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說有很多國學大師、心理學家、哲學教授,甚至一些指導師同人,對開啟心靈還不是很理解,不是很理解的時候,就會有一些微詞。我不願意花時間去和任何人爭論,不過,無論是心靈修學還是心理學研究,我們研究這些技巧和知識的最終意義,到底又是什麼呢?
是為了讓自己獲得學術成就嗎?這是心靈領域專家的標準嗎?還是讓人能夠獲得平和寧靜的幸福心態呢?
我不確定,不過我想起了一個故事。
有一位學者上了一條船渡河,他是一位體育研究專家。閑聊中,他問船夫:“船家,你知道人一次潛泳深度的世界最高紀錄是多少嗎?”
船夫哪裏知道什麼叫潛泳,他搖搖頭:“我不知道。”
“哦,這都不知道。那你知道仰泳和自由泳在換氣方式上的重要區別是什麼嗎?”
船夫又搖了搖頭,說:“我不知道。”
“啊,那你真的是白白浪費生命了。虧你還在水上生活,你竟然不知道這些最基礎的知識?”
當船行駛到河的正中間的時候,船夫反過來問學者:
“先生,那你知道怎麼遊泳嗎?”
學者脫口而出:“你怎麼這麼無禮呢?我告訴你,我知道潛泳、蝶泳的所有動力學原理,還有自由泳、深水潛泳、自由潛泳等等。我寫了十幾本書來講如何遊泳呢!知道嗎?我關於遊泳的水動力研究還得過國際最高獎呢!”
船夫有點暈了,他當然聽不懂。他打斷了這位學者,追問道:“先生,我問的是,你自己會不會遊泳?”
學者幹咳了一下:“哦,遊泳啊,我沒有下過水。但是,那又有什麼關係呢?”
船夫說:“那你可能就要白白浪費生命了。因為我們的船馬上就要沉了,船上沒有救生圈,我先下水了。”
船夫遊走了,船慢慢下沉,學者呢?
如果一個人用力地去修行,看遍了所有的經書,上遍了所有的心理課,然後覺得這個也有道理,那個也有道理,包括這本書上講的故事也都有道理。但是如果不去實踐,這些都是沒有用的。這裏也包括那些國學大師、心理學家和學者。當然,如果自負的你不屑於聽這些話,你也許是對的。但終究有一天,你會明白的。
如果不親自體驗下水的話,可能我們永遠會以為:在河邊踩一踩水就叫做遊泳了。遊泳當然不是這樣,可不幸的是,很多沒有下過水的人,隻是站在河邊,臉上濺了一點水,就以為自己會遊泳了,甚至去指導別人遊泳。
往往,這些人都將是最後不得不遊泳的人。當然,一般情況下,在一段時間之後,他們就會被自己欺騙了。他們會逐漸在跟隨者增多的過程中,以為自己已經學會了遊泳。直到有一天,他們遇到了船夫,遇到了船要下沉的情景,才會明白上述文字的真正含義。
要敢於下水,敢於在深水裏麵不依附任何救生圈,才能真正地學會遊泳。學會遊泳,就知道大海的遼闊了。
但是,為什麼會有人一開始知道自己沒有下過水,漸漸地卻會忘記了自己沒有下過水呢?你看下一個故事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