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大3米(1 / 3)

水稻的秧苗要小半個月才能長大,張家沒有別的田地,這時候剛好得了個空檔,家裏的米也用完了,張小柳便打算把穀子收拾幹淨,看能不能脫了穀殼弄點米來做飯。

穀子雖說曬幹了,卻不是直接能放到碾車上去殼的。因為在泥地裏曬過,多少也沾染上了沙土,加上收回來的穀子本身就摻著雜物,都要在脫殼前先濾去。這個過程對張小柳來說也十分艱難,他們隻能每次倒大約兩升穀子到簸箕裏,通過手上用力把揮動簸箕把穀子甩起來,然後又因為慣性落回簸箕裏。揚起的過程中有風,就會將輕的空粒飄出去,或者掉在上層,用手分出去就好。這事兒哪家都是老嬤嬤做的,張小柳掂了幾次就手酸,一個下午才弄幹淨兩鬥穀子。一時興致上來,幹脆用麻布袋子裝好,去了村頭的公屋裏輾米。

公屋便是下壩村不知道什麼時候傳下來的一處大屋,足有幾十平方,屋頂的青瓦每年都有村裏的幾個壯小夥子檢查修繕,地下鋪著大石板。平日裏不鎖大門不鎖,裏麵空蕩蕩的,隻有一個輾米的大磨,一個做豆腐時用來磨豆子的小石磨,遠一點放著三尺來高的小風車,那是輾米之後專門用來揚米的,精細得很。

這些東西都是村裏人共用的,什麼時候要用,來了便可以用。隻是如果碰上農閑時輾米的人多,排上一兩天隊也是可能的。

張小柳思量著如今正是人手緊湊時,該沒有人選在這時候輾米。誰知還未走近,就聽到了裏麵傳來推著石磨的吱呀聲。

“好像有人在裏麵,要不我們等一會兒再去?”趙正則與張小柳並排走著,背上背著半袋穀子。這時聽到裏麵有人,下意識地停下腳步問。

“進去等吧,這裏曬得慌。”張小柳抹了抹臉上的汗,幫他托了一把背上的袋子。

門隻是半掩著,張小柳推開門就看到一個身形高挑的哥兒在低頭把石磨裏的米往口袋裏裝。

那人聽到響動,也抬起頭來。他麵上的皮膚比一般人都白,顯得五官更加秀氣。身上雖然穿著村裏常見的褐色短衣,乍一看卻還是覺得長相過於陰柔了。這幅外貌在村裏也算是出挑的,隻是不知道竟然在家裏留到讓正廣說上了。

這是張小柳第一次近前看他,前些時間在田間遠遠的也偶有看到,但也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都沒有直接碰上過。一時躊躇,也不知道要不要與他打招呼。雖說他實在對趙大伯一家沒什麼好感,但是畢竟高氏還是外來人口。

不過張小柳很快知道自己多慮了,大概是受過趙伯麼的點撥,他抬頭看了兩人一眼,狹長的丹鳳眼眯了起來,手上繼續慢吞吞地往口袋裏撥大米。單看那表情就知道,並不怎麼待見他們。

張小柳見狀也沒出聲,幫趙正則把背著的穀子放下來,隻耐心地等高氏弄完。他看到高氏磨的那些大米都還有許多外層纖維組織和糠蠟,比糧店裏買回來的下等大米還要粗糙,不過村裏大部分人家都是這樣吃的。他自己本身並不習慣糙米這樣粗礪的口感,隻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磨細些。

高氏在那裏磨蹭了許久,直到石磨裏半粒米碎也見不到,才一言不發地提著口袋走了。張小柳不忙著幹活,自然也不計較浪費的那點時間,見他有了才興衝衝地掃了掃石磨,把他們帶來的穀子倒了小半進去。

這裏的石磨與他過往見過的並沒有什麼不同,直徑大約兩尺,一個人也能拉動。趙正則年紀雖然不大,但是幹活向來都是往死裏使勁。張小柳還沒來得及說兩人一起推磨,就看到他抓著木軸轉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