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新浪博客上,有一個人總是引經據典,說他相信他的理解是對的。看他確定的口吻,我回複說:“你也許是對的。”
但過了兩天他又來提問:“這篇經文我又有新的理解了……”
我說:“你確定你是對的嗎?”
他說:“我確定我是對的。”
我說:“好,你是對的。”
可是他馬上又說:“但我記得昨天你告訴我,我那樣理解是對的,今天你又說這樣的理解是對的,那究竟哪一個才是正確的呢?”我給他講了下麵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天,有一位法官在評判兩個人的爭辯到底誰對誰錯。聽完了甲方的論述,他點頭說:“嗯,你是對的。”聽完了乙方的論述,他又點頭說:“你是對的。”這時候他旁邊的助理不同意了,說:“你是第一次當法官嗎?怎麼可能他們都是對的呢?”法官點頭對助理說:“哦,你是對的。就是啊,怎麼可能雙方都是對的呢?顯然你是對的。”我的故事講完了,我問:“你聽懂了嗎?”他說:“我沒聽懂。”“沒聽懂,那你也是對的;如果你聽懂了,你也是對的。”剛才這個故事據說是老子在世時的真實故事,如果你說“不對,這個故事明明是古代西方的”,我也會說你是對的。
隻有在你的杯子騰空之後,別人才能給你倒水。否則,水又怎麼可能倒得進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