北京記者宣傳蘭州太平鼓。目前看來,此項活動聲勢影響越來越大,必須精心組織,認真籌劃,圓滿完成演出任務。

30日梁新局長去敦煌前,與我談鼓隊構成,由他擔任領隊,我做秘書長,燕文任聯絡組長,下設演出組,後勤組,宣傳組,安全醫護組,統一指揮,效率要高,不能出任何差錯。昨天中午,與英琦,占玉協商了安全組工作,命其盡快搞出安全保衛工作方案及有關文字材料。

宣傳亞運會要造聲勢,造氣氛,我們搞太平鼓進京,更要造聲勢,造氣氛。前天布置了一下辦公室,掛起亞運旗,亞運意識顯然表現了出來,要學會幹工作。

下星期一要完成實施方案文件稿,批準皋蘭西岔鼓隊代表中國蘭州進京文件稿。昨夜擬方案至夜12∶20,困極睡覺,未完成。

陳清談其友為鼓隊進京捐贈一千元,但不讓宣傳,民心可用。

燕文談進京後向各方麵贈禮品,各有關方麵向我贈錦旗等紀念品,應有所準備,以免措手不及。

與燕文在村公所旁農家小憩。屋裏十分涼爽,未敢睡覺,略記以上文字,並進一步研究有關進京準備工作細節。

江誌順等拍完照片。晚餐在村公所。村上宰了一頭羊。熬羊肉湯,全體鼓隊隊員一同用餐,發餐券。

黃儀拍錄相片段,有呼喊鏡頭,不可發出起哄聲。

夜11時到蘭。

——這一段,是我寫的比較完整的一篇工作日誌。內容比較多。是那天在農家小院裏休息時即時寫下的。其中“掛亞運旗”和“起哄”需要稍稍解釋一下。

“掛旗”是說,燕文從亞組委帶回來兩副亞運會宣傳品,給了我一副印著亞運會會徽長城太陽圖案的綠色旗幟和吉祥物大熊貓盼盼圖案的白色旗幟,一共有六麵旗子穿在一根繩子上,讓我掛在辦公室裏營造氣氛,這也是他在北京亞組委看到的講究,我就掛了起來。沒料到,有一位不分管我的業務工作的副局長看著眼饞,到我辦公室來看見旗幟後,酸溜溜地說,“啊呀,科長的辦公室就是不一樣啊。”好像很吃醋的樣子,那言下之意似乎是說,“我們局長都輪不到掛旗,你一個小科長倒掛得五顏六色,比局長還威風”。我當時沒有“駢來”,所謂“駢來”是蘭州話,就是“沒有搞明白”的意思。更沒有料到的是,這位局長大人眼饞得終於忍不住了,第二次到我辦公室來,直截了當地提出了要求,要把這副旗子掛到他的辦公室裏去,可是他又不分管太平鼓這攤子事情,不過眼饞而已。這亞運會旗幟色彩鮮豔,圖案醒目,我剛剛掛起來,也很心愛,真是舍不得給他。可是局長既然開了口,那就不能不給,就很不情願地摘了下來,讓他掛去了。你看,這樣說很合乎邏輯吧。但是,實際上我當時隻給了他一半,我把旗幟取下來後,將繩子從中間剪斷,給了他三麵旗幟。我留下了三麵,接了點繩子繼續掛在我的辦公室。副局長大人別生氣,想想您當年做的這事情,君子不奪人所愛,您當年沒有做到,可就別怨我今天講故事了。

“起哄”說得是,黃儀同時也是一位攝影愛好者,那些天一直帶著一架攝像機在錄相。大概是想讓拍下的場麵熱鬧一些,他組織鼓手們歡呼,發出的喊聲卻不對,不是“哈!”,也不是“嗨!”,而是像北京人所說的“起哄架秧子”時所發出的“奧——歐——”把這兩個字拉開了連起來發聲,就是那個音節。我在他把攝像機接到電視機上,讓我看看他拍的鏡頭的時候,當場指出了素材片子裏的這個問題。從此,太平鼓隊總是悶頭打鼓,鼓手永遠不出聲了。你見過太平鼓隊喊出聲音的場麵嗎。沒有吧。就是我那一句話,扼殺了這個構思。有時候,一個“上級領導”的一句話,真的可以在一瞬間改變一切。隻是黃儀誤會了我的意思,我不是不讓喊出聲音來,而是喊出的聲音要合適。你想一想,到了北京,這麼上百個精壯漢子一起“起哄架秧子”,能直接看見打鼓場麵的人不會有什麼問題,可是,在遠處隻能聽到聲音的老百姓一定會大吃一驚,老北京人一定會發出疑問,他們很可能會互相打聽,用北京土話說“這幹嘛呢——這是?”——“是”字讀音北京人卷舌頭,很像“日”的音。

2003年,市文化局開展“文化蘭州”理論研究征文活動,我寫下了《文化的創造與決策》的千字短文,闡述了藝術家的藝術創造與決策者的政治決策的關係問題,當時分管文化工作的副市長馬琦明先生在他的長篇理論文章中,也采納了我的這個觀點,並將這個觀點上升到“市長決策”的高度。“上級”的意見和語言的力量就這麼大,不由得你不服氣。

後來忙得一塌糊塗,就顧不上這個細節了。

八月七日星期二

上午,去白銀。

下午,到西岔。燕文,英琦,占玉,小韓乘4317前往辦理政審事。鄉派出所無人。到鏵尖,鼓隊在小學操場訓練。

新鼓每桶價130元。梁新局長返蘭,方案交其審閱。

鼓隊調整,鼓48,鑼10,鑔10,旗9(8小,1大)合計77人。

許琪在現場排練。陣法尚未最後確定。不熟練,需盡快定案,以要求整齊劃一為主,不可再變了。

旗太小。大旗作小旗。大旗再加長,旗杆加長。旗的特點不突出,亂攪,太碎。旗的指揮作用不突出。

晚8∶40離西岔。在忠和鄉5公裏處,車拋錨。由靖遠卡車拖回局,已經是淩晨3時。

所有的事情我都必須操心。文字中說的除了燕文之外的其他三個人,都是文化治安隊的幹部。上午去白銀幹什麼,忘記了。下午要辦的事情是,亞運會期間,所有進京的人員都必須經過政治審查,簡稱“政審”。這個任務的具體操作交給了剛剛從公安局調整到文化稽查隊當指導員的公安幹部占玉老兄,但是事情還是由我負責,我必須帶著他們到西岔去,介紹給當地管戶口的派出所。在派出所,要根據我帶著的鼓隊隊員名單進行核對,看看這單子上的人員有無劣跡和違法犯罪記錄。但是到了那裏後沒有找到人,就去了村子上找黃儀。所謂“4317”是稽查隊不知道從何處弄來的快要報廢的一輛中型麵包車的牌照號碼,那輛車勉強還能開動,卻像個拖拉機一樣咣當咣當的走一路修一路。事情辦完之後,剛剛開出去不遠,就拋錨了,死活發動不著,先是推著走,後來實在推不動了,就想辦法,最後終於攔下了一輛路過的卡車,用卡車上的大繩拉著,這才一路晃晃悠悠地回到蘭州,已經是深夜了。

在訓練現場,我對旗手的表演和旗幟的設計提出了意見。別忘了,我在《智取威虎山》裏就是一個旗手。舞動旗幟,我有經驗。後來,鼓隊按照我的意見調整了旗幟設計和旗手的表演。

那天和我一起去西岔的占玉老兄和小韓已經在前幾年不幸去世。在這裏,向他們表示深切的悼念。

八月八日星期三

上午,向梁新局長彙報有關情況。

下午,向市上領導彙報太平鼓準備情況。

審定服裝,蘭報派2名記者,不限於蘭州市,向全國發稿。

向市財政報預算。

領導小組可以人多一些,鐵路局副局長。

不設組,隻分清責任,工作班子少而精,不一定是都上北京。

經費拿詳細預算,錢分開花,分解渠道花,先借支5萬。

經費問題一直不解決也是個大問題,我親自算賬,列出了鼓隊所需經費的詳細預算並起草了經費申請報告。考慮到進京車輛的協調和返回車票的訂購,我提出了將鐵路局領導同誌列入領導小組名單的意見,專門協調運輸問題。這一招,保證了鼓隊順利進京,活動結束後在北京及時順利地拿到返程車票,安全地返回蘭州。經過協調,鐵路局派出兩位處級幹部隨同鼓隊進京,專門辦理鼓隊的返程車票。稍微想一想就會明白,亞運會期間,全國各地有多少人要進北京城,在活動結束後,又有多少人要返回,要是沒有鐵路局的人去辦這件事,我們自己在北京站售票處排隊買票,一百二十張火車票是能隨便買到的嗎?當我提出這個建議時,有人還持反對態度,說經費這麼緊張,增加兩個人專門辦車票沒有必要。卻不知道鐵路局的這兩位處級幹部不但神通廣大,在北京,一百二十張返程車票手到擒來,而且他們自己都有免費乘車證,享受的是軟臥待遇,根本不用鼓隊花車票錢,隻是到了北京安排食宿觀觀光而已。實際上兩位處長到了北京幾乎沒有給鼓隊添任何麻煩,人家有自己的活動圈子和社會關係,沒事情的時候根本看不見二位的蹤影。

當時,有不少人看到鼓隊有了點影響,在蘭州受到貴賓待遇,都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了。太平鼓進北京,這麼大的事情,北京還不是要給以特殊照顧,返程車票,那算不了什麼大事。前邊不是說了嗎,縣上有的同誌居然想不買車票坐火車,讓蘭州鐵路局免費送鼓隊進京。想必在北京也是這樣。這真是孤陋寡聞太天真了。此前的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我已經隨著蘭州的劇團去過北京好幾次了,知道人家是怎樣接待外地進京的藝術表演團體的。

八月十日星期五

上午,到皋蘭。梁新,燕文,占玉,許琪,白鴿,小海,4317

縣迎亞運領導小組會議。

黃儀彙報訓練情況。

1.已掌握“鷂子翻身”,一般能翻7個,最多的可翻30多個。

2.陣法演變23分鍾,10個內容,基本定局,彙集了各種打法。隊員素質已有提高。早上7∶00跑操,形體訓練,素質體力訓練。8∶00至12∶00訓練,晚7至10時訓練。每天有一小時政治形勢學習教育。“飛腳”有12人在訓練。準備了三套方案。1.行進;2.大場地;3.小場地。

宣傳資料品正在收集,尚未編輯。

表演程序:

六路入場,兩軍對壘,三陽開泰,四麵出擊,兩拍雙出

五福臨門,鐵流滾滾,萬眾歡騰,亞運之光,二隊退場

騎、轉、閃、挪、甩、跳、蹦、舉、翻

最下麵這幾個單詞,是我在開會時隨手寫下的。在筆記本原稿上也空了一行。當時我在思考給打鼓的動作命名,依據我練功的體會,將打鼓動作的規律進行了總結,最後,我把這些概念單詞都用到我擬寫的節目單說明文字當中去了。現在有不少人都在寫太平鼓的文章,我常常看到一些人采用我的觀點或者在那裏斷章取義地照抄我在當年寫下的文字,看起來,他們以為自己似乎是發現了些什麼。但是許多人都不知道,在“文革”後,最早用文字總結並提煉亞運會太平鼓表演隊身法和陣法的那個人,我可以肯定地說,是我。

表演程序當中記載的十個陣法的命名,這是鼓隊最初自己的命名,後來,我執筆對陣法的命名做了修改,在邏輯和理念上進行了統一,在最終形成的說明書文字中,進京鼓隊的表演陣法被我命名為:

普天同慶、兩軍對壘、三陽開泰、四門兜底、金龍絞尾

五福臨門、黃河激浪、萬眾歡騰、鷹擊長空、亞運之光

這就是說明書那些文字的一部分。為了使得太平鼓看起來曆史更長一些,我還掩耳盜鈴托古證今地編了兩句口訣:“二龍戲珠破四門七招九式,三羊開泰迎五福六合八卦”。我在辦公室寫說明文字構思這兩句口訣的時候,燕文在場,並提出了修改意見。其中說到“身法”時,所謂“彎弓射雁”“力劈華山”等等,全是我的杜撰,在此之前,對太平鼓身法特征,沒有這樣的描述。如果有人能夠在此之前的文獻中找到這兩句對仗口訣的記載,我賞大洋一萬(人民幣)。繼續抄錄工作筆記:

下午,會議繼續

討論:

1.訓練要求,最後方案,本月底完成全部訓練任務,縣上市上各彙報一次

2.資金問題。按30萬考慮。集資保證10萬元。縣政府到省上爭取一些。省市各要10萬。

3.設備,服裝,9月1日前完成。設計最後要定。鼓的花紋、圖案,旗,鼓條。在蘇州買鑼、釵。縣工會主席正在蘇州,可辦。

4.宣傳品,節目單,紀念冊,編輯大綱,解說詞。

5.宣傳問題,加強本縣宣傳,擴大新聞宣傳。

6.進京車輛聯係。

7.人員問題。

8.縣上5日,市上10日彙報,服裝8月31日做好。

隊服:隊員每人一套運動服,工作人員一套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