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收6完(2 / 2)

下壩村裏養牛的總共也不過七八家,這個時候就派上大用場了。套上犁趕著牛走一個時辰,翻的地比得上一個尋常勞動力做上兩天。張家既沒有親友借得上牲畜,也沒有勞動力與別人家換工,隻得老老實實扛著鋤頭去鋤地。幸好今年雨水充沛,不用夜裏還守在田邊挖水。

這裏是夏收夏種,忙完了水稻,還有人在收旱地的花生,另一邊又有許多人家開始種花生了。張小柳的計劃裏沒有花生,他們幹起活來時間也稍顯寬鬆些。細細地把水田鋤過,鏟掉田邊的草,這才提著穀子去了大順麼麼家,把上半年的水稻種子還給他,又要請他幫忙把下半年的秧苗也帶上。

這兒水稻育秧用的還是自家留的種子,隻在泡下去長芽前簡單的用水浮法把虛的穀子去掉,在水裏泡一個晚上,撈起來在陰涼的地方放著等它自行發芽。當大部分稻種都冒出乳白色的長芽時,就要把種子撒在秧田裏。

張小柳雖然隻見過一兩次就能知道這些步驟,可是也不敢輕易嚐試。這其中許多需要經驗的事,比如觀察長出芽的長度,太長了容易折斷,太短了到田裏不好成活。又比如撒種子的時候要均勻,否則撒得不好,有些地方成堆地長,有些地方卻留了空。除此之外秧田也要特殊的照顧,一般人家都會在秧田邊挖一個大坑,挑了早先漚好的肥料,與水田裏的泥和在一起,潑在秧田裏。凡此總總,若是其中哪步出了差錯,這半年的秧苗都沒著落了。

大順麼麼自家有九畝多的水田,年年都是自己育秧的,很爽快就應承了下來。張小柳放了心,就隻管埋頭將田地料理好,挖了水到田裏養著,等秧苗大了就能插秧。

其實用鋤頭鋤地的速度是極慢的,張小柳當天下午便看到了張五叔家幹活有多快。就拿種花生的地來說,用鋤頭先要把地鋤翻,然後將大團的泥土敲碎,整理成四尺來寬的壟,最後要隔著一定的距離挖坑把花生種子放進去,撒上一層肥,才把坑填上將地理平。即使是有勞動力的人家,也要先花兩三天理地,才開始正式挖坑種。

可是他看到張五叔家隻需一個人趕著手中扶著犁,那犁走過的地方便被深翻了一遍,比他們用鋤頭翻的深多了。一人一牛在前麵翻地,後麵的人直接用鋤頭理平,然後挖坑種上。短短一個下午,他家七口人一頭牛就種完了一畝地,那頭牛幾乎完成了一半的工作。

“哎,五叔家的牛真好用啊!”張小柳看得羨慕,幾乎連眼睛都直了。

“那是阿強叔公以前放的牛了,可聽話了。去年這頭牛還生了小牛犢子,被五叔牽去賣了。”趙正則聽得他問,也直起腰歇了歇,低聲與他說。

“生了小牛犢子怎麼還舍得賣?你看他們這麼多人等著用牛,多一頭不是更好嗎?”阿強叔公身下也有好幾個孩子,現在已經分了家。這頭牛平日裏五叔養著拉車,也是分家時折了銀錢換來的。可是農忙時幾家人還會合夥一起趕收種,牛便也幾乎成了共用的。

“他們現在換換就能用了,小牛犢子可值錢呢,五叔就是用賣牛的錢把靈均送去私塾了。”趙正則頗為他的話吃驚,有一頭牛就十分了不起了,哪家舍得養著兩頭牛?一頭牛犢子的錢就夠一般人家攢個十頭八年,也夠買兩畝上好的水田了。

“靈均?村裏還有私塾嗎?”張小柳第一次聽到有人提起私塾,在他看來這裏交通閉塞,生產力低下,生活水平線以上也隻有溫飽,哪裏還顧得上念書?

“你不知道嗎?我們村裏沒有,都是送到盤石村陳先生那裏。”隻是這幾年村裏能出得起束潃又舍得送孩子過去的人越來越少了,他之所以知道,也是因為去年陳先生的學生裏出了個秀才大人。

張小柳沉默了,他發現在這裏越久,讓他覺得無能為力的事就越多。他們的日子要改善,絕對不是單單侍弄好這點田地就夠的。

菜地裏的豆角漸漸少了,張小柳把曬好的各種菜幹都仔細收了起來,待到明年三窮四月就能派上大用場。這些日子偶爾摘些茄子苦瓜,還有韭菜蒲瓜等換著吃,菜色也十分豐富了。當前後一個月的農忙時節終於過去,因為計劃得當,日子好像也不那麼難熬。

作者有話要說:關於進展,計劃是按著節氣寫完一年才開展時間飛逝*。按現在的速度,一年也很快過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