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初來乍到賊惦記(1 / 3)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眾號“qdread”並加關注,給《追風逐鹿記》更多支持!

第三章

初夏的幕阜山清晨,太陽還未上樹梢,就已經鳴蟬不斷,原本寂靜的山穀,傳來了陣陣鳥語,經過一夜漆黑的山林迫不及待的向往著陽光,宣示著它的存在。

就在這幽深竹林中,茅舍中的一聲女子的喊叫徹底打攪了某人的美夢。

“大酒鬼!你怎麼還不起來!你不是說今天帶我下山找逸風哥的嗎?”一位十七八歲的少女還未進入屋內便在外大喊,隻見她“哐當”一腳踹開了房門,跑到床邊,怒視著床上那少年。

那少女著一身淡綠色長裙,濃密的秀發簡單地綰在腦後,胸前墜著半塊和田羊脂白玉,那少女發怒時卻也是別有一番風情,淡眉緊蹙,瑩眸微瞪,腮幫子小鼓,臉上些許倦容。

而那少年麵容清秀,頭發雜亂,一身破衣,散發著陣陣酒氣,床邊還歪倒著幾個酒壇子。

大酒鬼依稀睜開眼睛,瞅了那少女一眼,轉了個身,又睡了起來。過了許久,大酒鬼覺得奇怪:這丫頭怎麼沒繼續叫他?一陣莫名的不祥預感湧上心頭,隻見他一轉身,一條白唇青頜的小蛇吐著信子出現在他麵前。

“啊!”大酒鬼嚇得雙腳一震,高高躍起,卻不料撞開了茅舍的屋頂,狼狽的落在了屋外的地麵上,頭上還有幾根茅草。

一陣少女銀鈴般的笑聲想起,“咯咯咯咯,大酒鬼,沒想到你還是這麼怕小青啊。”-

大酒鬼惱怒道:“小楚,你要再這麼鬧,我就把它製成蛇羹!”

少女快步跑到少年麵前,搖著他的手臂撒嬌道:“師兄,你最好啦,快帶我下山吧。”

少年無奈掙脫她的糾纏,不滿道:“你先隨我去向師父辭別。”

少女高興道:“嗯,好。”

兩人來到九宮山十八潭,遠遠望見一個老父正在垂釣,少女隨少年走到老父跟前,少年跪拜道:“師父,徒兒要下山了,特來向您老人家辭行,您老人家要保重身體。”

老父緩緩轉過身來,道:“清兒啊,此行危險重重,量力而行,不可莽撞。天命到時,切勿違背,去吧去吧。”說罷抬起頭對少女微微一笑,道:“小楚啊,希望風兒不會辜負你的心意。”言畢轉過身繼續垂釣。

少女笑道:“真人師父,風哥待我最好啦。”

原來這老父便是這少年的師父,常年修道於九宮山上,人稱天玄真人,門下兩個弟子,大弟子是眼前這少年,名叫悅清,二弟子便是宋逸風。那少女叫楚喬兒,是宋逸風的表妹,當年隨宋逸風上山學藝,逸風劍法初成下山之時,真人說楚喬兒此時不適合下山,須留在山上多學習些時日,於是才留在山上。雖然楚喬兒並非真人弟子,真人也曾傳授一些技藝,又得蒙兩師兄弟照顧,武藝倒也不錯,平常六七個大漢也無法近身。悅清待楚喬兒,如同親哥哥待親妹妹一般疼愛,而宋逸風與楚喬兒確是從小青梅竹馬,情投意合。

悅清正欲離去,真人卻又道:“清兒,少喝點兒酒。”

悅清大大咧咧道:“知道啦,師父。”

悅清與楚喬兒便下了山,徑直趕往武昌府,打算從水路前往應天府。

一路上,隻要是悅清的酒喝完了,就非得找酒家買酒,他身上沒有包裹,腰間卻別著一個大酒葫蘆,咋一看去卻有幾分濟公的味道。楚喬兒則肩背包袱,裏麵都是一些女兒家換洗的衣物,右手執一柄鳳紋白色長劍,乃真人珍藏的兩把寶劍之一,其名“鳳嘯”,與宋逸風所配黑色長劍“龍吟”是一對名劍,削鐵如泥,鋒利之極。但是楚喬兒覺著“鳳嘯”不適合女子淑女之氣,便一直叫它“鳳笑”,真人倒也不惱。楚喬兒一路上嘰嘰喳喳,對什麼東西都好奇的不得了,把悅清問的頭暈腦脹,但隻要不妨礙他喝酒,悅清也由得她。

倆人到了武昌府,尋到江夏碼頭,找了一家客棧,準備休息片刻,便乘船前往應天府。

悅清和楚喬兒乘的是一艘貨船,店家要運貨到應天府,順路便正好捎倆人一程,楚喬兒到是與一幹水手打成一片,眾人都很喜歡這個古靈精怪又漂亮可愛的小姑娘,以“楚姑娘”“喬兒姑娘”稱呼她。一日楚喬兒心血來潮,跑去船邊問悅清一個問題:“大酒鬼,為什麼從小到大那麼多叫我名字的人沒有一個叫我小喬呢?”

悅清呆呆的望了她一眼,喝了一口酒,慢悠悠道:“你哪兒有小喬好看啊?喬公兩女,皆國色也。你還差了點兒噢。”

楚喬兒一聽大怒,頓時一記“流雲掌”將悅清拍跌進河裏,那“流雲掌”乃天玄真人傳授弟子的基本防身掌法,兩弟子練功時,楚喬兒在一旁也看得一清二楚,加上她天資聰慧,自己的領悟加上倆師兄的照顧,用起來倒也十分熟練。

隻聽“撲通”一聲,眾水手皆被吸引過來。

“悅少俠,他怎麼掉水裏了?”一個水手問道。

“哼,他惹本姑娘不高興了!”楚喬兒佯怒道。

另一個水手道:“你們看,悅少俠怎麼不見了,他不會是不識水性吧?”

眾人頓時才醒悟過來,馬上便有兩人下水去救悅清。好不容易把他撈了上來,口中還在吐著水,眾人一陣搶救,總算是醒了過來。

悅清微微睜開眼睛,喃喃道:“我的酒葫蘆呢?”

旁人道:“在這兒呢。”說罷拿到他麵前。悅清看見酒葫蘆,便又昏睡了過去。

楚喬兒忿忿道:“真是一個酒鬼!”心裏卻想:難道我差了點兒嗎,那風哥還會不會喜歡我?可是少女的心思,哪個大男人能猜得明白呢?

好在一路上倒也無甚大事,倆人隨船平安抵達應天府。

應天府城內四處官兵不斷,宋逸風也不知道是不是抓他的,他現在隻想盡快完成師父交代的任務,然後回到九宮山,遠離是是非非。

宋逸風那晚從王府離開後又悄悄尋了一家客棧,一住就是三天,想等外麵風聲沒那麼緊了再出去。

第四日早晨,宋逸風迫不及待的離開了客棧。經過多方打聽,才知道廖家已經搬到了城南郊外的一座小府邸裏。

宋逸風在城南找了半天,總算在聚寶山下找到了廖府,廖家也曾是應天府的儒門望族,與當下風頭正緊的方家沾親帶故,故而搬離了城中的大宅,到城外的小府邸避風頭,掩人耳目而已。

通報之後,廖家下人帶宋逸風進入了府邸,廖家廖金文與宋逸風的父親有極好的交情,排資論輩宋逸風得稱呼一聲“伯父”,小的時候也曾互相拜訪過。隻見廖金文早已在大堂等候,一身素衣,滿臉倦容,但眉宇之間流露出一股柔弱的儒生之氣。

廖金文笑道:“宋賢侄,你總算來啦,你父親的書信都來了一個月了你才來。”